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素质文化视野中的课堂评价理念

素质文化视野中的课堂评价理念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课堂评价理念的素质文化视野
    (一)课堂评价要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进行
    课堂评价即指课堂教学评价,它包括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以及此两者之间关系的评价。理念(ideology),本是西方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柏拉图那里,理念主要是指存在的普遍属性,它是绝对的永恒的存在,是现象世界的背后的深层的东西,是现象世界的本体、基础、来源和依据,并作为一种等级体系存在。现在,“理念”一词已经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基本含义是指指导活动的那些基本而深层的观念。
    课堂评价要以课堂评价理念为指导。人是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是在意识指导下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马克思强调: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这是强调人的活动由自觉意识所指导。在人的意识中,一个重要的层次是理念,这是基于对事物本质之认识的基本观念。人们正是以理念为基础,形成相关的方法论,并进而形成宏观的操作方略和微观的操作的具体方法。课堂评价作为人的一种自觉的活动,也要以一定的理念为指导,这里起指导作用的理念就是课堂评价理念。课堂评价是对整个课程教学的检验,它整合了整个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基本的理念,这些理念是形成课堂评价机制、制定课堂评价标准、选择课堂评价方式方法的重要依据。
    (二)课堂评价理念应该基于文化
    人的任何活动都受到整个社会的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都应该遵循社会文化中的精神、观念。文化作为一种包含着、积淀着人类精神的存在,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评价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受到文化的重要影响。因为,课堂评价的核心是价值评判,而价值是整个文化的核心,[2]尤其是文化中的文化精神的核心。文化包含文化精神和文化形式两个大的层次,文化精神中包含价值。课堂评价首先要直接体现文化中的各种价值,其次受到整个社会的文化精神的影响,这些文化精神包括文化中的基本观念,另外,还要受到各种文化形式的影响。社会文化对课堂评价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影响着课堂评价的理念。因此,课堂评价理念应该基于文化。
    (三)整个社会文化应该走向以素质文化为核心
    文化是非常广泛而复杂的,课堂评价理念所基于的文化的核心应该是素质文化,这主要是因为,整个社会文化应该走向以素质文化为核心。素质文化,就是人的素质发展为主导价值的文化。整个社会文化走向以素质文化为核心,将是社会文化、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质量的一个全局性的深层的变革,它将在实现美好世界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值得为之奋斗。
    漫长历史以来,人类社会文化的核心是利益文化,即以利益为主导价值追求的文化。这里的“利益”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显著的内容是财富和权力两个方面。在以利益文化为社会文化之核心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行动、社会的风尚主要是受利益驱动的。关于长期以来人类社会文化以利益文化为核心的情况,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例如,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的核心主题就强调: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历史的原动力,并说:“如果没有利害关系,个人就不能做任何事情。如果把这种对利害关系的关切称为热情,我们可以说,没有热情世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热情,是指由私人的利益、特殊的目的而产生的人类活动”。[3]再如,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
    当前,整个社会文化应该走向以素质文化为核心。这是因为:
    第一,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已相当发达,人类的生存已不成问题,在此条件之下,人们完全可以追求更高的文化理想了,这种更高的文化理想的核心就是对人类自身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中,人类也有着自身素质发展的目的,事实上也不断地在实现人类自身素质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5]当然,在过去的历史中,人们对素质发展的追求尚未达到高度的文化自觉。而今天,人们有条件达到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了,基于这种文化自觉,整个社会应该走向以素质文化为核心。
    第二,素质文化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诸如:人的素质本身就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存在,因为人是这世界最美好的存在,而人的内涵是人的素质;人的素质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核心性的内容;人的素质发展是社会其他各个方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例如,人的素质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人的素质发展是每个人都能够追求、能够获得成功的,因为每个人都具有达到高素质的潜力;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追求,副作用很小,不会造成对地球资源的过度掠夺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过度破坏。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追求。人总是要有追求的,那么,什么东西最值得追求呢?是人的素质,因为人的素质最美好,积极效应最大,而消极效果最小,因此,在人类生存已不成问题的今天,整个社会文化应该走向以素质文化为核心,而不能继续以利益文化为核心,素质文化是走向和谐社会、美好世界的根本。
    二、素质文化视野中的课堂评价理念的构成
    从素质文化的视野看,课堂评价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素质发展为核心导向
    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课堂评价的核心导向或者不够明确,即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开展课堂评价活动,或者较多地以“资格”为核心导向。我们经常说的“应试教育”也是以获得某种资格为考试的主导价值追求。这里的资格有近期的,如获得“好学生”的资格;也有远期的,如获得升学机会并进而获得社会地位、社会职业的资格。
    现在,从素质文化的视野看,课堂评价应该明确地以素质发展为核心导向。这是因为:第一,整个社会文化的核心将是素质文化,素质文化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主导价值的文化,由于社会文化体现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内涵和方式,因此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应该体现素质文化这一核心,教育活动尤其如此。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活动的核心职能不同,例如,经济活动的核心职能在于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也要促进人的素质发展,而教育活动的核心职能在于促进人的素质发展。第二,课堂评价是整个教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而整个教 育的核心职能在于发展人的素质,因此评价的基本宗旨也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素质发展。关于评价应该成为整个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许多学者已经明确地认识到,国际著名的教育评价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倡导的教育性评价体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6]第三,评价的核心过程是一个价值评判的过程,价值评判的中心是价值,价值是文化的核心,而当前的文化应该走向以素质文化为核心,以素质发展为主导性的价值追求。
    以素质发展为核心导向,其基本要求在于:其一,充分认识到人类社会文化的最重要的价值是人的素质发展,以促进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职能的教育活动是社会的中心,[7]而课堂评价又是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二,课堂评价的基本宗旨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素质发展,而不是为评价对象评分评等或赋予某种资格,这就真正将课堂评价与素质发展整合起来。需要说明的是,以素质发展为核心导向,并不排除资格导向等辅助导向、外在导向。
    (二)师生共同成长
    过去的课堂评价在理念上往往是单方面的:或者是管理部门、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评价对象;或者是管理部门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只是作为被动的评价对象。从素质文化的视野来看,这种情况应该大为转变,即注重师生共同成长的理念。
    为什么要树立师生共同成长的理念呢?这是因为:第一,从素质文化的视野来看,全社会各类成员都要不断地实现素质发展,所有社会成员的素质发展是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核心,就课堂而言,教师和学生这两类社会成员都是如此,都应该在各类课堂评价中共同成长;第二,课堂评价要评价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以及学与教的关系,学的活动和教的活动的主体分别为学生和教师,这两类主体都应该在课堂评价中成长,而且他们是相关联的,应该共同成长;第三,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基本使命是通过学习而共同成长;第四,过去,我们往往忽视了教师的成长,其实,教师的成长不仅具有其本身的意义,而且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这就与学生形成共同成长的态势;第五,课堂评价的部分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而按照第四代评价理论,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相互学习、彼此为师、共同建构、共同发展的过程,[8]具体到课堂评价,这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师生共同成长的理念的基本要求在于:课堂评价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相关人员的素质发展;相关人员特别指教师与学生;教师的素质发展与学生的素质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课堂评价中师生共同成长现象作为一种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对全社会成员的成长起着示范和促进作用。
    (三)自主
    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外在控制性,而缺乏评价对象的自主性。评价对象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和管理部门的评价,教师被动地接受管理部门的评价。从素质文化的视野来看,这种状况需要大为转变,即课堂评价应该注重自主。
    课堂评价应该注重自主的理由主要有:第一,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他们作为评价对象,都具有自主的需要,正如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所强调的,对于人来说,自主是一种基本需要,[9]在课堂评价中,人的自主需要当然很重要;第二,课堂评价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发展,自主性的发展是教育的一种重要目的,西方教育学界已经一致地认识到和强调这一点,[10]课堂评价也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的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增强课堂评价的自主性;第三,从根本上讲,人的素质发展是一个自主的过程,课堂评价要有效地实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发展的宗旨,就要增强课堂评价的自主性。
    课堂评价的自主理念的基本要求为:第一,课堂评价真正内化为评价对象(分别为学生、教师)的自身需要,使课堂评价成为满足评价对象的需要、促进评价对象之目的的实现的过程,并使评价对象充分地认识到和体验到这一点;第二,使课堂评价在总体上成为一个由评价对象自己主导的过程,虽然在评价的部分客观领域和环节也重视外在控制,但这只是评价的一个局部,而且局部要纳入到评价对象整体性的自主发展与评价体系之中。
    (四)个性化
    过去,在多数情况下,课堂评价往往是整齐划一,即对于所有的评价对象来说,评价的目标、内容、标准、方式方法等,都是一致的。从素质文化的视野来看,这需要实现大的转变,即转向较高程度的个性化。遵循和促进每个个人的个性发展,不仅是个人素质发展的崇高需要,而且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正如约翰·密尔所说的:“一族人民是会在一定长的时期里前进一段而随后停止下来。在什么时候停止下来呢?在不复保有个性的时候。”[11]
    课堂评价注重个性化的理由主要有:第一,素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领域,当今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个性化和多元化,素质文化也应该如此,在课堂评价中,也应该体现个性化;第二,课堂评价的基本宗旨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素质发展,而人的素质发展应该是个性化的,人的个性化发展是马克思揭示的共产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理想,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论著中曾至少六次阐述和强调“自由个性”的主张,[12]阐述类似的主张的情况就更多,过去我们的整齐划一的课堂评价实际上严重地束缚了评价对象的发展,现在应该转变这一点;第三,在课堂评价中,每个评价对象的生活与学习目标、学习兴趣、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性格等都是彼此不同的,课堂评价应该适应各个方面的个性差异,因此应该个性化;第四,课堂评价是基本宗旨是促进评价对象的素质发展,而不同评价对象存在不同的问题,对他们需要采取各不相同的促进对策,因此课堂评价应该个性化。
    就课堂评价而言,个性化理念的基本要求有:课堂评价在具体目的上要促进评价对象的自由个性的发展,而不能束缚评价对象的个性发展;课堂评价的目标、内容、标准和方式方步的选择与使用,应该因评价对象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异;课堂评价采取的问题揭示与分析策略,也要因人而异;课堂评价要特别注重评价对象的创造性的发展,这是个人素质发展特别需要的,也是社会的丰富化、国家创新能力发展和强盛所特别需要的。
    (五)走进崇高
    课堂评价是一种重要 的社会活动,在当今人类社会中,高质量的社会活动应该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而高度的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走进人类文化中那些珍贵的东西。笔者认为,在这里,就中国范围而言,最珍贵的东西之一就是中华文化的最高价值。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文化中的各种价值形成一个复杂的层次体系,其中最高层次的价值即为最高价值。现代西方文化中的最高价值是“自由”,而中华文化中的最高价值则是“崇高”。[13]作为一个语词,“崇高”具有如下主要含义:高尚;受人尊崇和推重;优越。[14]在中国,“崇高”一直作为一种深层次的价值、最高的价值而起着作用,当然,这种价值是不同时代强弱不同。“崇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一条根脉。今天,维系和强化“崇高”价值,成为延续和振兴中华文化的一个根本方面。
    走进崇高,应该成为中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一个深层的理念,课堂评价活动领域尤其如此。这是因为:第一,课堂评价是一种典型的评价活动,人们正是想通过得到高的评价而获得崇高的社会地位、产生崇高感、体验崇高的精神;第二,课堂评价的焦点是评价相关人员的素质,并进而促进相关人员素质的发展,而人的素质是崇高的,需要让人们在评价中认识到人的素质的崇高性;第三,课堂评价是对学校教育完成其使命之情况的检验并促进其使命的完成,而学校教育的根本使命之一传承和发展文化,这一使命具有鲜明的崇高性,[15]课堂评价应该集中体现这种崇高性。
    课堂评价的走进崇高这一理念的基本要求有:要认识到课堂评价具有传递中华文化中的“崇高”这种最高价值;要充分认识到课堂评价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人的素质的发展,而人的素质的发展是崇高的,因此可以而且应该将课堂评价活动本身变成崇高的、美好的,并让相关人员意识到这种崇高性;让参与课堂评价的相关人员都体验到崇高。
    三、体现课堂评价新理念的操作要领
    要体现素质文化的精神,体现上述课堂评价理念,就要在课堂评价上实行一整套的合理化操作,这个操作体系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操作要领有如下几点:
    (一)注重课堂评价的完整性
    由于素质文化是完整的,课堂评价是促进评价对象素质发展的过程,素质以及这种促进过程是完整的,因此评价应该是完整的。这里的完整性主要包括以下几层考虑:其一,在制定课堂评价的目标时,要注重促进素质发展的完整性,即说,课堂评价要在具体的评价目标上促进评价对象之素质的完整发展,而不能仅仅注重某一个方面或少数几个方面,例如,不能仅仅注重知识再现的目标。为此,要制定一个完整的课堂评价规划,这个规划要对评价目标进行完整的设计。其二,在确定和分析评价对象时,要注重对象类别及其特征的完整性。课堂评价的一项具体的工作是分析评价对象,在分析评价对象时,要注意:既充分地注重学生又充分地注重教师,同时还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联;要注意到各类不同的教师、各类不同的学生;要注意到教师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其三,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注重完整性,如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列入标准体系,在标准体系中占有适当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合理的标准体系。其四,在分析问题和揭示解决问题的策略时要注重完整性。课堂评价要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要防止陷入片面化,而注意考虑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各种具体情境。
    (二)注意有效交往思路
    由于师生共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交往而实现的,因此课堂评价在操作思路上要注重交往,尤其是师生交往。交往思路要求:将课堂评价过程纳入到教师的毕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发展过程,而这种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交往——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教师与教师的交往、学生与学生交往等;认识到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交往的过程,而课堂评价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要将课堂评价整合到整个课堂交往体系之中。具体而言,要注意:形成明确的交往意识,并让评价对象有意识地在交往中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素质发展;注重遵循人际交往的礼仪,这有助于体现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提高评价各方主体的评价活动中的舒适感和满意感,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课堂评价深层地促进评价对象素质发展的作用,提高课堂评价的美好程度,因为,礼具有“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16]的作用;由于是交往过程,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地维护每个人的尊严,评价各方之间相互尊重;由于交往可以促进素质发展,为了充分实现这种作用,因此在课堂评价的操作中,各方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点、相互促进,实现第四代评价所追求的共同建构。
    (三)形成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的完善机制
    课堂评价要有自主性理念,而自主性之作用的有效实现,需要在评价的操作机制上达到自我评价的完善结合。首先,应该以自我评价为主。注意:自我评价不等同于自主评价,前者是就操作机制而言的,而后者是就目的、动力、意愿而言的。课堂评价是非常复杂的,而且评价的核心内涵是价值评判,而价值评判不完全是的过程,它存在主观性与客观性关系之处理的难题,[17]仅仅靠他人的评价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大量的时候是需要评价对象自我评价。事实上,较长时间以来,人们就较高程度地重视自我评价。在当代社会中,存在个体自我认同的危机,为了促进个体自我认同感的形成,就更加需要注重自我评价,课堂评价也是如此。需要强调的是:有人可能会怀疑自我评价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可靠性,笔者认为,只要设计巧妙,这是不必担心的,事实上,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活动同样是人类的本质特征的体现,自我评价活动同样具有普遍性和非私人性。[18]在课堂评价中,评价机制以自我评价为主,这是较为突出的,例如:教师的素质评价主要靠自我评价;学生的素质评价主要是靠自我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很重要,而这主要靠自我评价。一般而言,只有那些容易客观化的内容才能有效地借助于他人评价,而这样的内容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发展中只占一小部分。
    其次,不能仅仅注重自我评价,而应该尽量做到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完善结合。这特别要注意如下几点:其一,在主观性较强的内容上以自 我评价为主,而是客观性程度较高的内容上以他人评价为主,此两者形成一个总体框架;其二,增加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交互作用,例如,适当地用他人评价来制约自我评价、检验自我评价的某些结果,而对于他人评价也要注重增加评价对象的自我体验,因为要通过自我体验才能增强评价对象对评价的认同,并进而促进评价对象的素质发展;其三,加强对自我评价的指导,包括加强对教师的自我评价的指导、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的指导,指导者是多方面的。
    (四)研制和使用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标准系列
    评价标准问题是评价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体现课堂评价的个性化理念,就需要研制和使用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标准系列。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尽量实现评价标准中体现的文化价值的多元性,因为文化价值的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代文化发展的一个普遍而重要趋势。其二,尽量研制出多样化的、弹性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形成一个系列或多个系列,为评价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并以实施评价时具有较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为各个个人的素质发展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个人的自由发展不仅它本身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国家富强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个重要目的,人们早就有所认识,而当前,人们的认识更强烈了。[19]其三,在研制出的多个系列的评价标准中,要能够针对各个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能完整地体现和促进其个性发展的标准系列。当然,有时可以考虑:针对不同个人的不同标准系列之间在评分水准上具有一定的平行性。
    (五)采取走进崇高的一系列举措
    课堂评价在理念上要走进崇高,为此要采取一些相关的有效举措,基本的举措有:其一,让相关人员都明确课堂评价的目标,并认识到这些目标的崇高性;其二,让相关人员都在课堂评价中得到一些愉快的和成功的体验,因此课堂评价在设计评价内容和相应标准时,既要让发展水平较低的人员体验到人格尊严、教学与素质发展上的一些成功、被他人和自己认可的归属感和愉快感,又要让发展水平较高的人具有充分的展示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进而走进崇高,课堂评价才能真正走向美好;其三,努力创造条件,构建一些积极的、体验崇高精神的情境,如积极的人际交往和创造表现的情境,情境是文化的“积木块”,[20]它对人的活动起着驱动、引导、促进和价值渗透的作用,同时体现文化并促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且,通过创设课堂评价情境,我们还可以有效地将课堂评价与整个教学整合起来;其四,加强关于课堂评价的积极意义的宣传,形成崇高的舆论,使相关人员受到积极的感染,充分认识到课堂评价的崇高性和自己在走进崇高上的责任;其五,将课堂评价的相关宗旨和精神向上纳入到整个文化精神体系之中,即说,我们要将课堂评价活动提升为一种文化建设,即课堂评价文化的建设,并将这种建设纳入到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总体视野、思路和框架之中,在课堂评价文化的建设中渗透整个社会的文化精神,尤其是渗透“崇高”这种价值,并明确地将素质发展作为“崇高”的一项重要内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779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