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 要: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在对其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时,必须探索适当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来看,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从加强语言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将民族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手段,从而帮助其形成积极、乐观、理性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立身于世的精神基础,也是他有益于民族和国家、贡献社会的精神源泉。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在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只有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萨拉、哈萨克、满等16个少数民族世居于此。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少数民族人口的省际流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甘肃各高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基于对甘肃13所高校的近50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合作者的理论思考,对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加强语言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健全人格
积极而理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是形成正确理想信念的基础。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在高校中属于少数群体,加之语言和信仰上的特殊性,很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和不健康的心理,如果不及时疏导,就会对其人格成长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培育健全的人格,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首先加强语言文化的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语言文化教育,融入集体生活。甘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大多都一直生活在本民族聚居的区域内,使用本民族语言,如甘肃的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即使在中小学教育中曾接受双语教育,在进入高校后,其汉语水平仍不能满足平时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语言上的障碍造成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不愿意更多地与汉族学生交往,不愿意亲近多数群体,从而无法真正地融入大学的集体生活。久而久之,这种隔阂就可能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个人认知方面出现偏差,甚至会导致民族间的矛盾,从而不利于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形成。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其进入高校之后,语言文化的教育不仅不能放松,还应进一步加强。并且,不仅应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化的教育,还应当适当地让汉族学生接触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以此来促进交流,消除隔阂。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各高校的大学生中。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指导,以减少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在这一普遍问题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特别关注。如前所述,由于语言及宗教信仰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特别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树立积极、乐观、理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学生民族宗教信仰的保护和正确引导。
二、注重民族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结合
在甘肃各高校中,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是主要的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这些信仰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并成为其理想信念的主要构成之一。而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本内容和指导方向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不能单纯地应运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属于唯心层面的宗教信仰采取完全否定或漠视的态度,而是应当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同时,适当结合民族宗教文化中合理、有益的成分,使少数民族学生在思想上真正理解和接受这种教育的意义所在,并逐渐形成客观、理性、正确的理想,以及实现其理想而必需的坚定信念。
1.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导向,必须坚持。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指导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思想不动摇,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祖国的一份子,在其理想信念的构建中,应当而且必须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民族宗教信仰中的有益成分应当借鉴吸收,不应排斥。
调查显示,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呈现多样化特征。除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还有少数学生信仰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如此多元的宗教信仰,如何在理想信念的教育中使其发挥有益功效,而不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相冲突,这是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实际上,任何一种宗教的教义理论,都包含着导人向善的基本道德伦理。如,佛教主张平等慈悲,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等,都是教导人们弃恶从善,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伊斯兰教主张人应当通过修行来固守自己的良知,去除私欲,在现实中磨练和考验自己,也具有道德教育的意义。这些观念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容性,因此,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可以适当借鉴吸收,从而提升教育的效果。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度很高,有近96%的大学生都认为理想信念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并且,68%的学生很清楚自
己的理想状况。此外,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观念普遍较强,有70%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有86%的学生认为理想信念的树立与本民族未来发展的关系不矛盾,个人的发展也是为了本民族更好的发展。这种认知和信念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未来理想的实现和本民族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但是,调查也显示出一些不容轻视的问题。如,有76%学生认为自己理想的动力信念是为了自己能有美好的未来,有66%是为家人过上好日子,55%是实现人生价值,而只有约4%的学生回答报效社会。可见,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构成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的主要内容,而社会理想所占的比例极少,这显示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此外,当被问及“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信心吗”时,只有44%的学生选择“充满信心”, 45%学生选择“说不好、说不清楚,11%学生选择“没有”。由此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政治认同感不高,政治观念较为淡薄,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针对以上在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了解近现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特别是本民族地区的革命历史,让他们认识到现在和平稳定的生活来之不易,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各民族团结平等,是保证我们个人理想得以实现的坚实后盾。
2.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关注自己和本民族发展的同时,学会用长远和宽广的眼界观察问题,更多地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从而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共赢。
四、因材施教,探索适当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特殊性,在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需要探索适当有效的方式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尝试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课堂教学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阵地,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均承载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使命。为此,授课教师应当积极尝试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如采用多媒体授课、组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从而丰富课堂生活,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学生能更为形象而深刻地理解并接受教学内容。
2.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之外,相关教辅人员还应时刻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在平时对其进行积极辅导教育,并经常组织课外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3.有针对性地采用双语教学和少数民族教师。在少数民族学生人数较多的民族院校,可根据需要采用双语教学和选用少数民族教师,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理想信念的教育更容易理解并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也使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各民族平等的实际情况,避免因全面汉语教学和汉族老师授课而产生抵触心理。
4.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差异较为明显,在理想信念的教育中,要积极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对于每个人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和疑惑,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辅导,而不能笼统地一刀切。特别是在平时的课外教育中,更要注意弥补因大班授课和集体式教学而形成的漏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全面细致的教育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刘红梅.论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的建构[J].社科纵横,2011/09.
2.井永杰.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3.张红.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重要性与途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4.徐柏才.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与教育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1/17.
上一篇: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