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究,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我校作为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示范校,把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作为
新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来抓,并以此为载体,推进特色学校的建设。
笔者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评价等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课程开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校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资源,结合县情、乡情和校情,对课程开发体系进行前期认证,以独特的视角,捕捉身边的课程资源,确定学校课程建设的方向和思路,可从四个维度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1、根据孩子健康成长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学生的年龄差异。针对一、二年级小学生刚入学,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的现状,可以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使学生在青春萌动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可在中高年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类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2、根据书香校园建设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要大量阅读,学会阅读,结合建设书香校园,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的特点,可开发名人名言类或名人传记类校本课程,通过让学生读名人名言,学习阅读名人故事,深刻理解名人博大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根据县域文化传承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
为传承好县域文化,让学生接受乡土教育,学校可深挖县、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宣传境内的历史文化遗址、风景名胜、自然资源、民间艺术,开发乡土教育类课程。通过学习本县的历史沿革、历史人物故事、风景名胜、民俗物产、民间艺术,让学生了解县情、乡情,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乡土艺术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使县域文化之花获得新的生命力。
4、根据特色学校发展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
在特色校园建设时,都会选取不同的特色教育方向,为了达成特色校园建设的目标,学校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色项目,开发训练指导类校本课程,作为校本课程选修课。
二、课程建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要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边探索、边提高的行动研究策略,确立以活动为契机,以课程为载体,让孩子们的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全面发展,建成特色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思路。
1、健全机构,明确目标,规范课程管理体制。
学校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建立起校长统筹、课题组组长负责、教师落实的管理网络;成立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等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委员会,负责课程审议、课程计划管理的执行、课程评价,教师培训等。还从学校实际出发完善各项工作章程和制度,为校本课程的落实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2、加强培训,提高认识,理清课程开发思路。
学校要通过普遍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别学习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做好教师培训。通过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专题讲座,学习相关的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理论,选派教师参加各种研讨会,定期组织课程开发专题研讨会等活动,让全体教师掌握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理清课程开发的思路。
3、深入调查,科学论证,明确课程开发方向。
课程开发之初,要通过向全校师生及家长发放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情况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师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的结果,选择学生兴趣广泛,家长关注度高的内容进行课程开发。可将焦点都集中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生活能力培养、个性特长培养等方面,这将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4.个性选择,双向互动,创新课程开发形式。
在研发初期,要研究制定《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和《课程开发指南》选择他们喜好的课程,撰写《课程纲要》,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委员会审议后,方可实施。同时,要把开设的校本课程、教师简介、课程说明,印成《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下发给学生,供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由选择。这样学生就有了自由选择课程、选择教师的权利,充分体现了校本课程管理的民主化。
5、动态管理,狠抓落实,确保课程有效实施。
学校要实行课程动态管理。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要把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在课程表上明确安排,并给选修课安排一定的时间,根据学生的选修分组,集中授课。这样教师既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分散使用课时,也可以集中使用课时。学校还要狠抓校本课程的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6、丰富载体,拓宽思路,完善校本课程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和各项活动的开展是校本课程的隐性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学校要以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注重多方位挖掘校园的途径,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适时组织一些活动。将校本课程的实施与校园特色教育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活动中挖掘教育资源,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内容。
三、课程评价——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实施校本课程初期,要避免采取传统教学的评价体系,学期末给出分数的评价方法,这不但忽视了学生日常表现,也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要建立了一套校本课程多元评价体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课程元素对课程实施分级评价。
1、对课程的评价。
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依据选课学生人数、学生日常参与情况、领导听课的意见、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家长及社会的反馈等方面综合起来考虑,形成最终的评价。评选出星级课程,如五星级校本课程、四星级校本课程等。通过评价,学校客观公正审视课程的开设情况,及时调整完善,确保课程质量。对于参与学生少且达不到三星级的校本课程,建议转型或取消。
2、对教师的评价。
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学校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一是要求校本课程教师必须做到“八个有”,即有开发方案、有课程实施纲要、有教材(自编、选编、选用)、有教学计划、有教案、有考评方案、有考勤记录、有作业成果。二是教师要按照学校整体实施方案达到规定学时,完成教学任务,效果明显。三是要通过听、查、访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过程性评价。最后学校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每位教师进行综合性评价并记录,评选出星级校本课程教师,结果纳入年度考核总分,并作为评优的重要参考。
3、对学生的评价。
在评价的方法上,要从上课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的成果三方面入手,采取的是星级+学分的评价办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对于可测量的学习结果,可以采取考试、测验;对于难以测量的学习结果,可以通过作品展示、现场表演、实物制作、项目设计、对话交流、档案袋记录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同时融入教师的激励性评语评价,两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从知识堆砌到逐渐明了、从粗糙到完善、从感性涌动到理性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一个一步到位的过程。同时,开发和实施好校本课程将会使得学校更加增添
活力,学校特色日渐鲜明。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9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