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密云县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规划问题和方法

密云县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规划问题和方法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广泛共识。密云县地处北京远郊区,全县60所普通中小学的80%以上分布在山区,沟通不便,更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目前,密云县接入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有1522间,信息化硬件建设已基本达到了北京市的要求。密云教育城域网也较为先进,校级之间采用独立光纤千兆互联,与市信息中心10000Mb连接,是北京市教育信息网的骨干节点。在此基础上,密云县根据北京市教委“集约、共享、融合”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路,进一步推进“三通两平台”工作,提出了密云教育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构想,即在原有教育城域网的基础上,提升网络性能,扩建云教育数据中心,综合区域内基础设施资源,集中调度管控,提炼数字校园建设的共性应用,统一建设,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如图1)。在公共应用服务的基础上,学校集中精力建设自有特色服务,形成既有公共应用服务支撑同时又具有各校特色的教育云服务系统。
  图1
  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区域教育云架构
  一个区域性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非常重要。这要求我们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其各要素统筹规划,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密云教育云顶层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密云县“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关于信息化的规划:“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融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开放式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涵盖教育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基础数据管理与支撑平台、教育信息交流与服务平台等内容的专业教育门户,加强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引进和应用,为学校教育、市民终身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政务管理和校务管理,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和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建成集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公共服务、在线互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教育管理门户。”同时,考虑到与市级、国家级应用平台的对接,在设计区域教育云之初,我们就研究了市级、国家级的数据标准和应用规范,以便在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后,能够与上级平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实现更大范围的共建共享。
  1. 业务层面:分析哪些业务需要信息化,建立业务模型与信息系统模型,优化业务流程并整合服务
  密云教育云服务平台包括教与学应用服务、管理应用服务、教研应用服务和生活应用服务(如图2)。推进学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育管理体制、新型学习和教学模式,以及新的教室环境、师生交流方式、教育评价模式、师资培训方式、家校沟通方式等,由此推动整体教育教学改革。
  密云教育云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是构建一个有效支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并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全面有效应用,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全面整合。具体包括:推进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学科知识获取方式的转变,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教师提供服务,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便捷的协同备课、高效的教学研究活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层次融合,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理念和能力;为学校管理提供服务,实时分析学校教学、管理各方面综合数据,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管理部门服务,简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并集中全区域数据,全局数据统计分析,实现教育监测,深度数据挖掘,为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家长服务,满足家长与学校、与教师的沟通需求,实现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的关注,进一步提高家校互动水平,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2. 技术层面:设计、规划支持业务统一的技术架构与基础保障环境
  (1)教育云服务平台软件服务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教育云软件公共服务,二是数字校园学校自建个性化应用服务。二者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教育云软件公共服务提供教师应用子系统、学生应用子系统、家长应用子系统、学校管理子系统、职能管理子系统,并将学校自建个性化服务纳入到相应应用系统内,可集中访问和管控。
  (2)不论是公共应用服务还是学校自建个性化应用,将平台内全部数据集中打通使用,软件访问数据,通过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为后期的大数据分析和职能机关管理应用奠定基础(如图3)。
  图3
  (3)系统采用“两级部署,多级应用”的部署原则,即软件分别在云数据中心和学校计算中心部署,为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部门多层级提供应用服务。
  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全面便捷管理、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互联互通三大核心提升方向,即通过云平台的建设提供云服务,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变“死数据”为“活资源”,为各种类型的需求提供帮助。从应用的角度上说,云平台的建设使得数据应用便捷,资源建设均衡,管理更加有效,目的是把资源盘活,并应用于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以教育基础数据中心为基础,将统一认证系统、网络安全准入系统作为建设内容总体架构,通过城域网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计算云、存储云及容灾备份,建设基础数据中心,形成标准数据交换中间层,将学校数据和北京市教委的数据融通使用。
  为避免每所学校的数字校园都要建五、六十个模块,各不相干,互不相容,我们将学校端特色模块及高吞吐量大负载应用之外的应用都放在云端,形成“云+端”的应用模式。这样,教师和学生就可以运用终端通过统一认证的方式进行访问。
  3. 管理层面:设计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整体推动区域信息化发展
  密云教育云服务平台的建设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措施,从组织结构、政策导向、资金支持、人员培训几个方面形成保障机制。
  在组织结构上,县教委成立“密云县教委教育云建设领导小组”,由教委主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主管主任担任组员,各业务科室和职能单位参与共同完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建设过程中的政策制定、资金支持、核心决策、部门协同和宏观控制。成立由信息中心担任的“教育云 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对教育云建设过程的组织、指导、引领、实施与监理。学校则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对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领导,设立学校信息化主管,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三个层级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密云教育云的建设工作
  政策导向上,教委和相关主管业务科室合理制定建设规划,出台规范性指导文件,保障建设过程的顺利实施。
  资金支持上,将教育云的建设通盘考虑。由于教育云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每年将资金纳入到当年的整体预算中去,硬件、软件(含资源)和运维(含培训)的经费投入比例合理,加大应用和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在预算中应包括每年必要的运维经费,逐步实施,稳步推进。
  人员培训是教育云实施的关键,除了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视野,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信息技术素养的一线教师。只有通过他们,才能真正将教育云建设落到实处,切实为教育教学管理服务。
  首先,在领导力建设上要求:(1)学校领导应具备很强的信息化意识,把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当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2)学校领导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决策与规划能力,能结合学校的特点与条件,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提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与主要内容。(3)学校领导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组织与管理能力,为教师和学生创设有利于信息化应用和发展的条件和氛围,制定有效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保障制度。(4)学校领导应具备良好的学校信息化评价能力,能使用多种方法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基础设施、学习资源、应用系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学生信息化学习水平等)进行评价。
  其次,在任教师将全部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达到合格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县级的培训活动;学校积极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各类培训,提高教职工的教育技术能力与信息素养。
  再次,在制度保障方面,建立完备的数字化校园管理规章,包括校园网络管理、多媒体教室管理、校园电视与广播管理、教师培训管理、经费管理等;制定鼓励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政策,使信息化教学常规化;建立学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鼓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携手共建优质的校本资源库。
  以服务为向导,分层推进教育云服务平台应用
  我们始终将“服务”理念贯穿密云教育云服务平台的整个实施过程,以解决固有问题,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便利为核心。
  1. 以资源建设为突破口,盘活区域应用
  资源建设可以说是一个长期解决不好的“老大难”问题。目前存在着“资源孤岛”,教师资源建设积极性低,资源平台使用推广进展缓慢,平台提供的资源质量不高且与教学实际距离较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顽疾”,密云教育云服务平台做出了尝试。
  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教师在准备备课资源时,首选的往往是“百度”等互联网检索引擎。通过关键字检索后,教师会得到非常庞杂的信息,再从中挑选较有价值的内容“为我所用”。这样一来,仅搜索资源就会消耗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另一方面,教师又不喜欢使用资源平台,而主要原因是,平台中的资源质量不高且与教学实际距离较大。
  那么,真正符合教育实际的资源在哪里呢?答案是在一线教师手里。教师手中的优质资源为何不能共享到资源平台中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资源管理平台操作复杂,要上传一个资源往往要填写一大堆资料,导致教师不愿意上传;二是通过共享手中资源,并不能给教师带来一定“回报”,教师积极性不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设了“教育资源检索和共享系统”,实现了区域内资源全局检索。平台将原有各级各类的教育资源进行编目加工,教师只需像使用搜索引擎一样,输入关键字即可检索出大量与实际应用直接相关的内容、资料,再做简单筛选后即可使用。此外,为增强教师使用的便利性,平台还提供了图形检索和公式检索功能。此举打通了各校的资源,消灭了“资源孤岛”。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实现了与网盘、备课、教研多个系统的应用互联。教师只需通过简便的操作,即可将自己存储在网络硬盘上的资源、备课中生成的资源、教研过程中的资源共享到整个区域范围内,提高资源建设的简捷性。与此同时,我们制定下发了《密云县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资源建设激励机制,对资源建设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虚拟积分、实物、荣誉、考核评价等多方面的奖励评比,以提高个人和单位建设资源的积极性,将一线教师手中优质、实用的资源纳入资源平台中,提升资源整体质量。
  2. 以应用工具建设为内容,提升工作便利
  教育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过程,而如何确定其建设内容是平台能否真正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服务的关键。
  密云教育云服务平台是以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部门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平台的建设分别为他们提供有关于教、学、管理、生活的各方面的平台应用工具。针对教,为教师提供区域协同备课,区域协同教研,区域培训与学习、在线组卷与题库、教育资源库、基础文献库、个人网络存储以及课程、考试等方面的工具。针对学,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练习、课程、考试、视频在线等应用工具,促进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在管理上,为学校和区域管理部门提供不同层级的,对于课程、教研、考试、培训、人事、学籍等方面的工具,提高学校和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决策分析能力。在生活层面,则提供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沟通交流工具,便于家长与教师、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 以数据、应用互联互通为基础,促进区域均衡
  教育云服务平台各类工具的建设与应用,如区域教研管理系统、区域备课管理系统、区域培训管理系统,都基于北京市教委的基础数据中心,实现全部数据的互联互通。各学校的应用数据会自动汇集到数据中心,管理部门依据数据进行分析,实时掌握各校情况,以便及时做好督促、指导与调控。
  在应用的设计上,该平台也致力于缩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 均衡发展,如应用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后,实现了山区城镇共上一节课,共享优质教师资源。应用区域在线培训系统,则解除了山区教师长途奔波的劳顿之苦,利用零散时间即可完成与城区教师同样的学习提高任务。区域在线选课系统打破校际间的行政区隔,山区学生可以选择城区学校教师开设的网上课程,享受与城区学生同等的学习资源,进一步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
 4. 以分步实施为基本策略,科学有序推进
  密云县教育云服务平台的建设,经过基层调研,制定方案,专家论证,分步实施,推进应用等阶段进行实施,现已完成专家论证,进入实施阶段。具体规划如下。
  第一阶段,2013~2014年,云基础环境建设,收集整合区域内零散应用,进行初步的顶层设计。
  第二阶段,2014~2015年,完成对原有零散应用系统的整合,建立教育基础数据中心和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初步建立公共应用服务。
  第三阶段,2015~2016年,建设较为完善的云服务体系,满足教、学、管理的初步需要,并与数字校园建设实现数据联动。
  第四阶段,2016~2018年,云服务平台处于高速发展期,扩展各类型应用。
  第五阶段,2018~2020年,完善云服务平台建设,为教、学、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密云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在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下,实现无障碍的全局数据交换,由多种教育应用子系统构成简易、便捷的服务体系,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可靠保障,为教育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架构出信息技术环境下服务于教、学、管理的高效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系统。
  (作者单位:北京密云县教委教育信息中心)
  来自校长的声音——
  时代在发展,信息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学校、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渠道。作为教育者,不能闭门造车,只关注学校中、课堂上的学习,而应该与时俱进,用开放的视野,做开放的教育。随着北京数字学校的建设,密云资源网的完善,一批优秀的学习资源打破了时空的界线,让我们山区的孩子可以通过有线电视、Internet,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近距离享受名师的风采,随时随地主动地、自由地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这些资源,还极大地丰富了教师培训内容,让我们山区的教师,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可以将北京数字学校中的优秀课例变为备课学习的素材,认真体会设计思路、研讨教学方法,借鉴成功经验,从而快速适应教师岗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密云县北庄镇中心小学校长 王春艳)
  来自教师的声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云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的资源越来越多。平台上既有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也有实际案例和教育专家的解惑答疑,为教育资源的交流学习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平台上专家精心设计了丰富的、有针对性的、与教学同步的典型材料,这对教师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每天都腾出一定的时间来观看网络研修视频,体会名家的教育方法、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还经常把自己的成长点滴整理出来,撰写教学反思发到平台上与其他教师互动。这个过程让我受益匪浅。密云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使我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了我个人的专业成长。 (密云县北庄镇中心小学教师 金晓霞)
  数字校园建成初期,确实加大了日常的工作量(如培训、实验),但我们教师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途径更为广泛。我们对网络环境下新型的课堂实验也在逐渐适应中。北京市数字学校(BDS)是我们教师在网上观摩名师课程的平台,通过BDS,看看名师的授课思路,确实有启发,而且节约时间,是很好的资源。(密云县新城子镇中心小学 教师 李小龙)
  来自学生的声音——
  最近,我们村装上了有线电视的机顶盒,在电视上我就可以看名师在线和在线作文辅导。在名师在线作文辅导的节目里,我学到了许多写作文的好方法。我把这些方法记下来,在我自己要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这些方法,写出一篇好作文。比如遇到写人的作文就可以写人的外貌、写人的心理。看了名师辅导,对我的帮助很大,以后我会经常观看、学习,让我的作文水平再上一层楼。(密云县北庄镇中心小学 六1班 冯秋萍)
  从之前的看投影屏幕到现在的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参与学习,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改变,上课更有兴趣,我们参与也更积极了。学校为我们开放了计算机教室和宿舍区的电脑,让我们有机会享受到网络学习好处。我们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摄影社团和电脑作品制作社团,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电脑作品,在网站上展示或者参加比赛,感觉很有成就感。(密云县新城子镇中心小学 六(1)班学生 张莹)
  来自家长的声音——
  我是在线教育的众多受益者之一。我非常支持在线教育!因为这不仅让我的孩子开阔了视野,而且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虽然我没有跟孩子一起看,但我感受到她的变化很大,变得更加懂事了、乖巧了。现在她没事的时候就打开电脑看在线教育。三四年级的时候,小孩儿的作文一直不好,我们当父母的非常着急。可是自从看了在线作文辅导,老师说她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很多,老师还经常拿她的作文给同学们读,孩子兴趣更高了。我衷心希望在线教育能越办越好,让更多的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家长 赵新华)
  我们支持学校建设数字校园,作为家长,我们明显感觉到孩子眼界开阔了。孩子生活在新时代,就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孩子对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和北京数字学校课程也很感兴趣,经常听他提起自己在上面跟着北京市的名教师学习。(学生家长 马丙春)  [本文由WWw.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994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