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们都非常清楚国家教委颁布了现行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学科都提出了不同的《标准》。
【关键词】
新课程;班主任
为了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们都非常清楚国家教委颁布了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学科都提出了不同的《标准》。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与落实,也为我们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并且也为我们创造了顺应国际基础教育新要求的大好机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确定的培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纵观以上目标,90%的内容涉及到如何“做人”,也就是说,90%的目标主要靠班主任去实施。
所以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着新课程能否顺利推进。就此可见,新课标下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新时期,陈旧的班主任工作方式、保守的班主任已很难适应课改的需要,因此,时代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打破常规、攻坚克难,做一名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班主任!
在新时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我认为首先应认清以下几点:
第一、主任虽小,但责任重大。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由于血气方刚,想在班级教学中作出一点成绩,常常抱着书钻、围着学生转,对他们的期望非常高。但事与愿违,教学成绩提高不明显不说,班里的个别学生还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厌学,就是逃学,有的学生甚至还不服管束与老师对着干。我回到办公室,沮丧的做到办公桌前。不经意间被一位前辈发现,并说了一句:“没有最差的学生,只有最差的老师……”,当时我像被电击中了似的,脑中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当我慢慢回过神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的时候,我才领悟到:班主任的工作不是单一的只注重学生的成绩;简单的看看学生缺席没有;在校期间有没有违反校纪、班规……我知道,如果我再一味的追求成绩而忽略对他们的关注,就别说让他们成才了,他们很有可能成为社会的包袱。
在一所学校里,似乎谁都可以对班主任指手画脚;在整个社会上,似乎谁都可以对班主任说三道四;还有各式各样的“规矩”限制、约束着他。班主任的工作似乎就微不足道,但是你还得坚守自己的立场,让别人看到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祖国的未来奠基,这个基础打的怎么样,直接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的国际竞争力。其实,我们是一个“无冕之王”!我们可能在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中开启了某个学生蒙昧的心扉,对他的一身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可能用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刹那间唤醒了沉睡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真善美的基因,成就他一身的美德;可能在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中,点燃了某个学生求知的欲望……
对于班主任来说,一届学生的管理工作的失败,可以总结再来,争取下一次的成功,但对于被“试验”的孩子来说,可没有再来的机会了。因此,我们必须慎之又慎,认清我们所肩负的责任之重大。
第二、认清时代进步所带来的诸多压力。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21世纪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相比有了许多不同。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到:一是现在的学生学习目标比较模糊。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父母、为老师。某位老师“看起来顺眼”、“感觉不错”、“对自己比较关心”,就对他所教的科好好学,其它科就随心所欲,心情好时就学一点,要是那天心情不愉快就在后面唱反调,甚至一节课下来都呼呼睡大觉……因此,学生的坚忍力和耐心成问题。二是学生的个性比较鲜明,甚至张扬。三是学生的知识比较宽。这么多的不同,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教育的宗旨是满足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教育要以人为本,教师只有弄清这一点才能把它贯穿到今后的日常教育之中。其次,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更加合理。最后,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对教师来说,学生诸多方面的变化,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如果教师能适应压力,就能更好的完成教育任务。
(二)、来自社会、工作的压力。
我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几年了,虽说时间不长,但是这个工作已经让我感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从刚工作时的处处碰壁,到一路摸爬滚打,慢慢地积累了一些经验,我的工作看似有些好转,但心中的烦躁一点都没有少。总是感觉到自己精力不够用,难以应付那,些没完没了的检查、评比,还有那评比中的一票否决……。加之社会发展对教师本人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学历要“提高”、基本功要“达标”、
现代教育手段要“会用”;甚至现行教育制度改革还提出了“择师而学”的口号,这一切的一切都自然而然地给教师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压力,哪一方面都关系到老师的切身利益,都马虎不得,都不可能不重视。面对工作压力,每个老师都会产生焦虑,都会说现在的学生不好教。是的,我是位山区教育工作者,我所面对的都是一群山里的孩子,他们中的多数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孩子很小就丢给爷爷或奶奶管。记得学前班有位学生叫万磊(现在已读四年级),一天上课许久他才慢悠悠地走进教师,我很生气,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问他:“现在什么时候了你才来”、“为什么迟到”、“不说就站在那里……”。当下课铃悄然而至,我来到他面前一样问他时,他才吞吞吐吐地挤出几个字:“老师我下次不会了”。后来我从其他老师、学生哪儿慢慢才了解到,原来他父母都在外打工,他被丢给了六七十岁的老祖,每天他都要帮着把猪食烧好了才能上学。可想而知,与他一般大的城里孩子却正享受着父母所给予的博大的父爱和母爱。像他这样的孩子各个年级都有。
六年级的谭谦(现读初三),父母离异,跟着父亲、继母和一个比她小的弟弟生活在一起,每天她的任务也是要煨好猪食才能上学,放学回家还得先帮着做农活,做好全家人的饭才能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做作业。由于常年以农耕、苦力生活的山区父母们,自身的文化水平本来就有限,加上时代的进步发展,现有的学习内容与以往已大不相同,他们没有办法和能力再辅导孩子的学习。有位家长这样说过:“现在娃娃们学的我们一点都看不懂,一点都没办法教,全靠你们老师们帮好好教教,娃儿回去也只能督促好好做作业,把作业做完……。”话是这么说,但是试问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你们又怎知道孩子的作业有多少,你们的督促真得又起到多大的成效呢?面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家长,我们该如何教?该如何把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融会贯通,用之有道?这些将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一大挑战。
是啊,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各式各样的压力,不管是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工作的,还是学习生活中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正视压力。常言说得好“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们一出生就面对着各式各样的成长压力,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压力无法免去,也无法逃避。能够做到“乐在其中”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如果做不到,起码应该掌握自我。首先勇敢面对压力,坦然处之;其次调适自我,减少焦虑,必要时选择避开。不然,我们还能怎样做呢?
第三、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认清学习成绩并不是判断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
纵观我们以往的教学,对什么是优生,什么是差生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只有成绩达到某一标准就是优生,低于某一标准就是差生;凡是成绩好的,只要上了八九十分的就都笼统的归结于优生的范畴。对于现行的教育体制,对优生的要求是必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也就是说“德”和“才”、“品”和“学”不仅要双管其下,而且还得同时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行。身为仁师,在座的每一位不会不了解,不会不清楚。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现在,教育部颁布了一项文件,有关“绩效工资”的考核和评比办法,这意味着老师的待遇将与学生的“成绩”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有的班主任就大抓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品行方面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么只有才而没有品,要么有德而没有才。如果学习成绩是衡量好学生的唯一标准,那社会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少年犯了。
第四、认清教会学生做人的重要性。
文章一开始我们就明确了基础课改所确定的培养目标重在教会学生做人。记得在我所参加的一次班主任培训活动中,有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不是要教会、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些人。”那么我们所要帮助的这些人是谁呢?正是我们的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矣。”以我理解所谓的“解惑”不仅是书本中的疑难问题,还有生活中、成长中的诸多学生自我解不开的“迷”。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太少,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缺少客观性和完整性,常常只看到自己的优势或放大自己的不足。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级的责任人——班主任,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才能成就教育。
平时我们要注意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其次还得注意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关键注重诚信教育。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教育势必先行。
第五、班主任还得认清建构学生和谐生活的重要性。
无论是社会、家庭、学校、班级还是个人,和谐的特质都是通过和谐生活表现出来的。我认为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其一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因为良好的习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块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石。
好的习惯使人成功,而坏的习惯则叫人一事无成,甚至身败名裂。懒于春耕的农民,能有五谷丰登的秋天吗?懒于读书的学生,将来能成为科学家、文学家吗?不能,绝不可能,那是癞蛤蟆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其二,班主任在关注学生成绩和思想品德的同时,应在构建学生健康心理上花大力气。让学生清醒的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对于学习的好坏,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愉快地对自己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坚持,我能行!对于长处与短处,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愉快地对自己说:世界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能经营自己的长处就好……
其三,我们还得帮助学生建构一颗“心”,这颗“心”是同情心、责任心、感恩心和爱心的集合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班主任老师应该抓住契机,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于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我们汉源也是重灾区,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献爱心,伸出了援助之手,唱响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角。给我们山区的孩子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都给予了莫大的帮助;在房屋受损的情况下,湖北、武汉人民情系汉源,不远万里奔赴汉源为我们重建美丽新家园……这些感人肺腑的动人场面,难道我们每位有良知的中国人不应该心存一颗感恩的心吗?当我们在大难面前,看到别的同学失去了亲人,难道你就没有一丝怜悯?看到别人都在积极踊跃的献出爱心,难道你就没想到自己也有责任和义务做点什么?
最后班主任还得看到,在建构学生和谐生活的同时,还得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健康的体魄等诸多方面进行培养、发展和增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和谐成长,不断地进步。
放眼未来,曾有人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厉害攸关的力量所在。”要培养关系到国家命运的
新一代,这对我们的教育、对我们的教师、对我们的班主任工作都提出了何等高的要求。
总之,我希望我们所有的班主任朋友都务必与时具进,不断开拓创新,为我们的班主任生涯奠定扎实的基石,并找准前进的方向,不断地努力与进取,共创美好未来!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70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