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介绍美国历史上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进步主义教育家提出“教育即生长”,主张以儿童为中心,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要求以生活本身为内容设置课程,主张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与地位,这些对我国现实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都有所启示。
论文关键词: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现实启示
1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概况
进步主义教育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美国的一场规模宏大的教育改革运动,是美国南北战争后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量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其理论源自欧洲历史上的教育思想,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并撷取经验主义、自然主义和进化论的思想精华而构成的,反对当时美国沿袭的欧洲形式主义课程、因循守旧的教材教法、繁多的清规戒律和教育与生产严重脱离的倾向。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出现了一大批有创新思想的教育家,分别创办了一批以改革日教育为宗旨的实验学校。其中以帕克及其昆西教学法、杜威和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马利塔·约翰逊及其有机教育学校等影响最大,其中帕克被尊为“进步教育之父”。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总结进步学校的共同特征:注重保持学生智力发展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和谐;采用活动教学法,努力使学校为现实生活服务;把兴趣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促进学生对民主的认识,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等。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不仅影响初、中等教育,且影响到高等教育。1919年,美国部分进步主义教育家在华盛顿成立进步教育协会,1920年,协会公布“改进初等教育七原则”(亦称“进步教育七原则”,并创办《民主的新园地》和《进步教育》两种刊物。30年代后期,进步教育运动达到鼎盛期。进步教育协会会员最多达万余人,影响极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步教育运动因被认为降低了知识质量而屡遭非议,并急剧衰落。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体;1957年,协会会刊《进步教育》停刊,标志着美国教育学一个时代的终结。
2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主要观点
2.1以儿童为中心的学生观。进步主义教育协会发布了“改进初等教育七原则”,阐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认为是儿童而不是传统的学科内容和价值观决定学校的课程和活动,强调儿童的自由,强调儿童的创造性,重视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供给他适当的材料,促进本能的表现与发展。因此,教育应该是主动的,应该与儿童的兴趣相联系。
2.2以生活为内容的课程观。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对既有的由科学知识组成的文理科目的系统学习。儿童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儿童自己的活动所形成的直接经验,在学校课程中,应该把各种活动形式的课程摆在突出的位置上。
2.3以解决问题为方法的教学观。杜威指出,“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习惯的过程”,依据思维的顺序,教师首先应给学生设置一个使其感兴趣的真实的经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内部产生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占有学习资料,观察问题;最后通过应用来检验学习的想法。这种教学步骤以“活动”形式贯穿始终,以儿童的需要为中心。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能动地活动,积极地思考。
2.4淡化权威意识的教师观。进步主义教育者反对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那种专断性的主导作用,认为那种由上级的权威者把所必须接受的东西传给下级的接受者形成的教育体制,不是教育,而是灌输、宣传。教师的职务仅仅是依据较多的经验和较成熟的学识来决定怎样使儿童得到生活的训练。因此,在进步主义教育家们看来,教师的“权威”只能体现在他的“经验”和“学识”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权威意识。
2.5强调合作精神的学校观。进步主义教育者认为,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合作,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校应该是一种生动的社会生活的真正形式,而不仅仅是学习功课的场所;社会是由一些循着共同的路线、具有共同的目的而活动的个人集聚在一起的。学校应该采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作业,使儿童通过直接生活进行学习。
3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对我国现实教育的启示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自诞生以来,在近100年的时间里,一直因其蕴含着巨大的时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有着世界性的影响。美国自20世纪初期开始工业化,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主动精神和活动能力的人才去参与、开拓市场,进步主义教育家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儿童的活动能力,这些思想切合了现实世界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形成之前,美国教育基本上属于欧洲大陆传过来的旧教育。进步主义教育家提出“教育即生长”,主张以儿童为中心,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要求以生活本身为内容设置课程,主张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与地位…。这些观点准确地击中了传统教育的弊端,表现了教育家们大无畏的批判精神。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来源于广泛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家们大都是在自己的学校里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实验,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最终形成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具有超越前人的创造性。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问题和挑战。这种状况,与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十分相似,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分析其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对比我国的教育现状,从中仍可得到许多启示。
3.1教育理论研究应该广泛吸取多学科内容,努力拓宽研究视野。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是融合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的教育学理论,唯其研究基础广博,研究成果才显深刻。人类社会发展至21世纪,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发展精彩纷呈,各学科的成果能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因此,教育学学科应该主动吸取其他学科的理论精华,借鉴它们的研究方法,加强本学科的理论建设。
3.2教育理论研究应该建立在教育实践基础之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史首先就是一群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实践的历史,林肯中学、华尔腾中学、游戏学校、夏山学校等等,都是进步主义教育家进行的一系列教育实验。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内一直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例如,当前教师专业发展正成为教育改革关注焦点,一方面不少专家在大声疾呼要提高对于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通过大量培训把理论“灌输”给教师;另一方面,教师却普遍反映教育理论的运用性不强,在实际教学中,真正用得上的还是自身经验。究其原因,并非理论无用,而是我们缺乏与实践相联系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应该走出书斋,深入教育实践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否则,他们的研究方法就会停留在抽象思辨的层次,研究的结果必然缺乏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很难为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所接受。
3.3教育改革应该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当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同步时,取得的是正效果,社会和教育将因此而共同发展;当教育改革落后于社会发展时取得的则是负效果,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将同时受到阻碍。回顾进步主义教育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规律。进步主义教育的成功,最基本的一条是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发展,吻合了时代的特征;它的失败,主要的原因也是未能跟上美国社会前进的步伐,墨守成规,成为新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纵观我国教育现状,近几年来,以
基础教育课程为代表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育理论研究也随之有了很多新的突破。然而,在教育的其他许多领域里,观念陈旧、方法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应该引起广大教育研究者的重视。
3.4教育改革应该最大限度地获得教师和家长的理解和参与,以推动改革的实施。如果不能获得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任何良好的教育改革愿望和策略都会在实践中遭遇障碍,其结果是,或者花费高昂的代价去推行改革,或者改革本身逐渐成为一种形式。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者采用成立协会、出版刊物等多种形式,使进步主义思想广泛地传播,鼓励学校、教师、家长一起合作,尽可能地提供儿童的自然兴趣和活动所需要的一切条件。由于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教育改革总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同时,我国不同地域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和经济文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鉴于此,我国教育改革的实施更应注重对教师和家长的解释、宣传,以求得广大教师和家长对教育改革的理解与支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建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渠道,以推动改革的顺利实施。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70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