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试论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素质结构与创新教育

试论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素质结构与创新教育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素质结构;创新教育
  论文摘要:艺术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已成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智力及个性特点,以及创新素质的具体构成,强调创新素质教育是艺术设计人才整体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和科技不断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综合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是艺术设计活动的生命,所有的设计活动都是以创新为主的创造性活动,设计过程对创意性、创新性的依赖不言而喻。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素质培养就是要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创新特征。而创新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是一种启发式教育;相对于中庸教育,是一种个性化教育;相对于素质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素质教育。因此,对艺术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已成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
  一、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智力特点
  在创新素质结构中,创新型人才的智力特点通常包含:一是新颖及富于意味的创造性智力活动;二是较丰富的创意想象力;三是独特的创意思维发挥能力;四是分析与直觉思维统一的思维意识;五是发散与集中思维统一的思维意识。创新型人才的思维形式大致表现为求同与求异、集中与发散、习惯与变异、循序与踊跃、试误与顿悟这五个相辅相成的范畴。在每对范畴中,前者属正向思维,后者属反向思维,或者称为“逆向思维”。目前创新性成果较多地出自逆向思维或者多向思维,艺术设计的创新更倾向于多视角、非常规地探索问题解决的种种可能。强化高校学生“逆向思维”等创新智力特点的培养,不仅能够运用逻辑的常规思考方式,更能运用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因此在艺术设计的创新教育中,高校要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重视的统一性,避免形成从众思维和从众个性的教学模式,要用多元化的创新角度去评价和管理设计教学,以改变不利于学生创新智力特点发展的单一性教学方式,注重更多地运用讨论式、发现式和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智力特点,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个性特点
  创新个性是创新倾向性的个性人格特征和人格心理特征的总和。其内容较广泛并且受个人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家庭氛围熏陶、个体性格倾向等现实因素的影响,这些创新意识倾向和心理特征所构成的创新个性特点是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内在素质。创新性人才的个性特点包括:知识面广,善于观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内在有深入研究的动机;有旺盛的求知欲、丰富的想像力及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常挑战智力活动;富有幽默感及艺术天赋;意志坚韧,做事专注理性,具备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由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素质更重要的表现在创新个性上,因此创新个性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创新能力的大小,创新教育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本身的创新个性,给他们足够的个性施展空间。这也就要求在培养艺术类创造性人才的素质教育中,改变高校传统的教学方法,抛弃传统填鸭式教学,以创新教育主导创新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未知的自学能力;通过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引导,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艺术设计人才创新素质构成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素质构成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1.创新意识是指善于发现新问题,创新欲求突出,能够自觉产生创新动机,这是创新型人才最本质的素质,是创新的出发点。我们应善于利用学生个体的主观创新能动性,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及教学方式的应用,适时地增进和强化学生追求创新的意识和洞察力。创新型人才通常对新问题的敏感度较高,具有比较强的问题意识,对新鲜刺激较为敏感,能够从常规事物及普通事物中,发现其不为人知的独特性。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意识还表现为寻找新途径来避免雷同,对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技术较为关注,并试图把这些新成果进行创新性的运用,从而产生新的效用。另一方面,创新型人才的认识较新颖,一般不盲目接受现有结论及旁人观点。他们经常会在理解问题方面多做一些新的设想,找出更全面、科学、有效的改进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捷径。而一旦形成这种求新求异的思维模式,创新型人才在对待相同问题时,就不会人云亦云而是常常能够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

  2.创新精神主要包括高度的敬业精神、开拓精神、坚韧品格以及对新事物的强烈好奇心。这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是创新的动力源。创新型人才一般都有视野开阔的特点。创新是在综合前人经验、知识、理论基础上进行的新实践活动,包括总结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或生产出新的产品。因此,创新型人才的视野绝不可狭隘,而是既熟知本领域基本知识又了解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能够融会贯通地进行综合运用。
  3.创新能力方面是指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地计划、组织与实施设计活动能力,也包括创造性开发设计产品的能力,这是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创新的本质力量。一方面,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发散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也更丰富,对同一问题能够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面去认识,思维的跳跃性极大,能够在新旧知识的交替穿插中,很快地综合已有知识,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发散思维的活跃性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新想法的产生相当快,并在出现问题后,能够快速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二是指在相同的时间范围内,能够更快的产生超出原有思维范畴的新意识,并通过举一反三产生更多的想法,从而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获得新进展;另一方面,设计创新技能主要包括对海量设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加工能力,也包括突出的创新实践能力。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必须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推出更为成熟的技术和更为优质的产品。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也居于教育创新的核心地位,创新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培养实践技能为主要目标,突出实验、实践、实习及实训等环节的教学地位。
  4.创新人格是一种具有个性化独特特征而又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这是创新型人才较为稳定的心理特质,是持续创新的根本保证。创新人格主要指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它集中体现为创新动机、创新情感、创新意志、创新毅力和创新行为等,既有遗传方面的影响,也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形成。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开发,这就使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激发学生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上面,使这种非智力素质得到巩固和加强。学生的创新人格既有个体的差异又有这个年龄阶段的共同特征,创新教育需要在把握学生总体个性和个体个性的前提下,力求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有目的地将潜存在个体身上无意识的或潜意识的创新潜质引发出来,重视学生创新主体意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利于学生形成和发挥良好的创新个性特征。
  综上所述,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是艺术类高校设计人才的培养根基,需要全面重视创新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等方面的培养;深入研究学生的创新智力及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挖掘学生自身的创新素质潜能,用全新的创新教育观念促进艺术设计人才创新素质的快速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冯培等编著.创新素养与人才发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2001.295
  [3]张庆守.创新素质结构剖析与创新教育目标体系建构[j].福州师专学报,2002
  [4]美玛乔里•艾略特•贝弗林著,孙里宁译.《艺术设计概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700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