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初中物理的科学探究易于模仿但难于深入。因为难于深入,所以科学探究也就显得不那么真实,程序性的、只具其形难具其实的科学探究充斥于课堂,这显然不是物理教学想要的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要想真实、具有实效,非得经三昧真火锤炼不可,作者所理解的三昧真火就是:“真问题”、“真实验”、“真(教学)手段”。下面逐一举例分析。
一、用“真问题”打开探究思路
示例一:“大气压强”课堂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请看,[第一 论文网ww w .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我手里是一个吸盘和一小块玻璃,我把吸盘按在玻璃上,吸盘就会吸附在玻璃上面了。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生1:老师,为什么吸盘能够吸在玻璃上面呢?
师:这个“吸”字用得好,非常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同学们还有其他的问题吗?或者可以将这个问题问得更深刻一些吗?
生2:老师,我们将吸盘拿下的时候要用很大的力气,这克服的是什么力呢?
师:这位同学的问题非常好!我将吸盘按在玻璃上,里面的空气就被挤出去了,那么是什么力量将吸盘压在玻璃上呢?
学生陷入思考……
以上是“大气压强”的课堂教学片段,从教学中可以看出,探究,首先要设立疑问,即选择一个好的探究问题。有了疑问,学生才会思考,而只有学生主动去思考,才会诱导学生去主动学习。疑问对探究教学非常重要,教师提出疑问,学生紧随教师深入探究,逐渐了解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物理知识,让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对于生活中发生的很多物理现象,学生虽然不了解其发生的原因,但却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因势利导。通过提问,教师的作用从灌输教学变为辅助思考,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让学生更具主动性,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地被动接受知识。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第一次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吸盘能够吸在玻璃上”,这一问题是经验性的,对于探究而言还不能算是最好的问题。于是教师继续追问有没有更深刻的想法,学生后来提出的问题中就有了相互作用力的影子,学生的思维也指向了“力”,这就为对大气压强的探究打开了思路。
科学探究其实不单单只是操作上的探究,更是思维上的探究,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探究学习重视的是学习过程,而不光是学习结果,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才是探究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给予肯定,而不是将这些思维当作无益于教学的偶然因素。
例如,在“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猜想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都有哪些。可以说,物理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灌输,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用“真实验”促进探究思维
示例二:“压强”课堂教学片段。
师:刚刚我们通过“压力小桌”的实验,探究得出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大家回顾一下这个实验的关键点。
生: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师:对。但根据我们的学习经验,对于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不能是机械记忆,而应当是活学活用。现在我给大家一个矿泉水瓶、足够多的水和一块海绵,大家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吗?
学生开始了思考,并逐步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思路。
在初中物理探究[第一 论文网ww w .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式教学中,物理规律的得出往往都建立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而要想让学生真正通过科学探究去得出物理结论,关键就在于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要充分活跃起来。探究过程中的实验看起来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但实际上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因此学生所完成的实验从某种程度上讲并不是“真实验”,而是“伪实验”。作者以为,“真实验”体现为学生在教材实验思想的指导下,自己去设计实验步骤并完成实验的过程,而其中又以实验步骤的设计为核心。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器材,让学生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下去设计实验,就是“真实验”的一种体现。
值得强调的是,“真实验”有时候需要真情境这个前提,根据以往的探究式教学经验,良好的课堂情境能够让学生深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这样的实验情境:将两个试管套在一起,在试管间隙中倒入水,将试管倒过来时,学生都认为试管会掉下来,但是实际上没有,这个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使用镜子为学生展现“左右颠倒”的平面镜成像特点,让学生直观了解平面镜成像。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这些实验是学生难以自主完成的),学生的思维可以集中到需要探究的情境中来,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教材实验思路去设计实验,也是很好的教学策略。
在“真实验”的教学环节中,探究的细节也需要教师认真考虑。举例来说,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镜子后面是找不到的,怎样找这个像,就成为这个探究过程中“真实验”的核心,因而本实验中用玻璃代替平面镜就是最考验探究智慧的步骤。
“真实验”还意味着探究教学要注重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要做好“真实验”,要考虑以下三点:第一,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教学经验显示,同样的一个学生在面对实验时,做或不做,其结果是大不相同的;第二,要加强对学生实验的引导,实验对于物理教学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各种物理现象,并了解发生这些物理现象的原因。教师应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作为小组长,负责引导本组学生认真做好
物理实验;第三,应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做好物理实验。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自己动手,制作实验所需材料,做好物理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真实性以及物理和生活的有效结合。
三、用“真手段”建立探究表象
示例三:“光的色散”课堂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彩虹吗?
生:见过!
(教师用投影仪将彩虹图片投影在银幕上)
师:雨后会出现彩虹,为什么呢?彩虹又体现了哪些物理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的色散”。
本节教学结束时,教师再提供物理学史的相关知识。
师:同学们知道光的色散是谁最先研究的吗?
生:不知道。
师:是著名物理学家——牛顿。
(教师用投影仪投影相关的物理学史)
多媒体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教学手段并非用在学生思维最需要的时候,因而这些手段也就成为“伪手段”。而作者所说的“真手段”,是指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思维最需要时出现的教学手段。譬如在上述教学细节中,为了引入光的色散而借助了彩虹的知识,而彩虹这一事物学生虽然熟悉,但真正看到过彩虹的并不多,此时正是教学手段发挥作用的时机,所以用多媒体呈现彩虹的影像是一个适当的选择。而最后为了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教师引入了相关物理学史的知识,这一知识是学生不熟悉的,因此需[第一 论文网ww w .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要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入图片、影像等资料来呈现。
当前,多媒体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物理知识都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通过多媒体,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必须强调的是,教学手段必须“真”,只有“真手段”才能促进物理教学的真思维。
例如,在“电流和电路”的教学中,电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而电流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办呢?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将电流的运动通过动画表现出来,学生通过动画直观感知电荷运动产生电流,电流能够点亮灯泡。这一过程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概念转换成可以看见、可以感知的过程,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讲,正是帮助学生建立电流表象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广大一线教师应充分发挥各自的理论优势和实践优势,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