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日益重要,如何提高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平就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实践都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引入演讲活动、新闻发布活动、学习心得交流活动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等。我们要不断完善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体系,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教学;语言表达能力;途径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多层次多领域的接触越来越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一、提高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高校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现代社会,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作为现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还要能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仅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做贡献,还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
就职业而言,现代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口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外交家来说,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是基本的素质;商业工作者推销商品、招徕顾客,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这都需要口才。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具有口才天赋的人能把平淡的话题讲得非常吸引人,而口笨嘴拙的人就算他讲的话题内容很好,人们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美国医药学会的前会长大卫、奥门博士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出一种能力,让别人能够进入我们的脑海和心灵,能够在别人面前、在人群当中、在大众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
总之,语言表达能力是高校学生提高素质、开发潜力的主要途径,是他们驾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要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也应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说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其实,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大任。然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语言表达的训练。从教师的想法上看,认为“说得太多”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方面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考试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践中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培养,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成长到“能说会道”甚至到“能言善辩”的。
三、培养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语言表达能力问题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问题的解决也不能局限于语法、修辞等范围,而应突破框框,扩大语言教学内涵,增强语言教学应用性,并和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公关学、社会学等结合起来,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多角度探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我经过探索和研究,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来完善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分析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发布活动。此项活动每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发布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发布活动很感兴趣,学生们认为,新闻发布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兴趣。
(三)国情乡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不固定,可酌情选择。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宿舍里对着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考虑演讲姿势、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不断提高演讲水平。
(五)口试活动。几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环节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考试。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六)辩论活动。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后,学生既学到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锻炼了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一举多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8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