作者:符史杭梁伟王峻玉叶芳云
论文关键词:
环境教育资源调查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论文摘要:本文利用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方法,对海南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调查,收集了环境教育资源信息,并提出了使用这些环境教育资源的几点建议。
前言
环境教育资源指对实现环境教育目的有利的一切因素,根据环境教育资源的特点可以把它分为显性环境教育资源和隐形环境教育资源[1]。海南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红树林及其生境为目的的世界重要湿地,环境教育资源丰富,是开展环境教育的好场所。2006-2007年在海南师范大学教改项目(hsjg0626)的支持下,我们对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调查,目的在于准确掌握保护区范围内环境教育资源的情况,为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供资源支撑。
1.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述
海南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0°32′—110°37′,北纬19°57′—20°01′,即海口市美兰区的三江镇、演丰镇和文昌县的铺前镇、罗豆农场的交界处,在海口市境内。其于1980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我国建立最早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98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为5400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其主要保护对象是海岸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区主要的红树植物有16科34种植物,其中天然分布的红树植物有红树科的红海榄、海莲、木榄、尖瓣海莲、秋茄、角果木,马鞭草科的白骨壤,紫金牛科的桐花树,大戟科的海漆,使君子科的榄李,棕榈科的水椰,梧桐科的银叶树,卤蕨科的卤蕨、尖叶卤蕨,玉蕊科的玉蕊,夹竹桃科的海芒果,锦葵科的黄桂;保护区建立后,又从文昌、陵水、崖县等地引进楝科的木果楝,使君子科的红榄李,海桑科的海桑、杯萼海桑,红树科的红树,茜草科的瓶花木等,种类占全国红树林植物的80%以上。其中我国二级保护植物:海南海桑、拟海桑、红榄李;三级保护植物:水椰、木果楝,均已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另约有底栖生物152种、鸟类159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白琵鹭、黑嘴鸥、海南虎斑鸠、小苇千干鸟等,被称为“天然养殖场”和“鸟类天堂”[2][3]。
2.研究方法
2006年7月—2007年9月,海南师范大学生物系41名师生参加的6个调查小组,先后到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北港岛片区、演丰片区、三江湾片区、塔市片区、曲口片区进行实地调查,先后到海南省林业局、海口市林业局、东寨港国家自然区管理局、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海南大学图书馆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查阅文献,收集海南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资源的信息,并进行整理[2]。
3.调查结果及分析
3.1调查结果。
把调查获取的环境教育资源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结果如下:
3.1.1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显性环境教育资源主要有:
3.1.1.1植物类资源
维管植物96科246属317种,其中红树植物26种,半红树植物7种[3]。北港片区为红海榄群落、河港片区为红海榄+角果木群落、三江湾片区为海桑+秋茄群落、演丰片区为木榄群落和海莲群落、塔市片区为红海榄群落和白骨壤群落、曲口片区海莲群落。
3.1.1.2动物类资源
底栖动物68种,其中软体动物39种,甲壳动物19种;鱼类55种;两栖动物3种,爬行动物2种,鸟类111种,兽类3种[3]。
3.1.2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隐形环境教育资源主要有:保护区管理局专家的工作经历、海南师范大学生物系相关专业教师的工作经历、属地政府管理人员工作经历、周边社区群众的生活生产经验。
3.2结果分析。
3.2.1调查结果表明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可以用来开展认识环境的教育;从这些资源的变迁又能够了解到当地发展的历史,其中包含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用来开展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教育[4]。
3.2.2保护区管理局多年来一直与华南植物研究所、厦门大学、
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海南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培养起一支专业技术队伍,黄仲琪、李华亮、袁锋等熟悉东寨港保护区情况,又具有丰富的工作能力和经验,是在保护区开展环境教育的难得资源。海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有一批教师长期以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为背景,积极在大学生、中小学生、社区群众中开展环境教育,具有丰富的环境教育经验。保护区周边的北港社区、河港社区有一批群众已经认识到保护红树林的重大意义,他们积累起来的关于人与红树林关系的生活经验也是难得的环境教育资源。海口市美兰区原区委书记、现海口市人大副主任胡德志同志长期关注红树林,倡议、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其了解、熟悉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情况,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一名专家型领导,是难得的环境教育资源。
4.建议
4.1重新认识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教育功能。
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作为红树林及其生境的保护地、科学研究基地、鸟类迁徙路线、旅游景点已经被人们重视,附近中小学偶有到此开展郊游、认识红树林等环境教育活动,但是相对于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所具有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来说,这样的低层面环境教育明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认清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教育优势,充分发挥其环境教育功能[5]。
4.2进一步加强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
环境教育资源包括显性环境教育资源和隐形环境教育资源,通过调查发现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隐形环境教育资源主要是各类人员的生活工作经历。以往大家注重的是显性环境教育资源,忽视了隐形环境教育资源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观念的限制,看不到隐形教育资源,更谈不上利用这些隐形环境教育资源了。从现阶段以“为了环境的教育”出发,显性环境教育资源明显无法承担此重任,必须加强各类环境资源的开发,以满足环境教育的需要[6]。
4.3按照主题,整合环境教育资源,设计、实施环境教育活动。
作为环境教育组织者一般都了解从教育的目的出发利用环境教育资源来开展环境教育活动这个规律。只要我们把教育目的确定了,就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可以服务于这个教育目的的环境教育资源[7]。
4.4加强与环境组织联系,取长补短,提高环境教育质量。
世界自然基金会是一个国际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既有在世界各地物种保护的工作经验,也有在世界各地开展环境教育的丰富经验。在中国开始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之前,已经与国家教育部、英国石油公司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8][9],把它们多年在世界各地开展环境教育的成功经验带到中国来。建议各学校积极主动与它们联系,获取环境教育信息,学习开展环境教育的成功模式,特别是学习它们开发利用地方环境教育资源的成功经验,加快中学生物课程环境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9-169.
[2]田青.中小学环境教育概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9-68.
[3]邹发生.海南岛的湿地[m].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29-57.
[4]黄宇,田青,郭玉峰.学校中的环境教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87-95.
[5]徐美,刘沛林,申秀英.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环境教育发展创新研究[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145-149.
[6]贺莉萍.浅谈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
基础教育研究,2006,10:43-44.
[7]张伟,田青.整合与扩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125-127.
[8]易进.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学校环境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基础教育课程,2007,9:57-58.
[9]陈京,刘宗群,王丹等.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3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6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