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要: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把目光定位在有限的45分钟内,提高课堂效率,创设有效的历史与社会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和谐;兴趣;创新;激励机制
一、构建和谐关系,突出学生地位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并且迁移到他的同伴关系,使他与社会、与他人形成积极的交往关系,从而影响他整个的人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教师,面对当代社会知识信息传播媒介日益扩大增多、传播速度加快的现实,应不断地思考自身职能,使学生们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不仅获得知识与智能的发展,而且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和建议。
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和谐的师生关系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非常重要。师生关系好,学生便会“亲其师,信其道”,与教师心相印、情相容,教师的教学要求便能得到有效贯彻,不仅能搞好学习,还能健康成长。教师轻松,学生愉快,教育教学效果就能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了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那么无论教师怎样的苦口婆心,加班加点,都无济于事,而且教师的教育活动越频繁,学生的反感越强烈,最终会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理需求。“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今天已经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同时从教育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它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种潜在的课程,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人性的提升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习得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教学生学习,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是要使学生得到社会和个体都需要的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和使自己得到发展的主体,因此,我们应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担任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要民主,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敢于发言,敢于争论,肯定他们言论中哪怕是十分微小的积极因素,使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始终处于奋发和活跃的状态。
二、巧设疑问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让学生的心智大幅度地活跃起来,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因而有明确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的心理基础,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利用外部条件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好奇、兴趣、满足、喜悦等心理因素,从而启发内在动机。在教学中,可创设情景,激发悬念。
比如在学习《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这一节内容时,由于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是抽象的内容,繁琐、复杂、容易混淆,是初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学习难点。引入新课时,教师应从讲故事导入,以学生熟知的事件和声情并茂地叙述,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以情带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可以选择历史上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作为故事讲述给学生听,在故事的末尾强调“在没有任何参照物的茫茫大海上,‘泰坦尼克号’上的通讯员是怎么样通过sos告诉其他船只他们所在的位置,请求他们来进行施救的呢?”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会根据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经验来寻找最佳的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是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而产生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热爱之情。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时,还学生课余时间的自由,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这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新的考验,也给历史与社会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唯有创设有效的课堂才是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学生真正喜欢历史与社会课堂,对课堂的学习充满了热爱之情,学生才能自主地探究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歌德有句名言,“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把枯燥变生动,把无味变有趣,把压力变动力,学生就会记得愉快,教师也就教得轻松。
三、立足课堂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创新”。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师除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创新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营造独立教育需要外,还要充分挖掘教材、设置新情境,拓宽学思考、创立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多探究一些时事热点问题、现实问题,启发学生不仅会用所学地理知识,而且能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精神,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去分析、解决问题,还会跨学科用历史、政治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学、思、创”的精神。教会学生全方位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多质疑、讨论对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着重教给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和辩论,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创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规律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学会独立见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获取知识的本领,应当追求“知识的创新应用”。同时课后练习时,通过布置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 。如把“天气与气候”授课内容,从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切身体会开始逐渐引入知识的学习,敢于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只有学生深入认真地思考才能把难理解的内容变得容易掌握。
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对教学的意见,要研究学生个体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勤学好问,大胆质疑。开展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