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内容分析
教育现代化 信息技术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所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为了了解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现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自2000年以来国内教育技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科研成采的分析,认清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引言
2000年教育部在《全国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抓住机遇,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使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变,广大中小学教师和科研人员把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结合作为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10年过去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在全国进一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有哪些启示?回顾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研究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对于把握今后工作方向很有必要。
一、研究目的、方法与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对现代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成果的内容分析,了解其目前发展现状,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研究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
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搜集与分析文章内容的技术,这里内容是指文字、图片、符号、构思、主题或任何用来交流的信息。内容分析应用有近一个世纪之久,而且广泛应用在文学、历史、新闻、政治、教育心理学等领域。在内容分析中,使用客观与系统化的计数与记录程序,得出对文本内容的一种定量描述,展示研究某种交流来源内容的内涵,并与不同文本内容进行比较。使用定量技术来分析,一般采用随机抽样和精确测量,并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用编码将那些代表变量的内容转换成数字。经过内容分析后,完成资料搜集,并把这些资料输人计算机,然后使用与实验者或调查研究者相同的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采用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内容分析法,就是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系统、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是通过预先建立的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和样本取样、并对样本信息内容进行量化处理和归类统计,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3.研究内容。
以国内教育技术核心刊物的有关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内容分析研究过程
研究思路是首先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然后进行样本的选取和类目的确定,再进行确定分析单元和记录评判以及信度分析,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本研究过程确定的内容分析对象资料是
教育期刊和杂志,抽样获得内容分析,对来源、日期以及单元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的目标需要,确定对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内容分析评判的最小单位,制定研究内容分类的标准,再依据分类标准,列出相应的分类项目。依据经典理论经验以及假设,在研究时依据预先制定的类目表,以分析单元的顺序,系统记录各类目出现的事实和频数,然后进行信度分析。最后以定量分析方式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同时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和趋势分析推断。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本文以时间和类别纬度研究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2000年1月到2009年12月中国国内教育技术核心刊物上检索到的中国
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远距离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中小学电教、开放教育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刊物发表的有关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文章,以全文检索的方式形成研究样本,进行数据分析。
1.内容分析过程。
在中国国内教育技术核心刊物的数据库的检索词处输入“现代化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专业检索,在上述期刊中共查找出相关现代化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文章177篇论文作为内容分析的样本,通过对其内容进行研究,去除和本研究内容相关度不大的文章,确定其中的151篇论文作为内容分析的样本,有关研究样本的刊物类别及时间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2.研究样本的数据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有关现代化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研究始于2000年,2000一2009这10年间研究论文的数量从逐渐增加到逐渐减少再到增加过程,从1篇增加到刀篇,后来又减少到9篇,接着又增加到21篇,直到2009年,研究论文的数量才开始呈现下降态势。
根据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对所选样本进行的分类分析如表2所示。表中的分析类目包括技术应用、实践探索、理论阐述、现代管理和科学评价,分析单元为“篇”。若4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分析评判,通过随机抽样对主观性分析单元数据录人进行了可信度验证,随机抽样15篇,可信度r=0.90。
根据表2的数据分析得出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分类统计,如图2所示。
三、主要研究结论与建议
依据内容分析的数据处理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研究发展呈现周期性变化。
从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概念提出以来,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人,教师和科研人员对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发表的相关论文数目尽管在中间有所下降,但总体上是在不断增加,2000一2003年呈上升趋势,2004年以后的论文数量有所下降。2005一2008又呈上升趋势,2009年又有下降趋势,呈现周期性变化。2003年以前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研究,对于技术应用和实践探索居多,研究成果只是停留在实践探索和技术应用的层面上。一方面说明我们的一线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勇于实践,探索规律,另一方面说明信息技术的实际和应用容易开展。2004年后教师和科研人员在加强了实践探索和技术应用研究的同时,增加了理论阐述和现代管理的文章。研究发展呈现周期性说明了人们对事物认识已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指导实践的进程,即螺旋式上升过程。今后趋势是人们发现信息技术对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教育工具的作用,而是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多方面、多角度对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结合进行深人研究。
2,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探索是研究的重点。
如表2所示,卡方检验表明,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存在显著差异,从图2可以看出对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实践探索方面。其中,“技术应用”占总论文数的36.4%,“实践探索”占29.8%,二项共占66.3%。其次是“理论阐述”占33.84%,而“现代管理”很薄弱,只占7.95%“科学评价”则是空白。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一方面说明技术应用和实践探索在教育现代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技术应用和实践探索是教育现代化实施的需要;另一方面说明,由信息技术在教育现代化的作用到形成一种观念、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和升华;而现代管理薄弱说明教育领导者需要提高驾驭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结合能力,要与时俱进,掌握好信息技术,不断提高领导教育现代化的水平。另外,科学评价研究工作还有待加强,尽管科学评价是非常复杂、难度很高的工作,特别是在整体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育现代化发展又很不平衡的国家,要进行科学评价是有难度的。我们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指标,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对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进行有效评估。随着对影响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因素的深人研究以及科学评价任务的提出,评价手段、评价系统和机制方面研究成果也会出现。
3.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研究内容要不断深人。
从图1和图2展示的内容可以看出大多数论文只停留在技术应用和实践探索和理论的阐述上。如:可能性、必要性、途径、实施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大家都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现代化中是非常重要的和合理的,但是在中小学的具体实践中,具体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并不是那么明确,实际效果也没有研究期望那样必要。可以预料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关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实践研究将成为主要趋势。寻找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具体策略,总结出一些好的范例来,可为教师提供一个可参考和借鉴的模式。
结语
在对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关注较多的是技术应用和实践探索,即强调信息技术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力工具,对于促进现代化教育的实现有着支撑和支持作用,这方面今后仍需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面深人研究。同时,我们还需要把信息技术在教育现代化中的运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去研究,把它融人到现代教学、渗透到现代课程教育的全过程中。期望在这一领域有更多更好的优秀成果出现。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9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