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关于大学生就业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对

关于大学生就业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对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在就业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了应对措施。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 对策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大转折,当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也使部分大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既不利于就业,也影响了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情绪和将来工作的信心。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分析就业形势,认识自我,摆脱就业困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基本对策。
  
  1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
  
  1.1 逐年增长的大学毕业生与市场需求量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大学生产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客观因素。进入21世纪,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就业高峰。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我国2006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数量达1400万人。在新增的劳动力供给中,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毕业生总数为2001年的3倍多。据教育部统计,2003年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为52万人,2004年为69万人,2005年达到79万人,2006年将超过百万大关,而从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人数来看,并没有和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同步增长。在这种形势下,曾经的“皇帝女儿不愁嫁”,变成了现在的“欲嫁无门”,这种残酷的现实和优越感的消失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反差,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1.2 大学生综合素质欠佳和对自我认识不足是形成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观因素。在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广泛的多学科知识积累,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社会适应能力弱,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交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普遍缺乏。在择业时,心浮气躁、眼高手低、犹豫不决、见异思迁,不能主动、独立地获取职业消息、筛取目标、规划职业生涯;在就业时,也不去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醒、全面的评价。一旦就业受挫,便觉得难以承受,给心理问题的形成埋下了阴影。
  
  2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表现
  
  2.1 焦虑心理。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表明:有七成以上的大学生都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而这种担忧更集中的表现在临近毕业前。他们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更担心毕业后工作是否有着落,这使得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了焦虑心理,表现为生活中的紧张、烦躁不安、无所适从、爱发牢骚、抱怨社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等一系列行为。这种焦虑心理也使大学生背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特别是遭受就业挫折后,便一蹶不振,心灵扭曲,甚至丧失生活信心。

  2.2 幻想心理。大学生的就业幻想是由心理冲突或害怕挫折引起的。由于害怕面对残酷的竞争结果或屡受挫折,而采取的一种逃避态度。他们幻想不通过参与竞争,便能如愿以偿找到理想工作,更有甚者,整日异想天开、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幻想用人单位能主动找上门来,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很容易脱离现实,不思进取,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产生很大的反差,很难找到理想职业。

  2.3 自卑心理。大学生本身就是心理品质的“高危人群”,就业时一旦遇到困难,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使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打击,从而对自己全盘否定,感到一种空前的失败和愧疚,并由此引发内心的怯懦感,这种感觉在毕业生面试中表现尤为明显。面试前,如临大敌、紧张不安、手忙脚敌;面试中,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答非所问,辛辛苦苦准备的“台词”忘的一干二净,有的谨小慎微,深怕说错一句话,影响自己的“第一印象”,以致缩手缩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2.4 依赖心理。依赖心理在求职择业中具体表现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不考虑自己的兴趣、专业等特点,盲目听从或跟随别人都往大城市、大机关挤,自己也跟着凑热闹,这种心态是与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另一种是依赖亲友的心理。在就业中不愿承担责任,也不主动去找工作,只等着父母和亲朋好友出面四处奔波,到处找关系、托人情,甚至还怀恋过去那种统包统分的制度,希望学校解决就业问题。当别人为自己找的工作不满意时就大发脾气,抱怨父母无能或是学校和社会不公。

  2.5 攀比心理。在一些学生当中,还存在有讲“级别”的攀比心理,觉得在校期间,我成绩比你好、荣誉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比你强。在择业时,自傲清高,挑三拣四,互相比较,看谁的单位名声好一点、酬薪高一点、工作轻松一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却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有些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就彷徨放弃,事后却后悔不已。
  
  3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3.1 正确认识自我,确立就业目标。正确认识自我,即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能力水平、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社会经验等,审视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并能切合实际的评价和定位自我。在此前提下,认清就业形势,考虑自己的专业和理想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竞争强度如何,然后把个人具备的条件与就业因素恰当地联系起来,加以合理组合,确立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

  3.2 正确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是十分正常的,应当冷静的接受,而不能把现实的矛盾转化为心理冲突,要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属于主观原因的,就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属于自身客观或自然、社会因素中自己无能为力的因素,也不能过于自责、自卑或固执,应坦然面对,灵活处理。正确的对待挫折,可以化弊为利,使自己始终保持稳定平衡的心理状态。

  3.3 树立择业的自主意识,增强应变性。面对国家“统包分配”制向“双向选择”制的转变,毕业生只有在心理上具备了自主择业意识,才可能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毕业生应该认识到自主择业带来压力和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机会和实惠,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社会分工、经济特点、相关的职业群在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这些职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和知识能力结构,尽可能的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保持最大的适应性,就一定会在就业市场中胜出。

  3.4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好就业准备。大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创业意识、吃苦精神和责任心,并在此基础上,拓展自己的专业范围。积极地参加就业实践活动,使自己对就业的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消除就业恐惧心理。在临近毕业时,从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主动搜索就业信息,开辟就业渠道,了解所要从事的职业对自己有何具体要求,自己在哪方面表现还有所欠缺,应该如何弥补,以便就业时做到胸有成竹。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如果在就业的道路中产生了心理问题,对大学生本身和社会将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因此,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今天,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地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客观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把握好就业机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835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