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共同性;差异性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的自由、人的个性和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时代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刻说明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准确理解这些思想的共同性、差异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人的自由、人的个性和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时代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因而,准确理解三代领导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共同性、差异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共同性
1.强调人、人才的关键性
人是社会的主体,强调人、人才的关键性,紧紧抓住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毛泽东十分强调人的因素的重要性。1938年5月,毛泽东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邓小平一贯强调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说,改革经济体制,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
江泽民高度重视科技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人才的培养。江泽民指出:“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培养不好人才,使用不好人才,留不住人才,吸引不住人才,我们的事业就很难向前发展”。
2,突出德育的重要性
毛泽东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强调“德”是人全面发展的灵魂。早在1921年8月,毛泽东在《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中明确规定:自修大学重视德育,要求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问题上,毛泽东坚持又红又专,突出红的根本性,指出“红”最根本的是世界观问题,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专”则是指在共产主义世界观指导下,是否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与能力的问题。
邓小平把“有理想、有道德”作为“四有新人”的首要标准,反复强调“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这是中国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出的经验”。“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
江泽民非常重视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
3.重视实践的基础性
毛泽东在《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等著作中,详细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的基本观点。毛泽东认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必须参加社会实践。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原则。
邓小平密切关注时代特点的变化和世界发展的趋势,指出我们能否做好一切工作“关键在人”,“四有素质”新人的培养,一刻也不能离开现实实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与发展生产力结合起来,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实践,都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江泽民更加全面地阐述了实践的重要性,深刻地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双向互动,通过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努力建设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差异性
1.认识基础上的差异性
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中国革命的残酷性、复杂性、艰巨性,是任何国家的革命所不能相比的。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国的革命,没有知识分子参加,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只有德才兼备的干部,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才能保证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培养能文能武、冲锋陷阵的无产阶级战士,才能打倒强大的敌人。
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确立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的环境下,面对体制改革中各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变,面对开放环境下某些不利因素的影响,面对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的情况,邓小平反复强调,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重要性。
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的基础上,进而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条件下确立的。面对经济
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严峻挑战,江泽民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紧扣时代的脉博,站在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高度,指出:“当今世界,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开发
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成为关系当今各国发展的重大问题”。
2.目标设计上的差异性
由于认识基础不同,目标设计上存在着差异。毛泽东结合中国残酷、复杂的革命环境和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提出“三育并重”德育为先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物质极端贫乏的情况下,注重从崇高信仰和高尚情操的精神层面上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见成效产生了重要作用。
邓小平提出“四有素质”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对坚定理想、鼓足干劲、战胜困难,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江泽民在“三育并重”德育为先和“四有素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把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根本内容,尤其注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步发展。这一目标将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3.实现途径上的差异性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途径:第一,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1934年,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苏维埃的教育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1939年,毛泽东在《抗大三周年纪念》中讲道:“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第二,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民众相结合。1939年,毛泽东再次提出,知识既然要为工农群众服务,那就首先必须懂得工人、农民,熟悉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第三,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毛泽东一贯主张,使受教育者成为劳动者,而不是成为剥削者。针对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受教育者不懂得生产劳动,劳动者没有受过教育的状况,毛泽东多次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性,并确立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这些思想在革命、建设初期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由于这些思想过分强调以政治为中心,以阶级观点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人的思想、人的活动、人的发展必须以政治为评判尺度,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第一,基本路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反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经济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第二,“三个有利于”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准则。“三个有利于”是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准则。第三,“黑猫白猫”论、“敢闯敢冒”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实践。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就“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
新的建设时期,江泽民创造性地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第一,“三个代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先进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第二,创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闪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用好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三,人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通过向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全面提高人民素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互动交融,形成积极的、昂扬向上的互动氛围。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三代领导人始终以无产阶级战略家的姿态,不断地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他们大胆开拓,不机械模仿、不盲目照搬,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基本途径。他们不死守教条、不崇拜本本,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断地进行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开拓创新。他们放眼世界、着眼未来、立足现实,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自觉地运用动态性、信息性、开放性的创新思维的运行机制,系统地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三代领导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来源于实践,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完善,从“三育并重”德育为先到“四有素质”新人的培养,再到人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内容上不断扩展和变化,实践方式进一步多样化,实践手段进一步科学化,使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三代领导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深刻变化的不同的时代背景为现实依据,以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变化为历史根据,深刻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正如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准确理解三代领导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共同性、差异性,以人为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70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