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施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正日益突出。在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要想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要考虑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角色转变。只有当教师转变了课堂教学上的主宰角色,才能有效的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
一、实行因材施教策略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在这方面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将促进其独特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将不同的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或类型,实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
例如,教师在教学“遗传规律”一课时,有的教师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问题,了解遗传规律基本的概念;让学习中等的学生能够运用遗传规律来解释一些遗传现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能够根据遗传的基本规律来设计出预防遗传病的发生方案。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练习、分层评价,基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希望,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顾名思义就是指自己学习或独立学习。一个人通过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智力,培养品德和个性,形成世界观,实现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以及由经验引起的其他行为变化都是自学。自学具有独立性和综合性特点。观察力是基础,记忆力是桥梁,思维力是核心,操作力是检验能力掌握与否的客观标准。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还要不断地纠正自己头脑中陈旧的“以教为主,以讲为主”的教学观点,并通过种种有效的办法纠正学生头脑中的依赖思想和怕动脑子的坏习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面向每一个学生,培养其自学能力,让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人才的鉴别,主要是看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不是看大脑能装多少知识。因此,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最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具体做法:
1.自学生疑。课堂上,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读书、看书。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仅能解决规定的问题,而且还会发现一些新问题。
2.鼓励质疑。学生产生疑问后,将会迫切希望得到答案。这就需要教师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即使问题简单、古怪,教师也不能厌烦,更不能冷嘲热讽,而是要启发他们寻找答案。
3.讨论释疑。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发动学生共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及时表扬鼓励;对于出现异议的问题,教师巧妙地给予点拨,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得到发挥,主动性更强。
三、重视学生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即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过“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而情感教育不是一门有体系的课程,它应该随时随地发生和渗透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说范畴颇广,而又有一定偏重。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的存在对学生主体探究新知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学活动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注重教学过程的情感教育,把教学内容、教师情、学生情“三者合一”,以达到情感共鸣的佳境,使学生始终如一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觉悟,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学“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片断时,有的教师先出示图片资料:严重的环境污染,使人类的家园正面临着威胁。引导学生剖析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观念,让学生概括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从而启发学生产生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讨论、合作的民主课堂氛围中,真正实现了主体作用。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去学习。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70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