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边亚东 张玉国 潘洪科
论文关键词:结构力学 多嫌体教学 传统教学
论文摘要:在“结构力学”学时压缩的情况下按照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完成大纲要求的基本教学任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学时紧张、课堂教学枯嫌以及学生不易接受等方面的不足。笔者针对目前多媒体教学认识上的误区,进行了列举和剖析,进而提出如何运用这尸手段进行结构力学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教学为辅的方式,能够高效、优质地完成“结构力学”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一门传统力学课程,我国的“结构力学”课程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基本上是照搬或参照前苏联模式设置的,其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教学手段主要采用板书与口授相结合的方式。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高校开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编教材。与此同时,“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备受广大
教学研究者的关注。
1998年,土木工程专业调整为包括建筑工程、岩土工程、道桥工程三个专业方向的“大土木”体系。“结构力学”课程学时压缩为60一80之间,是原学时的2/3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完成“结构力学”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媒体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它采用图文音像的形式表现教学内容,具有传递信息量大、生动、直观、形象等特点,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手段可以采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技术实现。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结构力学”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一、“结构力学”的课程特点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用于研究结构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动力反应以及结构的组成规律等。
“结构力学”的先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后续课程包括“
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地基基础”、“结构抗震设计”等。i2]由先修基础课过渡到后续专业课的过程中,“结构力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力学基础,提供了分析方法。
“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来源于工程实际,但计算时又不能也没必要完全按照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建立实际结构与抽象模型之间的联系,是“结构力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结构力学”联系工程实际的必要手段。
同其他课程相比,“结构力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较多,需要记忆的公式较多,例题讲解较多,计算工作量较大,前后章节的联系较紧密,对学习者的计算功底要求较高。因此,“结构力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得当、是否富有成效,直接影响学习者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与专业的拓展。
二、“结构力学”多媒体教学的认识误区
自信息技术诞生以来,多媒体教学经历了被传统教学手段排斥、接受与共存的阶段。相当一部分教学研究者认为,“结构力学”的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板书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才是传道授业的主要手段。
这种认识其实是对多媒体教学的误解,在目前给定的学时下,若不压缩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传统教学,而仅采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完成大纲要求的基本教学任氛
认识误区既包括对多媒体共性的错误认识,又包括对“结构力学”个性的错误认识,下面对常见的误区进行列举和剖析。
1.多媒体教学忽略了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
持这种观点的教学研究者认为,多媒体课件事先制作好,教师无法根据课堂互动情况增加新内容;甚至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放电影,教师是放映员,学生是观众。于是,多媒体演变成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教学手段。
其实,传统教学手段有板书和口授,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放映与口授的结合。板书是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列举,多媒体也绝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复制。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不是包罗万象,而是知识点的提炼;不是千篇一律的讲稿,而是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当时的授课情况灵活掌握的屏幕显示。相比板书而言,多媒体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有利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
2.多媒体教学节奏过快,不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和吸收
这种观点认为,刻板、无变化的屏幕显示就是多媒体,这种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在重点、难点问题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记笔记。
对于缺乏经验的新教师而言,多媒体教学可能会存在教学内容一带而过、重点难点问题交代不清等问题;而传统教学由于具有需要时间思考、板书占用时间等特点,教学节奏似乎能够把握。但所谓的节奏掌控,不过是白白浪费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时间。
一堂好的教学,教师应该有驾驭教学节奏的经验。不论是传统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教学节奏不依赖于采用的教学手段,而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
此外,多媒体课件不是单纯的无变化的屏幕显示,对于这种毫无生气的课件,学生自然没有足够的兴趣学习。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有些变化,让文字显示动起来,让例题讲解动起来,能够抓住学生对知识渴求的心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传统教学突出教学的个性,多媒体突出教学的共性
这种观点经常被教学研究者提及,所谓的“个性”是指每个教师的板书习惯不同,所谓的“共性”是指多媒体课件的重复胜或雷同性。
目前,多数新版结构力学教材都随书搭售了全套课件。因此,直接使用该课件或者简单修改后就进行教学的教师并不少见。但这与教学手段并无关系,主要关系到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学认知问题。任何一个多媒体课件,都需要经过精心准备,既包括知识点的概括,又包括例题的讲解;既有理论介绍,又有工程实践应用探讨;既需要显示符合大纲要求的特点,又需要显示适用于本校学生的特点。
4.多媒休不适合墓本概念多、理论性强与有大量习题讲解的结构力学教学
“结构力学”课程包括大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只有通过大量的例题讲解、习题训练才能加以深化。这种观点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要优于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不足以在解题思路、步骤、方法技巧等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
其实,对于抽象的理论,由于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反而不适合板书。相反,采用多媒体,将呆板的黑板内容变为形象的屏幕显示,将静态的没有变化的图形变成动态演示,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持上述观点的教师在高校中比较普遍,既有新教师,也有老教师。新教师的问题来源于对教学内容不熟悉,课件制作不熟练;老教师的问题来源于教学习惯,不愿意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三、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结构力学”课程教学
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改善教学效果以及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课件内客应当是知识点的浓缩
多媒体课件不是讲稿,也不是课本内容的照搬。对于以屏幕显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多媒体教学,在课件制作时,需要注意知识点的提炼与浓缩。只有经过归纳总结后的知识点,才能帮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2.屏幕显示应注意动画的合理运用
在投影仪广泛应用以前,幻灯机曾经作为较先进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它利用光学原理,将由胶片等透明材料制作成的幻灯片成像投影在屏幕上。幻灯片的制作主要采用钢笔书写、复印或照相等方式。由于制作过程较为麻烦,且屏幕显示单一,这种方式逐渐被先进的投影仪代替。幻灯片放映这种单一、无变化的屏幕显示象征着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若在多媒体教学中,仅仅将幻灯片变成电脑输人,多媒体的优势同样无法显示。在教学中,采用动画显示知识点、动画显示例题求解步骤的方法,能够将一堂“结构力学”讲活,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件的切换方式要灵活多变
作为讲授课程的教师不能定位为坐在电脑前的放映员,需要充分注意与学生的言语以及非言语沟通。采用遥控器或者链接进行课件内容的切换,能够充分利用教师本身这个媒介进行课堂教学。
4.应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控制课堂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不依赖于多媒体课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随时调整教学节奏。一名有经验的教师,除了在规定的学时内讲授完基本知识点外,还须根据与学生的互动,在不易被学生理解的方面多花些时间与精力来讲授。
5.应注重启发性教学
启发性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知识和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注重引导其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传授基本知识点外,还应鼓励学生质疑,并经常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同时,注重自学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反映到课件制作中,应适度加人启发式模块与自学模块,并能通过教学指导、课堂提问等方式,加强学习效果的检查。
6.应加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结构力学”是一门有较强工程应用背景的课程,在课件制作中,应注意从实际的工程结构引人结构力学的模型简化、力学分析等实例,尽量做到抽象的理论有实例的支撑,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无论是多媒体教学还是传统教学,都是手段而非目的。对“结构力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做法持反对意见的教学研究者,其实是以传统教学的优势与多媒体教学的劣势相比较,有悖于公正。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没有用不好的教学手段,再好的手段与方法也有运用不好的时候。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普遍提高教学质量,而非改善个体教学效果。
在目前“结构力学”学时压缩的现实情况下,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教学为辅的方式能够高效、优质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70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