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摄影与美术比较;摄影艺术的本体性及边缘性;教学知识结构的更新
论文摘要:对摄影与美术比较、摄影艺术的本体性及边缘性的美学理论探讨,更新数码摄影理论与教学知识结构等,都是这门学科在教研中所面临的新课题。
在综合大学、业余大学里,摄影作为一门素质教育的选修课,起着培养美学品味、提高审美水平的作用。由于无需较高的美术基本功,使学生在纯技术层面上学习该课的难度大为减轻。在艺术类学科中,摄影由于跟绘画雕塑、艺术设计等关系密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艺术创意。
现在的大学摄影课教学,一般都从纯技术理论层面、作品赏析人手,最后安排些基本功作业和专题作业就完成课程了。看似比较容易,但教学也有很多需改进和知识更新的地方。从技术层面上看,大部分学生使用小型自动数码相机等业余相机,进阶水平良秀不齐;夜大学课程实习拍照的课时也非常有限,而数字软件对摄影后期加工越来越重要。从摄影美学方面看,很容易忽略从艺术学、美学角度与纯技术理论相结合。因而达不到摄影教学应有的深广度。
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从数码摄影理论与实践、摄影美学与摄影教学结合等方面予以加强。
1摄影与美术的横向比较
在横向与美术比较,纵向与摄影历史发展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摄影艺术的自律性及与兄弟艺术的联系性,能促使摄影眼光、品味和美学理论修养的提高。
美术的特性具有造型性、视觉性和空间性,在平面或三维空间塑造形体、创造可视性的艺术图象。绘画雕塑具有瞬间凝固或静态的特性,与摄影关系最近。所不同的是媒介材料。美术思潮的写实技法、流派在摄影发明后,趋向更为主观的风格和流派的发展,甚至有意与摄影拉开语言距离。摄影以纪实性语言特性见长,深受美术的现实主义、写实风格等影响。如人像的“三角”造型光,就来源于荷兰大画家伦勃朗的灵感;20世纪最杰出的摄影师一一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先生((henri"cartit"bresson,1908-2004),自幼学画,深受超现实主义绘画影响,以“决定性瞬间”的优秀作品,被称为是现代纪实摄影的奠基人;美国风景摄影大师、世界环保运动的先驱者安瑟·亚当斯(anseladans,1902-1984)以对风光摄影的独特理解而闻名于世,发明了“区域曝光法”,重视后期制作,主张比客体更重要的是表达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摄影史上的“画意”摄影和纪实摄影等,都深受美术的影响,从而产生了许多流派风格。
不仅是美术现实主义的典型瞬间,超现实主义的怪异、印象主义的斑斓颗粒、结构主义的构成影调、表现主义的粗犷等风格图象、后现代主义的兼收并蓄,也影响着摄影流派的产生。摄影与美术在互相交融中擅变。摄影与美术类似,有着客观为主或主观为主的两大类流派风格。当代的艺术形态是一种包容性、多元化更强的时空,使得美术与摄影的交融更为普遍。
有些人认为摄影是次要艺术甚至不是艺术,理由是它依赖或复制客观影像。其实.从本体论上看.摄影并非是附属的,纯客观的图像复制。仅从物理学上说,照片不可能完全真实地复制自然,人眼对客体感光的宽容度要比照片大得多。格式塔视知觉理论以大量实验证明,视觉有着思维特征,它是能动的,有选择性的。既然是人操控着机器,那么不同层次的人对摄影就有不同的理解。贡布里希认为:一个用于传达视觉信息的图像不管多么忠实于原型,它的选择过程总是表现了制作者对他认为有关的东西的解释。即使是名人的蜡像也必须考虑原型该以哪种特定的神态和角色出现。人像和事件的摄影者也必须精心选择他的材料,以得到“泄露底蕴”的图片。中国传统美学则在似与不似之间、无限与有限时空之间、主观与客观之间,以“意象”审美观照为最高境界。摄影的最高品味是言简意赅的意象构成。主体的参与,使作为纪实工具的摄影有成为艺术的潜质。因此,主体的选择性和一定的主观性,是摄影成为艺术的关键所在。
当然,在摄影艺术和美术中,甚至有强调绝对客观真实的语言表现的流派。如美术中的超级现实主义,毫无主题,构图随意,复制照片等。摄影中有纯自然主义等与之呼应。美国曾有号称“f64”的摄影团体,以取消虚实相间的语言为特征,主张摄影应该象用“f64”这个相机最小光孔来纪录。但这种流派的产生,是以相对主观的艺术存在为背景的;它的极端性,实际上也是主体的一种主动选择,一种有意为之或有意不为的价值判断:强调科学与美的结合,以反抗摄影过分接近美术。
从媒介材料上看,摄影是光与影的色彩交响的瞬间组合。摄影通过光化学、数码等成像,极具感性特征,是主体和客体的空间交融。而光影的开合,是选取最具意味的一种决定性瞬间,使摄影又有着一定的时间性。随着摄影审美观念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图像后期加工占据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摄影图像在前期更多地具有“素材”本性。摄影特别是数码影像,利用新兴的图形软件,代替了繁琐的传统暗房,使图像后期“剪辑”变得更加自由、方便和更具创意。
以当今电脑技术数码影像占主导和统治地位的高科技为后盾的映像艺术(电视、摄影、计算机)已形成规模,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视觉艺术形象,不仅意味着它从根本上制约着
设计艺术的更迭和演化(手绘、喷绘等手法已逐步被摄影图像、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现代高新技术所代替),反作用于美术、设计艺术,而且还对人的思维模式和情感体验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数字图像后期处理的方便,颠覆了传统暗房复杂繁琐的工艺。美术构成了新的设计艺术形成的技术基础,数码影像则是新的艺术形成产生的审美心理基础。
在这一单元中,结合美术与摄影的共同点,重点讲授构思构图、色调构图、风景人物静物等专题;同时,将美术与摄影碰撞交融所产生的流派风格等,融合在纯粹的技法传授中,使学生具有更开阔的眼界。
2摄影艺术的本体性
摄影与美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对摄影自身语言特性及其艺术规律的研究,属于摄影美学的范围。
早在1927年,中国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在《半农谈影》一书中,曾提出过“意体摄影”概念,以与单纯技术性的实用摄影相区别。关于摄影的本体性,一种观点认为摄影与美术是近亲,因为摄影通过拍摄和暗房技巧,以追求意境美或有意味的“画意”见长。摄影史上的“画意摄影”流派曾是主流风格。反对者大都用摄影的纪实性来把握本体特征,反对摄影成为美术附庸。《辞海·摄影艺术》写道:摄影艺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所表现的对象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所表现的人物、事件和环境都要求是真实的,并且只能表现现实生活题材,而不能表现已经过去的和尚未发生的事件。”但有人也提出纪实性不能作为摄影的本质特性,如曾有过“好的新闻照片是否艺术作品”的争论。不是所有新闻照片都是艺术作品。有人认为只有通过生活真实达到艺术真实的典型瞬间,才是“艺术摄影”,审美在首位。这样,就与把真实放在首位的“新闻摄影”区别开来。正如安瑟·亚当斯所言,摄影艺术最重要的便是内心世界的东西。
艺术家和平常人的差别就在这里一一在于有没有能力抓到那些观察和感觉,有没有技巧将之传达给别人。
随着艺术思潮的发展和数字时代的来临,典型性的瞬间艺术,已成为传统艺术或一种流派风格的代名词,艺术图像越来越多元化了。摄影象美术那样,可以表达类似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多种图象,可以先设计构思,再摆放物体来摄影和后期进行特别加工。电脑数字软件使这类摄影变得越来越可行,更具有视觉传达效果上的陌生感。这类观念性图象的特征,是具有可计划性和可预见性;而且,摄影也可以象现代美术那样,表达一种多义化的“有意味的形式”。仅靠“纪实性”、“典型性”已远不能解释摄影的本体性了。因此,艺术摄影是担含着具有艺术真实的纪实性或观念性的图象信息,具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摄影自身的语言特性是用瞬间曝光成像来形成静态的二维图象。法国摄影大师布勒松认为,绘画构图是制作构图,摄影构图是剪裁构图,而且,是在瞬间中决定的。这就是两者根本的不同。他提出了著名的“决定性的瞬间”一说。他解释说,所谓决定性瞬间,就是当一个事件展现它的意义时,(摄影师)在顷刻间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严格地组织形式并准确地将它表达出来。当然,这个瞬间是相对而言的。虽然摄影有着从几千分之一秒到长时间曝光的感光,但都是时间中的一段流逝。而短时间感光最具有普遍性。我们可用决定性的瞬间,用来代替以往的“典型瞬间”等相似说法,更具有兼容性。它包含纪实摄影、艺术摄影、观念摄影等在内。决定性的瞬间,体现出摄影语言的本质特性,一是语言特性;二是摄影者自身修养、眼光、技巧、个性等在这个瞬间中的登场亮相。没有后者,就不成其为艺术摄影。
摄影具有自己所特有的静态的二维图象性。摄影作为静态的图象,与动态摄像、三维雕塑区别开来;二维空间的绘画尽管也是一种决定性的瞬间来形成静态的二维图象,但它的完成并非是瞬间成像的。而且媒介材料根本不同。从摄影的媒介方式上看,前期有银盐化学媒介感光、电子感应技术数字成像两种;后期是传统暗房冲印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数字软件加工。用“画笔”一一各种照相机进行前期拍摄和后期暗房(数码暗房)加工,实现图象的产生。
摄影具有独一无二的自身语言。摄影的光圈与速度的组合,可以产生虚实快慢的各种变化。在快门上,通过对时间快慢的控制,产生对比的影像;通过对进光口径大小的调节,还能制约空间的清晰深度。镜头长短的选择,可以表现不同透视效果的图像视角。在一个底片上,用多重曝光可以产生多重图像的特殊效果。一幅平庸的素材,在后期处理中,可以升华成鲜明生动的艺术性图象。胶片的颗粒性如加以突出,能具有语言的纯度、冲击力和缺陷美感。摄影构图剪裁的可塑性,往往能使素材“废片”成为好片甚至是
艺术品。对光影造型元素的巧妙组合,更是摄影的长处和奥秘。越是切近这些语言特征的图像,越能体现摄影的自身魅力。
在分工细化的时代,有着各种专题的自由撰稿人或职业摄影师。发达国家的摄影公司,细化到有专拍皮具、玻璃等的广告摄影师。各门类摄影的专业性都很强,都可以从微观的美学理论上来予以探讨。在这方面,摄影表现出它的一定独立性。
综上所述,艺术摄影是以决定性瞬间的曝光成像,来形成静态的二维图象,经过后期暗房加工,塑造鲜明生动的光影形象用以表情达意,或通过观念性图像来休现意境、意味的视觉艺术。摄影是外在客体和内在主体的统一,或是内在世界在外在客体上的投射。其中,“决定性瞬间”的摄影前期是最重要的环节,可以说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这一单元中,着重把握摄影自身规律,通过典范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分析,进一步提升对摄影语言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借以摄影艺术的大众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3摄形的边缘特性
摄影有成为艺术品的可能性,也有一定的边缘特性。毕竟,摄影是客观纪实的实用工具。在满足实用的一般技巧上,是比较简单的。这也是它的特殊性。不是所有的摄影记录都具备艺术性。一个单张的照片可以是新闻、一张肖像、艺术或纪实,可以是它们之中的任何一种、或它们的全部,或什么也不是。
摄影的纪实性横跨新闻报道和艺术摄影两个疆界,有着边缘性图像的特性;记录性强的图像靠近新闻报道,艺术性强的图像则更靠近艺术摄影的视野;观念性摄影图像则更具有纯摄影艺术特征。一张照片有可能既是艺术摄影又是纪实摄影。相对美术而言,绘画雕塑成为艺术品的可能,要远大于摄影者手中的照片。摄影无所不用、无所不能的实用性,或多重性质,构成了摄影的边缘特性。
最普遍的纪实摄影,如果它既有纪实性又有艺术性,就更为感人或更有表现力,更有视觉传达效果;除信息传播外,本身又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这样的图像就成其为摄影艺术。象布勒松所说那样,艺术摄影要尽量让形式服从主题需要,讲究光线、构图、影调、色调、虚实等审美规律。
由于同属静态图象,共享一般的美学法则,摄影必然要与美术发生联系。在艺术价值观、光影色调等审美理论上,摄影确实与美术非常接近;在人物、风光、静物等摄影中,绘画典范的影响非常之多。而摄影所获得的图像,往往成为绘画、设计艺术中的素材来广泛使用,摄影作为艺术的模糊性、边缘性相当突出。在
现代艺术看来,各门类艺术应该强调自身的本体语言特性。但后现代艺术主张兼收并蓄,语言交叉。因此,在后现代美术和后现代摄影艺术里,连美术也具有这种模糊边缘性了。在这些作品里,人们往往分不清哪些是摄影或绘画。摄影在这种艺术无中心、无明显分野的交融中,获得了比以往更大的地位。
摄影另一个边缘特性,在于它的文、理结合或交融的学科性质。摄影更多地要求艺术与科学、图像与设计的交叉或结合。数字图像与设计艺术的互相交融性很强,摄影图像数码制作和广告设计共享着电脑图像软件、图像制作、设计平台、照片修整、演示、图形管理、桌面排版、模拟传统手工绘画、图像输出设备、光盘刻录以及数码照片输出系统等。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电脑处理,把摄影图像转换为严密的数码程序,使艺术与科学得到融合,使图形创意得以升华和更加理想。传统的艺术摄影以拍出好照片为荣的价值观,受到“用”好照片的高科技挑战。
边缘学科并不意味着摄影艺术只是作为依附性的存在,或是非主流的艺术。而只是说明它有着横跨多学科的特征。如艺术设计或应用美术设计,也是典型的边缘学科。摄影的边缘学科性,在于它共享绘画的一般美学规律,又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视觉语言形式,有它自身的一定规律。摄影师要想得到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需要具备美术学、美学、文学、心理学和印刷制版、软件处理等相关理工科学知识结构,并需要付出大量的艰苦实践。
摄影的边缘性,体现在它作为实用工具的边缘性,和它具有边缘学科的交叉性两个方面。
4影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
在数码图像器材占压倒性优势的时代,传统摄影理论必须变通是肯定的事实;胶片暗房实践和理论更多地让步于数字暗房。过去摄影必须通过镜头感光,构成潜影;感光片经过显影和定影,成为负片或反转片。相对数码摄影而言,这种摄影已被称为“传统摄影”。那么,就摄取影像来说,数码摄影只有“通过镜头”一词与传统摄影相一致,保留了最根本的本质。光学透镜的运用成为摄影理论共享的唯一依据。
数码图像全方位的知识结构更新有如下方面:
传统摄影理论与数字成像的交融。各种不同档次的器材、特色、成象介绍和探讨等;
加强教学相长的互动性。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到国内外网上优秀的摄影网站自学、互动等,用qq群进行作业互动交流、和作品品评等。
在教学条件受限制时,要善于因陋就简,进行简单实践。如夜大学摄影课,只有课堂顶棚的栅格式日光灯和课桌,外出拍照也不可能有很多课时。大部分学生只有小型自动数码相机,而不是可以控制快门速度、光圈的准专业以上的相机。这些相机,也可以对摄影色温、构图、用光、色调深浅、闪光摄影、恰当的曝光等等做现场简易实践。用些黑、白卡纸、专用灰卡和简易的反光板,也能在每节摄影课中,结合理论讲授来就地取材,穿插摄影实践。
对各种品牌的相机生产商的图象处理软件和专业的图像软件的把握有较高水平,能指导学生进行创意摄影或后期加工。熟悉这些软件,对专业摄影或普通摄影的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设计、观念性美术等与摄影的结合,具有较强的实战意义。
针对在校生业余相机的特点,重点讲授色彩构图、色调构图、风景人物静物等专题。对以美术设计为专业的学生,则在广告摄影、摄影图像与设计的结合方面以重点,收到有的放矢的教学效果。还可以结合观念摄影等主观艺术摄影作品赏析,做一些画意摄影的实践。
这些新平台和因材施教的方法,成为当今卓有成效的教学手段。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立一定规模的摄影棚,为广告摄影等提供更好的实践场所。
当今,数码摄影作为数字图像主流之一,对旧有媒介图象是极大的挑战甚至于更替。价廉物美的小型自动数码相机,使摄影完全大众化。在这个图像泛滥的时代,什么是好的摄影?摄影是否一种艺术?如何把握好这门艺术?这些是新时期摄影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课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70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