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几方面阐述“分层次教学”的概况
一、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及可操作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农村初中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连基本知识也掌握不了,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实施分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方法及原则
首先,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以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三、分层教学的组建与实施
1.学生层次化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学习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学习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学习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另外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
2.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给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3.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4.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8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