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 要:东正教是认识俄罗斯精神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回避宗教问题,去了解俄罗斯这个国家、民族及精神内涵是不现实的。而发生在2007年的俄罗斯东正教红白两派的合并,对俄罗斯价值的重塑、俄罗斯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乃至政治层面上俄罗斯民族的复兴,都无可置疑无可置疑地发挥了激励作用。
关键词:东正教,本土派,海外派,俄罗斯宗教精神
作为基督教东方教派的东正教,在基本教义上与天主教和新教并无不同,都宣扬独一无二的上帝、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原罪、救赎、天堂地狱、末日审判、忍耐顺从、爱等。“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和历史进程的不同,东正教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它在对《圣经》与圣传的理解、教会观念、教义信条、圣事礼仪和宗教伦理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同于天主教和新教的表现形式。”①东正教在俄罗斯的意义更是非比寻常,贯穿民族历史、渗透灵魂深处,影响着俄罗斯人民意识形态与精神价值的构建。
一、 东正教与俄罗斯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经济、政治、乃至民族的精神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俄罗斯而言,自公元988年基辅罗斯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直至1917年十月革命,它始终充当着俄罗斯帝国的国教。“1897年,东正教信徒达8730万人,占当时俄罗斯帝国总人口的69.5%。”② 1917年,布尔什维克胜利后,东正教成为主要意识形态的阻力,“在苏联,宗教是对共产主义观点是一种异化物,一种威胁和挑战。正如人们所看到的,布尔什维克尽力使俄国‘现代化’,意味着科学的世界观将会取代迷信、神秘主义和对焦的虚构。”③于是,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后,解散了与帝俄政权紧密相连的东正教会。苏联政府于1921-1922年要求东正教会上缴全部神器,进而引发教会与新政权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和对立。至二战之前,教会体系几乎被彻底消灭。
在这种状况下,俄罗斯的东正教就此分裂:苏联的部分神职人员逃往国外,被称作“白色东正教”,留在国内的被称作“红色东正教”,并针对谁是正统问题展开辩论,“本土派”和“海外派”的对立就次开始。“海外派”把苏共政权视为强盗和反抗上帝的魔鬼政权。1927年俄本土东正教正式承认苏共政权,其理由是,与苏共政权建立特殊关系才可避免东正教被彻底摧毁的命运。对此,“海外派”无法容忍。此刻,“红白”东正教的对立达到顶峰。意味着,从1927年开始,俄罗斯东正教两派彻底决裂。“不争的事实连同30年代社会普遍的稳定,促使斯大林和苏共中央政治局对宗教采取一种更为宽容的态度。战争和战争期间教会的爱国行为增加了宗教的可接受性和存在的可能性。”④斯大林后来部分恢复了被破坏的东正教机制,但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国内仍只有几百座教堂可以设坛布道。
随着苏联政治风向的转变,东正教的地位也开始发生变化。戈尔巴乔夫对东正教的重振起到了推动作用,东正教的禁令被放开、一些教堂得到修缮和重建。苏联1990年10月通过了《信仰自由和宗教组织法》和《宗教自由法》。1991年苏联解体,东正教的命运彻底被改变。“俄罗斯东正教会从苏联体制的崩溃中获得极大的益处,此后它又继续蓬勃发展。当然,所有的宗教和教派都有理由庆贺这一体制的结束,因为这一体制一度企图将它们灭绝”⑤“随着共产主义的崩溃,教会突然从被认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宗教迫害中脱离出来,上升到一个中心而尊荣的位置。之后的几年,叶利钦、普京和几乎所有政党都公开支持教会;甚至久加诺夫以及他领导的共产党都宣布宗教是俄罗斯遗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欢迎信徒入党……90年代民意调查反复表明,公众对教会怀有崇高的敬意和坚强的信心,超过了国内任何其他机构,包括政府、武装部队或政治党派。教会本身则一直寻求在国家的市民生活和道德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牧守与政府保持密切的关系,还积极地就公共问题发表言论。2000年,教会的教主通过了一条社会教义,谴责堕胎、同性恋、安乐死和基因工程,警惕自私的物质主义的新资本主义信条,赞同不同教派大联合……”。⑥此时开始,全俄东正教会曾几次向海外派教会表示和解及合并的愿望,但由于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深刻的分歧,未得到积极响应,两教派的统一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二、 普京助推教会两派握手言和
谈到俄罗斯东正教两派的最终统一,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可被忽略,那就是俄联邦前总统普京。当年普京就任总统后,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提高东正教的地位、发挥东正教的作用。
“2001年11月,普京出访美国……恳请拉夫里回国体察东正教的发展实情,并转交了国内东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谢二世邀请他访俄的亲笔信。2003年9月,普京出访美国,又一次会见拉夫里,再度邀请他访俄,力促两派教会实现和解和统一。在普京猛烈的外交攻势下,海外派教会开始积极回应,在同年年底最终决定与本土派教会拉近关系。2004年6月,海外派教会大主教拉夫里率团首次正式访俄,与全俄东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谢二世举行谈判,初步达成合并的共识。其间,普京将双方邀请到自己在莫斯科郊外的官邸当面进行长谈,并承诺将竭尽全力为东正教的全面复兴和统一创造条件。拉夫里和阿列克谢二世当场表示,要抛弃分歧,采取一切措施,加速进行合并。”⑦2007年5月17日,全俄东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谢二世与海外派教会大主教拉夫里在莫斯科耶稣救世主大教堂主持了两派教会统一仪式,双方签署了《圣餐礼权威法案》和相关协议,以此终结了两派持续80年的分裂局面。当时的俄联邦总统普京出席了这一盛典,并宣称《圣餐礼权威法案》的签署是一个历史性事件,对于重构俄罗斯人的道德和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07年,俄国内东正教信徒超过1亿,海外东正教信奉者还有4800万。
普京是个虔诚的东正教信徒,出生后不久就接受了洗礼,在各种东正教庆典活动中,普京不仅参加,而且把对东正教的虔诚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或许也是普京之所以大力扶持俄罗斯东正教发展的缘由之一,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应该在于,他希望通过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复兴来实现整个俄罗斯社会、民族的复兴。“东正教在俄罗斯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扮演关键角色,本土东正教一直同俄国政府关系良好,而海外东正教拥有巨额财产。东正教合并后,作为对社会施加影响的重要工具,显然能给普京政府带来很多好处”。在普京看来,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国家,应该具备自己
的文化、宗教及爱国主义,对俄罗斯而言,不能一切照搬西方,要通过东正教来让植根于民族文化中的精神价值观得到回归。
三、 重塑俄罗斯精神价值观
红白教会间的和解和统一,并不仅仅代表着俄罗斯东正教在经历近一个世纪后的建构上的完整,从根本上向世人彰显着俄罗斯社会意识形态正逐步告别分歧,趋向统一。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分而复合,已超越了宗教本身在俄罗斯复兴的这层意义,而象征着完整东正教精神的回归和传统价值观的更新再现。
在俄罗斯,多数人都或多或少与东正教有所关联。俄罗斯哲学家尼古拉·洛斯基曾指出,“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基本的、最深层的特点是它的宗教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对绝对之善、只有在天国中才能实现的善的寻求”。⑧尽管很多人并不明确表示自己是东正教信徒,甚至很少去教堂做礼拜,但是,东正教对于整个俄罗斯社会而言,已经超越了一种普通宗教信仰的地位,人们更多地将其视为一种必需的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传统和重要的精神支柱。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如是说:“东正教首先不是学说,不是外部组织,不是外部行为方式,而是精神生活,是精神体验和精神道路。它把内在精神修行看作是基督教的本质。东正教是最不规范化(在理性逻辑和道德律法的意义上)的基督教形式,也是最精神化的基督教形式”。?
从宗教观点来看,或许有人认为,每一次的合并都是在完成耶稣的遗训。但事实上却也并非仅是出于天意,全俄东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谢二世曾公开表示,俄罗斯东正教会的两派合并是顺应了俄罗斯人民的要求。俄罗斯人民盼望告别精神上的惶恐、无助、走出转型带来的失落,更渴望精神上的完整与统一。正如俄罗斯国家杜马社会联合和宗教机构委员会副主席丘耶夫所说,“合并对俄罗斯人民具有更大的精神意义——不仅可以消除那些曾经存在的对立性和复杂性,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获得了新生力量”。
作者简介:胡巍葳(1979- ),女,黑龙江依安人,编辑,从事东正教、俄罗斯文化研究。
① [俄]С.Н.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商务印书馆,2005年
② 王正全:普京与东正教,《百年潮》,2008年第8期
③ [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第七版),第56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④ 同上,第570页
⑤ [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第七版),第63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⑥ [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第七版),第64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⑦ 王正全:普京与东正教,《百年潮》,2008年第8期
⑧Н.О.Лоский.Условие абсолютного добра.М.,1991.С.240
---------------
------------------------------------------------------------
---------------
------------------------------------------------------------
1
上一篇:法的确定性与灵活性辨析
下一篇: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