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多媒体网络优势推进素质教育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随着
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已走进了语文课堂,为传统的祖国文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进一步推进了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随着信息与科技的高速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极富个性的知识结构品质,培养学生的获取、处理、掌握信息的能力和交流应用的能力成了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一、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学生自主学习机会的创设
1、网络交互,提供创新学习的可能。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一节课中,教师又怎能对几十个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反馈评价。多媒体计算机参与语文教学,为智能性评价提供了可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地发展,为自我实现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在计算机上选择词语搭配,一旦选对,计算机就显示出一张可爱的笑脸“对了!”当结果不对时,则显示“错了,请加油!”“错了,请仔细在想一想!”学生在这样一个活泼的、生动的、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投入进去,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设置“资料库”“探险园”激发学生探索欲。学生的认识水平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传统的教学把他们定位在一个起跑点上,就产生了学的好的学生没有吃饱,他还有学习的余地;学的差的学生还没有学好,这就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抑制了学生的探索欲,学习过程缺乏了挑战性。计算机信息的贮备多样化、丰富性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能。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去探索知识,调节学习的速度、容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新意识。教师积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欲望的“敲门砖”。教师的提问应该精简,必须精心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如教学《太阳》一课时,教师不急于让学生分析太阳有什么特点,而是先讲:关于太阳,老师有个理想,小时侯从报纸上得知一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于是立志长大要登上太阳。语音刚落,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纷纷举手告诉老师:“您的理想不能实现”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只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实现不了呢?引到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在电脑中查找资料。由于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学生在笑声中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兴趣,再通过电脑操作,资料查阅,独立思考,不仅体会了课文,学会运用列数字、比较等说明方法,还发散了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4、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疑问能促使学生知新,疑问能使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所以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学生提出了“为什么爬山虎的脚是一脚一脚往上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往下爬?”的问题,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在电脑中查找资料,学生通过看视频资料便“无师自通”了。由此可见,引导质疑、自我解难,能激发学生求知的饥渴心理,而主动探索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
1、营造氛围,填补空白。古诗的语言是非常精练概括的,而且是跳跃的。要让学生理解诗人的语言,领会诗歌的意境,就得把诗句在跳跃过程中留下的“空白”填补起来。如教学《静夜思》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广播功能创设图文声并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性的表达诗人思乡之情提供了天地,这样即可使学生在
视听享受中激发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展开想象,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学生更加感知和理解教材。
2、打破思维定势,发散思维。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大障碍。为克服思维定势,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力求求异求新。如教学《乌鸦喝水》,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出疑问:如果当时瓶子的旁边没有许多小石头,乌鸦又该用什么方法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呢?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输入电脑,然后通过多媒体网络传播到每个学生的电脑屏幕上。这样的联想练习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又能增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展开创造想象,延续情节。即引导学生将故事情节延续下去,借以提示课文的中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当学生学了《美丽的公鸡》一课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公鸡改正错误后,啄木鸟、蜜蜂、青蛙会不会理它,态度会不会改变。这种不现于表面的描述而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独立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使学生学会从发展中看问题,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这是创造思维中很重要的成分。
4、图文交换,动手操作。图文交换在阅读教学中就是根据课文意思画图理解,把课文中的语言转换成生活图像。如教学《五彩池》一课中,弄清池水为什么会呈现出各种不同颜色是教学的难点。教师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动手把对第四自然段的理解在计算机上用图画表示出来,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他们的创造想象。有的画出了石笋的高低不同,多姿多态;有的把石笋表面那层透明的石粉都画出来了;有的还画上了一轮太阳,水面上还画出赤橙黄绿青蓝紫,多么美丽的彩虹呀!这就是教师创造性思维所产生的效果,让孩子在动手画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70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