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非智力型学困生 学习动机 合作学习
论文摘要:在我区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现象十分突出,数学尤为明显。初一就出现大批学困生,到初二、初三更为严重,约占30%——40%,这些学生基础差,情绪低落。对学习失去信心。据初步调查,他们绝大多数都属非智力型,并且学困现象还在呈上升趋势,为了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为了学生能做到自信、自强,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实现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全面推进和谐新课堂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近年来我对本课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并形成此文。
一、非智力型学困生的界定
所谓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品格、方法与体质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没有得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学困生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可分为发现问题困难、提出问题困难、分析问题困难、解决问题困难。。
二、非智力型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缺乏学习动机导致学习困难
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第一,为父母和老师学习,这样的同学大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恳求”下才来学习的。第二,为“读书”而读书,为“学习”而学习。这部分学生之所以来学习,完全是因为其他同龄人都在学习,所以他们上课时既没有认真听讲,也并没有其他什么小动作,总是很“茫然”的样子,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学习动机差是学困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在
数学学习中,就有部分学生,在做数学题时不会做甚至连题目也懒得看一下,愣在那里,或是低着头趴在桌子上,就是不愿意动动手指拿起笔写一写或者问问老师和同学。
2、缺乏学习的持久性、习惯差导致学习困难。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学习毅力差,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法,只停留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不主动寻找致错原因,因此常常重复犯错误。
3、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导致学习困难。
这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处在厌烦、焦躁的抑制状态,学习无劲头造成厌学情绪,很少有兴奋和较高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学习能力差导致学习困难。
三、非智力型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正确的育人观念是转化数学学习困难生学习动机的思想基础,主体的积极参与是全面转化的灵魂,落实灵活动多样的转化措施,是实现转化的基本途径。
1、培养学习动机,体验成功的乐趣
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数学教师教学有机组成部分。首先是学习目的的教育,通过引导,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动机,形成以掌握知识为目标,培养克服困难,永不言败的意志。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手段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倍感快乐、幸福,从而加倍努力学习获得成功。再次是要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让他们通过努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强化学习动机,培养进取的个性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困生交朋友。实践证明,中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情感障碍的成因时,感受最深的是师生情感缺陷和学习情境偏差(包括情绪、兴趣、意识倾向等)。从教学环节来看,我们在情感领域的培养和开发上的不足是形成这种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在解决学困生这种心理障碍时,要力求善于运用情感原理,教师首先要尊重、热爱、关心学困生,了解并理解他们,让他们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让他们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再逐步使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最终达到消除其数学学习过程中情感心理障碍的目的。
3、改变学生的自卑心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变固然重要,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改变由于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失败而产生的自卑感更为关键,为此,作为启蒙教师之一的数学教师,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帮教转化工作,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智力和智商与其他同学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并不比别人笨,而主要是缺乏毅力,缺乏自信,缺乏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愿学习、肯钻研,不耻下问,发愤图强,一定能够取得和其他同学一样的成功。这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态度上,经常性的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他们心灵扬起成功的风帆。
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数学教育的真谛在于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需要和享受,这就需要教师把精力花费在对教材的艺术加工和处理上,把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心理需要的课题,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起“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变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讲一些数学发展史,介绍数学的最新成果和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有些知识点的新课的引入中,应尽量有亲身感受的实践作引导,使学生明确身边处处有数学,生活中的社会离不开数学,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用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与他们一起共同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小目标,用这些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5、注重双基教育,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
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原有认识结构具有相应的水平,“学困生”基础能力薄弱影响了新知识的吸收,
数学教学中,要以这些学生基础能力水平出发,考虑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处理教学内容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方法,强化双基训练,把弥补薄弱的基础能力和培养发展教学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促使他们同步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困生”的进步之处,要善于发现,及时鼓励,那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此外,还要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清除心理障碍,树立正常的学习心态。
6、加强感情投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一个人本能素质方面的因素,它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职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感,而且可以通过学习,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的良好性格,“学困生”大多数都是由于非智力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教师加强对他们的感情投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心理素质。教师要以自己的知识,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到亲切,产生学数学的良好愿望。
7、合作学习,以共同提高,这是转化学困生最实效的方法。
合作学习顺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它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氛围,让受教育者能比较充分地享受教育资源。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初步形成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我认为这种模式符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同时也是学困生得以转化的新途径。每期开学初,我首先要花一定时间去研究学生,按照三维目标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优秀,良好,暂时学有困难者。让优秀者去辅导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首先,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工作。对优秀学生而言,不仅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反而促进自己能力的提高,因为自己会做跟把它讲出来让别人听懂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对学习困难者要引导他正视目前的差距,认识到老师和同学们希望他尽快的进步,以后同样能比别人强,这样他就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不以为耻,反而减轻了因自己老是不懂的带来的压力和恐惧。其次,作好方法上的指导和示范。可以是检查作业,对其中的错误予以纠正,也可以是主动随机出点问题考考他,还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我给他布置一定的任务去落实。再次,让辅导者相互竞争,看谁辅导的同学进步快,并且把被辅导同学成绩的进步情况作为衡量优秀学生的一个指标;让被辅导者同自己的过去比,看谁进步大,也鼓励他们相互比,看谁进步得更快!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也从根本上提高了大家竞争的能力,真正做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让和谐走进新课堂。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这样去做了,一般都对数学拥有浓厚的兴趣,也有较好的成绩。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结果。
综上所述,数学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要使每一个学生的素养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对学困生既不能放弃,也不能要求过高,要特别予以关心,要尊重并善于调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达到基本要求,绝对不能让“学困生”上课听“天书”,下课请“家教”。去年,区教研室已把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平均分作为考核的指标,说明上级主管部门已经注意到教育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学困生的进步,教育的春天真正来临。作为数学教师而言,如何解决好数学学习困难生,提高数学困难生的数学成绩,让课堂教学和谐发展,是我们教学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张向阳:
新课程如何关爱学困生,2002年12期《
人民教育》
2.梁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3.王海燕: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4.张咏梅等译:课堂中的多元智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5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