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例如,在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根据同学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你们能举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具体事例吗?学生一回答:日光灯和天花板,竖立的电线杆和墙面。学生二回答:门转动到离开门框的任何位置时,门的边缘线始终与门框所在平面平行。学生举例完毕,教师再通过具体教具和多媒体演示,使学生更加深刻体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空间感知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问方式的开放性
教师在课堂中要少用判断性提问(对不对?是不是?)和叙述性提问(是什么?),多用一些理性提问(为什么?)和发散性提问(除此之外你还想到什么?)逐步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多向思考,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在给出相切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画出两圆相切的图形,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相外切和相内切的两种情形。
三、学习状态的开放性
1.学习材料来自学生。学生参与学习材料的提供,使学生感到亲切,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2.学生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多让学生分组讨论,协作交流,使课堂生动起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更能发现问题,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内涵。
3.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在提问做出解答后,让学生去评价,从而使其在评价中进步,培养学生的开拓能力和创造精神。
例如,在讲解抽象函数问题时,这类问题由于概念抽象,综合性强,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大。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其帮助下准备一道抽象函数的问题,然后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分析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后,各小组派出代表给出解题过程。在两组学生都解答完后,教师可以找学生总结出第二组同学的解题过程较简洁,便于理解。老师再做最后的总结,两组同学的解题都正确,相比较来说,第二组解题从局部到整体,赋值法使问题简化。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深刻体会赋值法解决抽象函数问题的好处,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作者单位 河北省永清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