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要】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做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这一点也是必须注意也是非常需要做到的。我有幸与电教相识了,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因为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恰当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的优秀途径,是激发课堂生命与活力的有效办法。在科技发达的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了不可或少的辅助手段,它可以利用其本身直观、形象的特点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看、去想、去问、去探求;为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的环境,它突破时空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对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立体化、高效化,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最佳途径;辅助手段;显著作用
21世纪,是高效科学的世纪,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并渗入各个领域,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崛起,不但给现代教育带来极度大冲击,也给现代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产生了一次重大飞跃。而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因为没有哪一学科的学习不涉及到语文内容;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其实也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认知和感悟世界。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独厚的优势。语文课堂通过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化静态为动态、有效化抽象为具体;启动思维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巧设练习、巩固新知。这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原本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迅速提高,很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点。可见,应用多媒体到语文课堂是很有必要的。它有很多的优越性。
一、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小学生的兴趣,主要是学习兴趣,即认知兴趣。长期以来,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把教学变成艺术,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而电教手段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提供的只是一个不动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在电教手段参与下的教学则不然,它可以利用其特有的程序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或直接利用“CAI”的丰富直观的画面和图形动画等,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视像效果。如《桂林山水》一课,制作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现桂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配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荡舟漓江的惬意,为他们营造出水美、山美、人美的情境,激发他们内心对美的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桂林山水》怀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模拟真实环境,情感体验
世间万事,情最动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情感却很丰富。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把语文当作纯工具性的东西,对语言做静态的分割,做技术上的分析,不注意用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或者语文教师为了说明或阐述一件事物,往往千方百计地根据课文内容用口头语言结合身体语言进行描绘,顶多制作图形或简易的模型来驾辅助,但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古人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许多作品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饱含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掘语文字中的情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贴近生活,把课文中的描写真实地再现,带着他们进入大自然的怀抱,接触真实的生活,让生活和自然美景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表现情感的语言文字。如教授《詹天佑》一课时,我特意安排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动画,让学生立体的去感悟工人们在修筑铁路时遇到的实际困难,让学生更形象的体会了詹天佑的那份潜在的为中国争一口气的力量,最后我穿插了铁路开通时人们庆祝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让学生从另外的一面体味修筑的铁路的工程的巨大及重要意义。这样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心同其情”地学习语文。
三、变抽象为具体,加深认知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媒体,提供学习资源,相关的影像资料,电影片断或音乐,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渲染气氛,使古诗教学不再枯燥,将古诗的意境立体化,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古诗《黄鹤楼送孟之广陵》一诗,“黄鹤楼”、“扬州”各在什么位置?与诗人有无什么关系?再如《泊船瓜洲》外“京口”、“钟山”、“瓜洲”各在什么位置?与诗人有无什么关系?这些假如弄不清晰,就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在学那两首古诗之前,我先画了一条由西向东流的长江,再画出相关地图,用投影的方式放映地图,使学生清晰地领会地图,便于体味诗人用词的精确性,如“西辞”。还便于学心理解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和“孤帆近影碧空尽”所表达的诗人对老朋朋依铱惜此外情意。通过使用幻灯手段,学生很清晰的体味了诗的意境。
四 、恰当、适度的利用电教
电教的特点决定了电教的地位,当然在现实教学中也不能盲目的利用电教,使其失去画龙点睛的效果。教学中我们要按照讲授需要,从讲究实效出发,恰 当、适度的利用电教,做到利用电教合理化。例如《月光曲》一文。分辩事物和联想,体味贝多芬即兴创做《月光曲》的思惟豪情是本课锻炼的难点。为了便于同学理解,可合理地选用幻灯机、录音机。当讲授进行到第八自然段:“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用电脑电视将课文插图放映出来。画面展现出:“月光照进窗户来,茅舍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银纱,显得特别清幽、斑斓。穷兄妹俩凝思倾听,贝多芬无限密意地弹奏钢琴的情景。”紧接是第九自然段,播放钢琴曲《月光曲》。使音乐取插图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赏其图、听其曲、思其文的气氛中,体味迟缓而清幽的琴声,不只皮鞋匠仿佛看到的:“月亮从天水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并且月亮也从学生们的心头升起来了,那微波荡漾的海面正在他们的心外飘荡;那轻纱似的微云正在人们脑海外浮现;那海面上的大风正在他们的耳边刮起;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地的激荡起伏。音乐把他们从柔媚、协调、寂静、体谅的境地带入了一类粗旷、激荡、充满取悲愤的世界。让同窗们正在那充满的音乐声外,正在发生浮想连篇的意境外,去体味感触感染贝多芬即兴创做《月光曲》的思维豪情,去分辩事物和联想……
如上所述,电教手段使语文教学变得灵活多样,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它不仅可以模拟文章环境,使学生在听到声音的同时,看到相关的真实画面,实现语画同步,声情并茂,它还能化抽象为具体,使教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充分结合,逻辑性与直观性并重,创造出丰富生动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富于联想,乐于表现,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他们能更好的学会语文,能更加的喜爱语文。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必要适当的运用电教手段。在此感谢电教,与你相识让我的课堂绽放出诱人的光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9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