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意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数学问题意识的概念
所谓的数学问题意识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营造真实、新奇、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氛围,正确引导初中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从而产生解题意愿,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阶段。
二、营造提问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问题意识”是一种比较积极的学习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适用于前后数学知识相互联系紧密的新课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而又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疑问去学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的渴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问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要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定理为焦点,紧紧围绕这个切入点,促使学生自觉地去探索、发现问题,孕育探求动机;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情境,使学生积极踊跃参加到数学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
2.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学生思考
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积极思考情境问题,然后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分析、加工、存储、运用,通过合作小组研讨来解决学习中的疑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张扬学生的自我个性。在教学的情境问题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地发表解决问题的方案,闪耀着他们思维的火花和个性的光彩。作为教师来说,应多为学生营造广阔的思考空间,开放自我展现舞台和交流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拓展解答方法,开启探究性学习之门
探究就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和总结这些解决方案的规律性。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中生的知识和技能比较浅显,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尤为重要。
1.实践参与,夯实基础
开展实践活动是夯实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学习数学理论的实践过程中,要让他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理清思路,总结规律,得出方法。走进社会大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初中生熟悉社会大环境,感知社会新事物,开阔思路,弥补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之间的差距,与现实社会接轨。要牢牢抓住数学理论联系社会实际,进行创造性思维实战演练,在现实社会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实战中锻炼,增长才干,开拓思维。
2.比较学习,记忆牢固
比较法主要是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理论原理,掌握数学理论,运用数学公式和定理,使那些理论不枯燥乏味,记忆深刻,充满活力与生命力。通过类比,找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清晰、快速地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三次方程”等方程时,先从方程表面可以得知方程个数、未知数个数、未知数的次方,然后对比它们解答解题思路的最大不同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三次方程”最大区别是求解方程的个数不同,“一元一次方程”解出的答案是,只有一个数符合方程;“一元二次方程”解出的答案是,一个实数、两个实数、无解;“一元三次方程”解出的答案是,三个实数符合方程。采用方程辨析比较法数学理论,能够准确把握方程本身的意义。这种辨析比较法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科目当中。
3.假设法在数学中应用
培养问题意识最重要的环节是敢于质疑。对数学问题大胆假设,再通过探究寻找矛盾,证明假设成立和不成立,最后研究结论。与已知条件相矛盾,说明假设不成立;与已知条件不矛盾,说明假设成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质疑数学问题,有弹性地调节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具体事例如下;
有些同学发现题目的问题和答案的冲突:若方程存在两个实根,则Δ≥0,而当k=-11时,Δ<0则方程无实根,故应舍去。在得到教师肯定和表扬之后,敢于质疑的学生会更加自信,而没有发现问题的学生则更深刻地记得该知识点,并在之后的学习中也逐步提出质疑。因此,教师应善用教学平台,通过特殊的情景设置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学生的质疑习惯,培养出数学思维。
4.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
对于初中生来说,能力有限,仅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一个团队合作才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谈论,汇总交流思想。发散性思维,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课程主题,充分展示小组集体的智慧。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形成学习合力,与时俱进。总之,激发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江苏省邳州市陈楼中学)
上一篇:声乐高考备考策略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