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后,《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及朱熹的“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等,对其做出了具体的阐释。在国外,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等,先后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主张。
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其要义在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方法开启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启发式教学不是新生事物。武汉市汉阳区玫瑰园小学选择这种看似不够新颖的方法坚持了十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标新立异,而选择默默地坚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一种教育品格。
武汉市汉阳区玫瑰园小学(以下简称“玫瑰园小学”)于1995年开始对启发式教学进行研究。经过多年实践,学校探索出了符合校情、学情的“启发-主动”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基地。
一、模式的内涵
“启发-主动”教学模式实质上是通过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其积极思维,自主解决问题。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注重启发的生活性
启发式教学不但注重方法的启发性,而且注重内容的启发性。教学设计不仅仅从教材或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还从学生的需要和生活经验出发,真正让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注重启发的交互性
“启发-主动”教学模式重视学生间的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民主的教学氛围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让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到他们的奇思妙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3.注重启发的多元性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指急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启”指点拨、诱导。孔子主张在教学中,教师先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再点拨、诱导他们。“启发-主动”教学模式既关注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的体验过程,又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二、模式的流程
以下是“启发-主动”教学模式的结构图(图1)。其中,教学流程由引出课题、研讨质疑、探究发现、运用发展四个环节构成。
1.引出课题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其前后联系复习旧知(或呈现与新知相关联的故事、生活中的事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教材,整体感知,等等),引出新知,揭示课题。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
2.研讨质疑
学生针对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或创设的学习情境,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发疑问,激起自主解决问题的欲望。对于学生的质疑,师生要共同梳理。一般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充分讨论、大胆交流等方式初步解决,从而获得感性认识,建立表象;复杂的、共性的问题作为课堂研讨的核心。这一教学环节是整节课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中获取方法、知识和快乐。
3.探究发现
上一教学环节中,学生虽然解答了开课初的部分疑问,但这些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需要进一步“升华”。此时,学生处于想彻底明白又不知如何进行、想说明白又难以表述清楚的境地,也就是“愤”和“悱”的阶段。教师应抓住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启发、诱导学生,引导他们有目的地去观察“表象”,并对“表象”加工提炼,抽象出事物的本质,以获得新的发现,形成理性的认识。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难点。
4.运用发展
这一环节的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运用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强化对新知的记忆,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通常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根据新课标训练和发展能力的要求,结合学情,分层练习,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强化训练,都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二是针对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现象,安排一些趣味性的(竞赛、游戏等)练习活动,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
三、模式的实践与成果
为了使“启发-主动”教学模式顺利推进,玫瑰园小学立足校情进行探索与创新。
1.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新方法
学校以备课组建设为平台,采用前移后续式研究方法(行动→回顾行动→分析到主要问题所在→创造替代性的行动方案→进行新的尝试),开展了常规式、随机式、说课式、对比式、网络式立体互动的校本教研,提炼形成了备课组建设的“五炼”模式(炼模式、炼细节、炼专题、炼合力、炼风格)。“主备课制”是校本教研中一朵艳丽的小花。
“主备课制”是基于备课教师个体自主思考基础上的一种合作与研究的备课制度。基本程序是:准入审核→明确分工→主钻研→共分享。备课时强调四听:一听课堂教学是否按“启发-主动”教学模式实施?流程是否清晰?二听教学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适时启发解决的?教师的引导、设问是否有效?三听学生的探究兴趣如何?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四听教师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学法指导是否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主备课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补个性。经过主备、主讲、上课、评课的过程后,主备课人对整个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要求,找出成功之处和失败原因,提出今后的行动方向。
这种备课形式不追求大一统,而是让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其把握教材、独立创新的能力,为实施“多元互动”的“启发-主动”教学模式夯实基础。
2.努力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既是课改的风向标,又是助推剂。在课题研究中,玫瑰园小学提出了“启发-主动”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目标性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服从、服务于新课程目标,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树立“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发展的权利”的思想。
(2)开放性评价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生本等交互的过程。主体的创造力决定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因此,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采取开放性原则,为结合师生实际进行评价留有一定的空间。
(3)多元性评价
评价时,既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要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又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情况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4)发展性评价
学校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地评价教学过程,强调评价过程的动态化以及评价主体的互动化,对评价实行动态管理。
在“启发-主动”教学模式的运用中,启之有“法”是基础,唯有此,才能启而得“发”,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下一篇:新旧对比明不同 细节分析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