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重大进展,但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社会观念等差异较大,导致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平衡。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努力加以解决。
一、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认识问题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长期存在,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将来有权有势。这种社会文化在西部根深蒂固,导致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入普通高中学习,甚至宁肯将孩子送入三流普通高中也不愿送入一流职业高中学习。这样一种人才观、择业观极大的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快速的建工厂,引进技术,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却忽略如何转变传统的教育、人才观念,建立现代信息化社会劳动文化,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尊重一线的劳动者。
(二)财政投入问题
眼下,财政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占整个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份额相对较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引进以及农业开发的扶贫资金中用于职教和培训的经费很少;社会培训相对分散,培训资金尚未统筹。大部分地区职业教育投入相对于普通高中要低得多,职业学校在校舍建设、教学设施、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相对不足,学校的占地面和校舍使用面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
(三)办学效益问题
相对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缓慢,职业教育发展必然会受到一定制约。职中毕业生就业质量差,学生就业难度较大,导致初中毕业学生很少愿意进入职业高中学习。当前存在最大问题就是职业学校与就业市场联系不够紧密,企校联合、定向培养比例太小;在校生素质不高,西部地区深加工企业较少,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较低也影响学校招生。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缺少特色,缺少吸引力。
二、职业教育摆脱发展困境的应对策略
职业院校办学定位确实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既受高职院校自身发展阶段的制约,又受高职院校所处社会发展阶段及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相关政策的扶持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将高速发展,为其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提供机遇。
(一)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化
当前我们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许多学生因为没有钱而不能完成学业的情况,职业学校可采用工学交替的方法,把这些学生招到学校里面来一边学习一边在企业打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工学结合必须要有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学校一方面可以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一定数量的经济师、会计师、技术员等专业人才为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教师要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学校可采取校际交流、企业挂职等形式对学校现有教师进行培训,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这样,我们就能把职业教育辐射到农村,辐射到企业,辐射到西部贫困地区,使职业教育成为西部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载体。
(二) 办学水平特色化
职业教育特色,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特别是它的内在矛盾的特殊属性所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这就规定,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首先有其它类型教育都具有的一般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这些特殊的属性,就确定了职业教育具有其它类型教育的不可替代性。(1)专业精细化。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专职培训刺绣技师、编织技师、农副产品深加工技师、厨师等,这样既缩短了培训时间,也提高培训质量。(2)师资双师化。这也就是说教师“双师型”。即教师型和技师型,教师既要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又要有技师的实践技能,使专业理论课教师技能化、实践指导教师理论化。
(二)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化
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化,是由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是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尽管随着终身学习体系和教育“立交桥”的建立,职业教育将不再也不应该是“断层”的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继续升入到高一级学校深造,这种趋势还会发展,升学的人数还会增加,这是教育发展所必需的。
职业教育能不能明确这一目标,准确把握这一定位,职业教育存在的基础和能否稳定发展的关键。像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家,之所以具有发达的职业教育,在于他们突出人才培养的技术性、技能性。在中国,许多职业学校能够持续稳定发展,也是因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技术、技能为核心,以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考核标准来主导和组织教学。
职业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有很大潜力可挖,只有我们不断开拓职业教育新渠道,才能为职业教育大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