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引言
中国的社会经济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农业经济社会,向现代的、发展的、开放的工业经济社会转变的速度加快,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长期孤独无助的内心世界,影响了孩子的生活学习,也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1. 现今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
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到城市中工作,也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目益凸显出来,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水平较低
在生活方面,由于留守儿童很难得到来自父母方面的关怀与照顾,因此在遇到生活困难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向同伴进行求助,这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水平较低。
1.2留守学生有严重的厌学心理
在学习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较强的学习兴趣,存在比较严重的厌学心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祖辈对于他们的管理又比较松散,没有形成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有效监督与辅导,这就逐渐养成了他们对待学习的懒散态度,甚至还存在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迟到等问题。
1.3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严重自卑心理
在自我评价方面,较城市儿童而言,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对自我的评价也比较低,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而是过多地关注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身的能力缺乏一定的信心。
1.4留守儿童内心深处易形成失落感
在情感需求方面,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难以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逐渐在内心深处形成了一种失落感。除此之外。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再加上父母长期在外工作,他们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生活经济压力,而且还非常担心在外打工父母的安全情况。所以,农村留守儿童非常希望能够同父母一同在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环境下共同生活,表现出对城市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2.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
2.1有针对性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每个留守儿童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档案。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2.2建立了留守儿童帮扶制度
建立了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给留守儿童配备帮扶教师。每个老师帮扶若干名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照顾他们,为他们生活上、学习上提供关心。比如,在学习上关心他们,经常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平时给他们辅导作业,还为他们购买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具;在节日里为孩子送上一份礼物,平时经常与孩子交流谈心,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引导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帮扶教师还随时与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并认真填写留守儿童追踪调查表,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3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建立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我校提出了“亲近自然,养真尚志”的校训。对学生进行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教育,感受家乡的自然美,激发热爱家乡之情。并提出“发现属于自己的美”办学理念,让每位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而每月“阳光男孩、阳光女孩”的评选,更让孩子们在“说真话不自卑不放弃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会学习会自理会合作会感恩”的教育中,树立了自信心和责任感。
2.4加强对家长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本文转自DyLw. 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针对留守儿童家长都是年迈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我校曾多次聘请有关部门专家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作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告,指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结语
作为学校,我们不能总是责怪留守儿童难管教,也不能一味责怪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不管孩子。应尽最大努力为他们营造一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创设人人关爱孩子的良好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实现和谐。
[ 参 考 文 献 ]
[1]金英良,吴秀娟,张训保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0):1224-1225.
[2]张孝义.社会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留守儿童之家”社会干预实验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