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权力;教学方式;影响
论文摘要:教师课堂教学权力是教师从职业、社会文化、自身状况及学生等因素综合作用中获取的在课堂这个时空环境中行使的作用于教学过程中诸因素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支配性力量。教师课堂教学权力与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密不可分,它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决定对教学方式的执行能力,影响教学方式的效果。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权力观,在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中正确使用自己的课堂教学权力。
我国的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基本是“教师集体主宰”。这一情况无论从课堂的“时间性质”、“空间性质”还是从教师的“一般行为”中都可以得到充分证实。这种教师课堂教学权力状况显然与
新课程提倡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精神相悖,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如何正确认识教师课堂教学权力,如何正确发挥教师课堂教学权力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课堂教学权力
权力有两个意思,即“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及“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课堂,“教室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权力是一种力量。要认识教师课堂教学权力,我们还需要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第一,教师是这种力量的主体;第二,课堂是这种力量的运行环境,从空间上说它不仅是狭义的教室,而且泛指学校教学的实施场所,此外课堂还具有时间意蕴,指称整个教学的运行过程;第三,这种力量的获得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外在的赋予,也有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相互作用中获取的力量;第四,这种力量是作用于教学过程的诸因素的,不仅仅作用于学生,也作用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甚至可以作用于教师自身;第五,这种力量具有支配性,支配性可以表现为强制性,但不等同于强制性,它以强制性为支撑,但强制性不是它的根本属性和追求;第六,教师的这种力量的拥有和行使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一旦背离这个目的,这种力量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将其内涵界定为:教师课堂教学权力是教师从职业、社会文化、自身状况及学生等因素综合作用中获取的在课堂这个时空环境中行使的作用于教学过程中诸因素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支配性力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课堂教学权力不等于教师权力,它是教师权力的下位概念。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权力对其教学方式的影响
1 教师的课堂教学权力观左右其对教学方式的选择
教师的课堂教学权力观对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如果教师迷信、崇尚课堂教学权力,对教学有很强的控制欲,希望成为教学的“中心”,教师就容易在课堂教学中不考虑或很少考虑自身以外的因素,特别是很少考虑学生因素,采用以自我为主,把学生当成纯粹客体的类似“填鸭式”的单向度的控制型教学方式。相反,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课堂教学权力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学生的信任、师生和谐关系是课堂教学权力的重要来源,正视课堂教学权力的拥有和使用必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会偏向于采用平等启发的交往互动的开拓创新型的教学方式。
2 教师课堂教学权力能力决定其教学方式的执行能力
教师课堂教学权力能力是指教师课堂教学权力的拥有程度和使用能力。课堂教学权力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执行能力。由于教学的复杂性,教学方式在其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调节和控制,这种调节和控制必须得到课堂教学权力的有力支撑。较强的课堂教学权力能力往往可以保证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得到灵活的调整和有效的执行,相反,较弱的课堂教学权力能力则有可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实施或实施效果不佳。
教师课堂教学权力能力的强弱与其在课堂中采取何种性质的教学方式没有必然的联系。教师课堂教学权力能力强并不意味着教师会在教学中采用控制型的教学方式,恰好相反,课堂教学权力能力弱的教师则往往会因为信心不足而更倾向采用控制型的教学方式。
3 教师课堂教学权力的行使对其教学方式效果的影响
学生在教学方式运行过程中的反映直接关系到教学方式运行的结果,教师课堂教学权力行使与否、行使的强度和行使的方式都会对其教学方式行使效果发挥不同的甚至是性质截然相反的作用。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感受到或较弱感受到的教师课堂教学权力,可能会出现不愿主动学习、影响课堂纪律甚至与教师对抗等情况。与之相反,教师的适当控制和支配可以集中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另外教师课堂教学权力行使方式也会使学生出现不同的反应,简单粗暴的权力行使方式可能激起学生的反感,进而出现对教师教学的不配合甚至是反抗,如果教师课堂教学权力的行使以平等的师生观为前提,充分考虑学生的立场和感受,给予学生在教学中合理的权力,学生就很有可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正确认识和行使教师课堂教学权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效选择和使用
1 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权力观
首先,教师要树立课堂教学权力意识,要主动地获取和行使课堂教学权力。这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缺乏课堂教学权力意识,放弃对课堂教学权力的获取和行使,必将导致教师课堂教学权力的丧失,进而使课堂教学陷入无序和混乱,教学目标必然难以达成,课堂教学也随之失去存在的意义。其次,教师要认识到,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行使课堂教学权力的依据和根本耳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权力过大的确造成了不少损害,但问题的根源不是课堂教学权力本身,而是部分教师对这种权力的错误认识和滥用。要纠正这种错误不是要教师放弃课堂教学权力,而是要在基于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地行使这种权力。
2 在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中正确使用自己的课堂教学权力
(1)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必须成为教师行使课堂教学权力、选择教学方式的出发点。选择教学方式是教师行使其课堂教学权力的一种手段和形式,这不仅是其权力的体现,更是有效教学所必需。从认识和方法上看,教学必须实事求是,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目的上看,教学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学中的一切要素和手段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学方式选择的依据和出发点必然是基于学生,为了学生。教学方式选择权是教师课堂教学权力的体现之一,但只有在综合考虑教师自身特点、学科性质、教学任务和目标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能适合学生情况、最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才是教师课堂教学权力在教学方式选择上的最好的行使和体现。
(2)课堂教学权力在教学方式中的分配必须坚持规范与自由、控制与自主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拥有课堂教学权力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独占权力,学生也有课堂教学权力,学生课堂教学权力主要体现在其学的活动和过程中,其拥有和行使受教师课堂教学权力所支配。事实上备受非议的“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式其病根就在于教师的控制性太强,权力独占,学生由于缺乏课堂教学权力而丧失了成长发展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教师教学方式上提出了诸多创新,如合作性、探究性、自主创新性和体验性等教学方式,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赋权,促进其主体性成长。鉴于教师课堂教学权力对学生课堂教学权力的支配性,教师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就必须在教学方式的具体使用中使课堂教学权力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唯其如此,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和顺利进行,又能充分满足学生主体性成长的需求。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在选择和使用教学方式时给学生赋权。目前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权力失衡的情况仍相当严重,教师权力过大、学生权力过小的局面非常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课堂教学权力的有效行使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权力的有效补充,可以帮助教师收集教学信息,调控教学活动,避免教学的盲目。学生课堂教学权力过小则无法实现教学的良性互动,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措施使课堂教学权力协调平衡。结合当前实际,最迫切、有效的措施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赋权。如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建议、选择、反馈等权力,在行使教学方式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发展,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构建者。学生分享课堂教学权力不仅契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而且符合课堂教学权力的双向互动的性质特点,不但不会损害教师课堂教学权力,反而会使教师课堂教学权力更加理性和科学,最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权力的巩固和提高。
第二,在教学方式中为学生赋权的原则是规范与自由、控制与自主的适当结合。在教学中,规范与自由、控制与自主仿佛是天生的矛盾。“反观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历程,作为个体的学生和生活共同体的课堂共历巨变,二者之间持续断裂,各自的诉求得以充分展现——学生渴望自主,课堂需要控制;学生要求独立自主,课堂诉诸权力规范”。教师面对这样的矛盾往往无所适从,难以取舍。如果强调控制和规范,学生的主体性可能会受到压制;如果强调自主和自由,课堂教学则可能陷入无序和混乱。这显然都与教学的宗旨相悖。这种难以取舍的矛盾是造成当前课堂教学权力失衡的一大原因。对此,我们的建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采取和使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时,明智的做法是摒弃非此即彼的价值取向,在规范与自由、控制与自主的碰撞中寻找一个结合点,使教学在有序和规范中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旨归。坚持学生的发展可以使教师在选择和使用教学方式时保持教师的良知和专业工作者的理性,从而避免个人好恶等因素而导致的主观随意甚至是控制、压服等教学方式的选择和使用。其次,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导向。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和使用必须要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必须要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富有个性的成长发展。再次,教学方式的选择和使用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教学方式的选择和使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教师自身情况、课程文化、学科特点、学生情况、学校班级文化及教学方式本身特点等因素。如果考虑不全面甚至只是单方面考虑,教学方式行使的过程中就极可能出现规范与自由、控制与自主等矛盾对立、激烈冲突的局面,这样,教师课堂教学权力的行使非但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反而会成为其成长发展的绊脚石。
参考文献:
[1]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j],教育研究,1997(2)
[2]中国
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李松林,控制与自主——课堂教学的权力品性研究[j],
教育学报。2006(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8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