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 要:
关键词: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任何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发现,都有赖于大量的实验探索和验证。然而,在目前新教材使用的初期阶段里,却出现了同步的实验器材还比较匮乏的情况。如果大规模的进行实验器材的采购,势必会对学校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保养、使用过程中的损耗等。不符合当今社会节能、低碳的大趋势。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常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这些小实验,器材易得,操作简单、方便,人人可动手参与制作和实验,从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学会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堂小实验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掌握实验原理、提高认识能力的科学方法。教学过程中能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的“乐趣”,最后形成对学习的“志趣”。
所谓小实验必须满足器材简单、容易操作、实验现象明显并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引起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等条件。进行学生随堂小实验,首先要解决实验材料。它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现有课堂学习用品;二是利用废旧物品;三是利用现有仪器。
随堂小实验有定性小实验、定量小实验、探索型的小实验、应用性的小实验。具体体会有如下几点:
一、运用日常器具做小实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进行《压力和压强》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件物品就是乒乓球。首先为了使学生体会到浮力的存在,将乒乓球放在水中,然后慢慢将乒乓球按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于水中。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会体会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并能初步体会到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再比如讲解浮力产生原因的时候,用较大的可乐饮料瓶剪掉底部,留下上半部倒置,将黄色乒乓球压在瓶颈处并注水,乒乓球不会浮起来,然后用手或瓶盖将瓶口封住,由于球和瓶之间渗水,当球下部集满水后,乒乓球会很快上浮。由于前面乒乓球没有浮上来,这与学生的想象完全不一样,从而引起了他们思考,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效果很好。
二、重视常规小实验,挖掘深层内涵。上学期我开了一节公开课《欧姆定律》,其中就设计了一个小实验来引入: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连接一个最简单的电路、一个电键控制、一个小灯的电路,然后设问:“如何来改变小灯的亮暗?”学生提出:“改变电池的节数。”由此比较容易引出课题: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由于小实验中亲身体验,学生在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时就比较轻松。这样整堂课的基础由于引入时候的这个简单的小实验显得简单、容易。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时,为了使学生很明显的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我想办法将松香浸泡在酒精中然后用水稀释得到像牛奶一样的液体,学生用激光小电筒发出的光进入该液体中,会很清楚的看到该现象。很好的帮助了知识的归纳。
三、创造性地设计小实验,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突破教学难点实验,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浮力的方向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没有专门的实验直观显示,学生虽能理解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但理解“总是竖直向上的”就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如下一个实验,让学生眼见为实。将软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固定在乒乓球上,线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往容器中灌水,乒乓球浮在水中,此时系着乒乓球的线是竖直的,说明乒乓球受到水的浮力是竖直向上的。将容器倾斜,系乒乓球的线仍然是竖直的,说明乒乓球受到的浮力仍是竖直向上的。向不同方向倾斜容器,会看到线总是竖直,所以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由直观的观察,使学生不仅认识到浮力的方向,而且认识到竖直方向是怎样的方向。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学习浮力以及以后的受力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堂小实验也包括教师演示实验,这一类实验往往是受实验器材以及课堂时间的限制,所以由教师演示。例如探究完导体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街面积、材料的种类的关系后,拓展探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时,我从废弃的白炽灯泡中取得钨丝,将它连接在电路中,并对它加热,学生通过观察加热前后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得出电阻的变化,从而得出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介绍超导现象,鼓励学生为人类节能材料的开发努力学习。
四、让学生设计小实验,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对于一些简单的验证实验可以在事先介绍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器材,然后让学生想办法去验证实验的正确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例如“巧用废弃饮料瓶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小实验”。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燃气灶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又把同一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联系起来,有利于形成前后知识的结构体系。
“随堂小实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性认识,很自然地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轻而易举地掌握事物的规律。它既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也符合初中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确是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广泛收集材料,开发课堂小实验,有效利用小实验,发挥其优势,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铺路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7764.html
上一篇:辅导员的职业需求与专业化建设
下一篇:学生多元评价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