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信息技术课与学生成长差异教学方法的实践探析

信息技术课与学生成长差异教学方法的实践探析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论文关键词:差异教学;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差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施,阐明了差异教学对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教学方法,克服了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

信息技术课以前被称为计算机课,在我国部分中小学开设已有十几年的时间,自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以来,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以不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改革上就有它的彻底性。但是新课程又缺少一定的教学理念,需要做出更多的尝试,在探索中前进。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地分组、有差异地教学。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下面就谈谈笔者在垫江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分组、差异教学的具体做法。
  差异教学的含义
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具有层次性,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各不相同,有一部分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也相当好,有了这些基础后他们的学习非常顺利;相反,有些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少,对电脑没有兴趣,接受能力也相当差,课堂习惯又不好,这样的基础的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学生自身能力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课程,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在学习。从该课程的内容上来看,有操作篇、编程篇、硬件篇、软件篇等,内容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就不同。在实践操作的课程中,如windows}office2000的操作,像这样的操作软件的学习,深入研究跟浅层的使用相差很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课程深度。如编程的课程,它与学生的数学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有密切联系,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与学生从小所受教育都有一定的关系,学生之间的这种能力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因此,实施差异教学有深刻的含义。再从硬件条件不同带来的影响来看,现在,城镇许多家庭拥有pc机,而农村家庭拥有计算机的相对较少,这在学习计算机的开始阶段就可以表现为拥有计算机的家庭的孩子们对计算机和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明显强一些,如果一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论学生的知识水平如何,在课堂上由老师传授知识给他们,不可避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有的学生“吃不够”,有的学生“吃不好”,有的学生“消化不良”。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差异教学至关重要。
  差异教学的实施
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差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符合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教学与各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差异教学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实施差异教学必须完成下面的五个方面的差异。
  一、学生差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发挥他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主要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掌握程度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3个层次,即a,b,c组。a组为优等生,对计算机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能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b组为中等生,对计算机只有简单操作水平,不能熟练操作;c组为差生,对计算机很不了解,不能进行任何基础操作的。由于信息技术课是在计算机机房进行上课的,排位置时首先让c组坐在中间位置,方便老师经常对这些同学进行指导。b组同学挨着c组同学,坐在靠中间的位置。a组同学坐在两边的位置。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备课差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有差异性地备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余力的a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除了做完共同的作业,还可以再做一些额外的、难度大些的题目。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时,要注意新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c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a组学生的求知欲。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练习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习题让c组学生能操作能掌握,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习题,让a组同学操作、练习,增强他们的愉悦感,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更为“后进生”提供了辅助性的学习。
三、课堂教学差异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重点是差异施教和差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保证后进生基本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等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
2.课堂练习。
设计差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从作业量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从作业难度上也要注意设计难易程度,分为基本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达到大纲规定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综合题。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可以满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单靠集体指导是不够的,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a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扎实,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多,对计算机的学习有很大的兴趣,所以优生的指导着重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让他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另一方面让他们积极参加计算机方面的兴趣小组,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b组学生基础稍微差一些,但能够掌握课堂上讲的基本知识,对计算机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独立思考的习惯稍差些,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c组学生计算机知识欠缺多,计算机基础薄弱。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应善于抓住教学中动手操作、听、读、写、想等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同时,c组学生做到三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演示、优先辅导。

  四、分类指导
学生做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c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a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展创新研究的各项比赛活动,组织成立计算机各个方面的兴趣班等,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层次的学生帮助c层次的同学,这样可以加强学生间相互合作的精神,同时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五、评价
评价是信息技术的灵魂和精彩之处。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进行传统的考试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再加上它不是一门高考的课程,受重视程度不高,如果像其他课一样进行书面的考试,一方面不符合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另一方面由于它更新较快,考试题目容易由于陈旧而失去考核的意义。
全国信息技术课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一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出于信息技术课的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质,必须改变传统考试方式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的考试,应以注重学生主体在整个教学项目活动中是否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是否实现了主体发展,是否以有利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索能力的提高为出发点,根据信息技术教育课的特点和各章节教学内容及平时操作技能的训练,通过多方面以各种各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的差异可以分为平时表现评价和作业评价。平时表现评价是根据学生所属不同层次的表现来衡量,譬如有些属于c层的学生,虽然基础比较差,但他们学习认真,积极向上,尽他们的能力完成了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在这个表现方面的评价他们就是优等的。
另外,可以采用上机方式,考核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上交自制电子作品,以此来考核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根据信息技术学的工具性的特点,要求教师不应过多地注重所学知识的对与错、多与少,而应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上。这个评价可以体现同学的信息收集能力(高效与低效)、信息整理能力(阅读与提炼)、信息传递能力(能否以恰当的信息组织形式表现),教师需要通过每个单元的学习或者每个活动,有所侧重地提高学生在某个方面的能力,并建立同步评价表作为学生学习反馈和教学反馈。
要实行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互相结合。这样,可以更加客观实际地反应学生的真实情况。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教师给出相应的评价条例,这里的自我评价包括学生本人的自我表现评价和集体的自我表现评价。同时,在完成某个任务时,学生所参与的小组也有资格参与评价。因为虽然学生有自己的判断力和思想,但在自我评价时难免会失去一些客观公正性,因此他所处的小组评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产生一定的监督作用。这样,学生成绩评价要在注重教师评价的同时,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形成立体反馈,强化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由于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交流自己参与项目的体验、经验和教训,从而使学生获得较为真实的自我认识。同时,小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信息技术课在差异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一、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能把划分到低层次的学生称为“差生”,更不能歧视低层次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并更多地给予他们鼓励。
  二、要注意灵活性
任何学生都有其所长亦有其短,切忌不可把任何一名学生长期置于低层次中学习,否则对于他的心理上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要注意各层次的连续性
差异次教学并不是把各层次机械地分开,低、中层次教学只是一个阶段,他们最终应向高层次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衔接,保持其连贯性。要让每个学生明确该层次的目标、要求和学习重点,也应鼓励每个学生努力向高层次发展,培养他们的进取心。
目前,为更好地实现差异教学的要求,许多地方开始实施了“走班”教育,这对传统的按部就班式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挑战,它较好地尊重了学生差异,在同一时空下安排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教学,最终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信息技术课在理论上是适应走班化教学,但由于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家长、学生对这门功课重视不够,师资力量不足等,这必然导致一些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的无法实施。
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我们需要探讨一条更好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计算机教师面临的不仅是学科教学的问题,还有更多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问题,需要与广大计算机教师和教育理论家共同探讨解决的途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7066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