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 要:采用周步成的MHT量表对农村“撤点并校”和非“撤点并校”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农村“撤点并校”小学生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方面比非“撤点并校”小学生差。
关键词:撤点并校;农村小学生;和谐心理
1 引言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2001年中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即“撤点并校”政策,各地开始逐年推行合并农村小学的措施。我省大部分农村小学在保留低年级的基础上,将高年级学生集中到中心小学或部分保留的完小住校读书。婺源县赋春中心小学就是“撤点并校”的典型代表。
赋春中心小学是寄宿制小学,相对于被撤的麻雀小学,它的教育资源优质,有微机室、实验室、图书馆等。但随着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出现的问题也不少,最明显的是有限的教室、有限的寝室,到处是人满为患。学校一半以上班级学生人数超过50个,寝室部分约1米宽的床位甚至要挤两个人。拥挤的物理空间,影响孩子们的心理空间,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来自江西省婺源县赋春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年龄11到13岁之间。采用整群取样法,发放、收回问卷186份,剔除漏填信息、漏填题目、答案乱填废卷,共收回可用问卷137份,可用率达73.66%。剔除说谎问卷7份,有效问卷130份。其中住校生51个,走读生79个,住校男生27个,女生24个,走读男生37个,女生42个。男生共计64个,女生共计66个。同时在相应非“撤点并校”区域上饶抽取四年级学生作为对照组,剔除部分不合格问卷,有效对照组问卷93份,男生48个,女生45个。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问卷为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量表折半信度为0.91,重测信度为0.677-0.863,同时该问卷有一个测谎分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测试学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各因子分达到8分或以上的学生为异常焦虑生。问卷均采用整群取样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
3 结果与分析
3.1 “撤点并校”小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异常状况百分比
经过初步描述统计发现,赋春中心小学同学们对学习异常焦虑,其异常焦虑人数达到总体人数的75.6%;其次是具有过度自责倾向的人数达到总人数的37.4%;对身体症状产生异常焦虑的达到26.7%;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赋春小学同学们的过敏倾向异常也达到25.2%,恐怖倾向异常达到14.5%,对人焦虑维度异常为7.6%,冲动倾向异常率为2.3%,唯独孤独倾向异常为0%。心理健康总分大于等于65的人数为1.5%。
3.2 “撤点并校”小学与对照小学心理健康因子各维度比较
为进一步了解赋春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在相应地区选取了非“撤点并校”对照小学,比较两所小学的心理健康数据,发现除了学习焦虑与过敏倾向两因子外,其余心理健康各因子在两所小学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因子各维度比较结果见表1、2。
表1 农村撤点并校小学生学习焦虑心理各维度比较
均值差值 | p | |
撤并校住校--撤并校非住校 撤并校--对照校 | 0.46 1.00** | 0.344 0.005 |
撤并校住校生--对照校 | 1.27** | 0.005 |
撤并校非住校生--对照校 | 0.82* | 0.042 |
撤并校男生--对照校男生 | 1.39** | 0.003 |
撤并校女生--对照校女生 | 0.56 | 0.296 |
(注:* p < 0.05, ** p < 0.01,以下同)
表1反映了“撤点并校”后的赋春小学学生学习焦虑情况,在赋春小学内部,住校与非住校学生之间学习焦虑程度差异不显著,但在赋春小学与非“撤点并校”对照小学之间,学生学习焦虑程度的差异却十分明显,即赋春小学学生学习焦虑程度远大于非“撤点并校”对照小学。进一步分析发现,赋春小学住校生、非住校生与非“撤点并校”对照小学学生学习焦虑程度的差异结果也十分明显。性别维度比较结果显示,赋春小学男生学习焦虑程度远大于非“撤点并校”对照小学男生,但其女生学习焦虑程度与非“撤点并校”对照小学女生的差异却并不显著。
表2 农村撤点并校小学生过敏倾向心理各维度比较
均值差值 | p | |
撤并校住校--撤并校非住校 撤并校--对照校 | -0.17 0.72** | 0.578 0.003 |
撤并校住校生--对照校 | 0.61 | 0.051 |
撤并校非住校生--对照校 | 0.78** | 0.006 |
撤并校男生--对照校男生 | 1.53** | 0.000 |
撤并校女生--对照校女生 | -0.11 | 0.746 |
表2反映了“撤点并校”后的赋春小学学生与非“撤点并校”对照小学的第二个差异因子过敏倾向。由表2知,“撤点并校”后的赋春小学内部,住校与非住校学生之间过敏倾向程度差异不显著,但在赋春小学与非“撤点并校”对照小学之间,学生过敏倾向程度的差异却十分明显。“撤点并校”小学内部有住校生、非住校生,差异主要来源于非住校生和对照小学之间。探讨性别间差异发现,“撤点并校”小学男生过敏倾向显著大于非 “撤点并校”对照小学男生,但“撤点并校”与非“撤点并校”小学女生过敏倾向的差异却并不显著。
4 讨论
(1)由“撤点并校”小学生们异常心理检出百分率可知,小学生们异常焦虑之首为对学习的焦虑,这与部分学者[1-2]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撤点并校”小学生们的学习焦虑异常不仅表现在具有高百分率(75.6%)上,还表现在其焦虑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非“撤点并校”小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多方面,“撤点并校”产生有限的学习资源竞争,大班使得“学习优秀”人数相对减少,加之有“书乡”之称的婺源家长的过高期望,使得原本就具有学习焦虑的小学生们更感到压力的巨大。
表1还显示,“撤点并校”小学女生们与非“撤点并校”小学女生们学习焦虑程度差异不显著。女孩子心理成熟相对较早,十分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无论与多少同学竞争,她们心理均产生高的学习焦虑。表1还显示,无论是否住校,“撤点并校”小学生们学习焦虑都处于高水平状态。
(2)“撤点并校”小学生们的自责倾向虽然没有显著大于对照小学,但其异常人数高达总人数的37.4%。高学习焦虑使得大部分学生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甚至部分同学无法安心学习,最终影响学业分数;同时“撤点并校”后大班的普遍存在,更多学生的成绩排名均处于他们心中理想的“成绩位置”之后。靠后的“成绩位置”会让小学生们自卑,甚至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导致强烈的自责心理出现。
(3)“撤点并校”小学生们心理焦虑异常的第三大因子是身体症状,其异常人数占总人数的26.7%,小学生们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学习,当无法正确处理学习上的问题时,其压力有时就会以躯体化的方式来体现,会出现头痛、失眠等症状。
(4)与非“撤点并校”小学相比,“撤点并校”小学生们的过敏倾向异常也达到显著,其异常人数为总人数的25.2%。相对狭小的物理空间,容易使学生产生烦躁心理,进而导致小学生过于敏感,为一些小事而烦恼计较,影响成绩,影响心理。
表2还反映,由于生活场所与学习场所环境一样拥挤,“撤点并校”住校生已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表现为其过敏倾向低于非住校生,但高于非“撤点并校”学生,且差异均未达到显著;表2中“撤点并校”女生的过敏倾向焦虑水平小于非“撤点并校”女生,虽然差异不显著,但仍说明女生一般比较容易计较,且条件优越者更甚。
(5)农村“撤点并校” 小学生们的恐怖倾向异常率为14.5%,与非“撤点并校” 小学生们数据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农村小学生们普遍害怕黑暗,与其父辈们相信“鬼”的亚文化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孩子的恐怖倾向将减低并最终消失。
(6)农村“撤点并校” 小学生们对人焦虑维度异常率为7.6%。“撤点并校”后小学生们的排名竞争对象大大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主要活动是学习的小学生们对自己学习形象的焦虑,影响其对人焦虑率。
(7)另外,农村“撤点并校”小学生们冲动倾向异常率为2.3%,唯独孤独倾向异常为0%,属于比较正常的范围。心理健康总分大于等于65的人数为1.5%,属于正常范围。
5 结论
经过调查发现:第一,农村“撤点并校”小学生心理状态主要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方面比非“撤点并校”小学生差;第二,农村“撤点并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
与非“撤点并校”小学生相比,农村“撤点并校”小学生主要在教室、寝室等物理空间上相对狭窄,在获得教师提问等锻炼机会相对较少,需要处理的同学之间关系相对较多,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办法就是增加教育投入,多建教室、寝室、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并相应地多引入教师,增加班级,减少各班人数,做到在提高教学效率的情况下,保证学生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
要调整农村“撤点并校”小学生学习焦虑、过敏倾向等心理问题,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及相关心理辅导机构建设是另一项必要措施。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还未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知识知之甚少,加之年龄较小,出现心理困惑无法自己主动调整,尤其在农村“撤点并校”小学中,部分小学生离家较远,有的每天要步行很长时间才能到校,有的需要远离父母住校,加之学校各方面资源的紧张,这些特殊现实情况将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概率增加,因此,在农村“撤点并校”小学中建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显得十分必要。
总之,大力增加教育投入,同时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及心理辅导中心建设将有效全面保障农村“撤点并校”小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莉君.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6):531-533
[2]张钲,周雪燕,张秀华.德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J].医药世界2009,11(11):7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