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关爱、是帮助;是一种期待、一种发现;是为了保护、为了奠基。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无庸讳言,一方面微观上存在着观念上迷误、方法上陈旧、结果上低效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宏观上社会共识和环境保障的缺失、人的尊严和价值的缺失、个体的权利和自由的缺失等滞后状态,以及说教式、形式主义和封闭性特征的严峻形势。尤其对于义乌这样经济发达的地区,与世界闻名的小商品市场不想策划尼古丁社会风气尤其是德育建设更是提上议事日程。以上诸多痼疾根由在于德育理念和途径的滞后、延误和迷失,让我们大家为之焦虑和探究。笔者认为,优化当前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是前提
我国极其注重因势利导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弘扬先进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有关机构要立足于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的高度,对于青少年教育提高认识,由理念化为教育目标,进而成为教育实践的行动,进行试点,逐步扩展,不要一步到位,防止流于形式,疏于督导,坚决避免雷声大,雨点小,杜绝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的尴尬。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对策。只有把德育理念落到实处,才能上行下效,最终把学生培植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公民。
二、教师的培训及示范是保障
教师毕竟是实施课程的主体,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民教育的实施效果,目前教师在理解和操作时,不但容易会有较大的偏差,而且还会有严重的不适应甚至抵触情绪。特别是发挥班主任的主体作用,组织全校班主任工作论坛,经常性地召开德育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会议,适时组织班主任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注重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此外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为辅助,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以身垂范才有说服力和亲和力。教师理当为人师表,身体力行,以自身的挚爱与执着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作用,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充分保护和信赖学生。
三、校园的文明建设是载体
学校教育立足点在于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学校应始终围绕着“培养21世纪走向世界的未来公民”主旨,坚持“全员德育”观念,做到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进而制定严谨周密的计划,求真务实,千万要防止头脑发热,脱离学生的意愿。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孝心、爱心、国防、环保、法制、安全、习惯、消防、社会实践等主题德育活动,采用知识讲座、文艺活动、朗诵演讲、辩论比赛、参观考察、校外辅导、演习、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开展德育个案研究是重要的环节,积极进行德育科研活动,不放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遗迹寝室文化等入手,除了校本课程外鼓励开始生动多样的班级课程,鼓励勤写作,多投稿。德育过程中力求行动重于言论,过程重于结果,隐性重于显性,力求使知识内化为个人自觉的公民意识,并外化为自我控制和调节的智慧与技能,直至春华秋实,水到渠成。校园的各项文明建设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发展自我、张扬个性和挥洒青春的素质教育平台与舞台。
四、学生个人途径:自我学习、自我实践和自我反思是关键
义乌的许多学生头脑灵活,视野开阔,家庭条件优越,对于德育工作提出了信度挑战。人类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人们善待自然、善待社会、善待他人,追求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正当风华正茂的
当代青年,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个性凸现、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感觉敏锐、抱负远大,但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升学压力,有些人比较自私,缺乏意志和毅力,对自己认识模糊,甚至好高骛远,缺乏实干精神,总体上生理成熟提早,但心理发展滞后。中学生要力求做到:深刻解剖自己;合理筹划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着力超越自己,树立宽容、感恩、诚信和尊严等公民道德,学会能够温和、渐进、理性地解决问题。同学们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大胆投身社会并接受人生的洗礼、磨练和挑战,诸如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引导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最终养成自尊、自信与自立信念,那么这个班级、学校或家庭必将是修身的净土、求学的乐园,成材的摇篮。
五、新闻媒体和学术、出版界尤其是网络的通力配合是依托
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关乎祖国的兴衰存亡,切不可等闲视之。各界务必形成共识,齐抓共管,利用各种方式、场合和媒介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弘扬主旋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铲除精神污染,“扫黄打非”工作当常抓不懈,还学生一个纯净的娱乐天空。各部门用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来滋补、充实和引领青少年的成长,用爱心去抚弥合创伤、播种理想和净化心灵;用真情去修炼智慧、激发力量和唤醒良知。坚持通过出神入化的点拨、春风化雨的滋润和和蔼可亲的诱导来寻求人的价值、优化人的个性、提升人的境界。有志于推进下一代教育的
学术界、
教育界及社会人士应加强联合与协作,共同商讨德育的相关课题,出谋划策。
六、社区与家庭的积极合作是条件
尽管义乌做好学生的许多家长当年从鸡毛换糖的货郎担起家,并没有多少文化,但对于子女的读书极其注重。一般上,当今大量的独生子女普遍比较孤独,渴望友情,与外界接触较少,家长和长辈要坚持针对性、保障主体性、追求创新性和提高实效性,为孩子们的教育的贯彻群策群力。师长们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实力和魅力影响青少年,用真心呵护、用善意感化、用美感引领孩子,克服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气,学会感恩,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增进不怕困难、直面挑战、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与价值取向。家庭、社区要齐心协力,立足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力争严格、平等、公开,开发和利用一切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建立密切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通融关系,构建德育基地,因为,教育的最基本目标就是造就新世纪的合格公民。
七、教育评价的促进是动力
教育实施的成效如何,都要靠切实的评价来衡量,我们应以宽容、公正和博爱来促进教育评价的人性化、合理化和制度化。眼下封闭、压制、冷漠的片面化应试教育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的扭曲,教育的工具化往往漠视、贬低或压抑人的感情、尊严和自由权利,从而是教育适得其反。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就要“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学生为本位”,变“知识形态的课程”为“生命形态的课程”,创设“有民族意识”、“适应国际挑战”以及“有时代气息且富于人性”的公民教育。
诚然,中学德育理念的逐步落实,不仅在于领导要关注,人员要配备,措施要到位,环境要净化,还要做到:方式要创新;活动要丰富;内容要精选;效益要确保。为更好地实现公民教育理念,需要稳扎稳打与日积月累,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负重前行,让公民教育伴随社会、课程与学生一起成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8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