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要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也是学生突破文综高分的瓶颈。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是地理学科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便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记忆和复习。
关键词 数形结合法 地理教学 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0039-01
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载体,是地理现象的信息库,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许多地理知识都是读相关图表来获得,而地理试卷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无图不成题”。地理读图题涉及面广,综合性较强,适宜考查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是地理必考题。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我们可以把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法借鉴到地理学科中来。
“数形结合”法是数学学科中的一个科学思想方法,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而且有必然的联系。数形结合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以数解形”,一种是“以形解数”。“数形结合”法类似于地理中的“图文转化”法,它也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把文字绘制成图表”,另一种是“把图表用文字来描述”。这就是地理学科中的“数形结合”思想。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数形结合”法更好地利用在地理学科中来呢?根据本人教学心得提出三方面建议:
一、要求学生建立“数形结合”思想
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非常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因为利用地图才能更好地联系所学知识、加深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及现象的分布规律和原理。在这个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有空就翻翻地图册做到心中有图,学习时把看书和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地图上落实、消化。通过填图、绘图、看图,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在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幅清晰的地图(如世界气候图、世界主要洋流分布图、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等,从而达到准确而有效地提取地理信息。
二、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这种思想在传统教学模式和新课改教学中都可以运用。因为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形成“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图文的转化能力,这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及提取地理信息能力的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运用此法、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尤其在讲有关地球运动知识时,数形结合法可以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图像变的简单、易操作。比如在讲晨昏线判断及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时,我们都是用图来讲解的。在人文地理课中也可采取“数形结合”法,比如在讲“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时,我往往用“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图”来讲解,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便于学生记忆。
三、在做练习时,让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法
在地理试题中会出现“知识性情境”,它的重点在与考查学生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用“数形结合”法我们可以解答这类题目。例如: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位于(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东
C、出发点以西
D、出发点东北
本题主要考查经线和纬线特点,所有经线都等长,纬度相差1€暗木叱ぴ嘉?11千米;纬线不等长,纬度越高,纬线圈越短。若用计算法运算量太大,而且答案的准确性不高,但如果用“数形结合”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做上图可以一目了然。图中出发点向南至A点为100千米,可知A点离赤道60千米,A点的纬度比出发点的纬度要高,若A—B为100千米,由于A,B所在纬度比出发点要高,从C点到出发点路程大于100千米,从C向西走100千米到达D点时,位于出发点以东,故选B。
在复习地理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画简图以图为线把各部分知识串联起来,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复习的效率。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法在学习、教学以及解题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同一内容,可通过图文转换,增加图形或改变提问角度等方式来训练,提高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从信仰到职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