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中的教学问题走进课堂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都表明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之紧密。
那么怎样才能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呢?笔者的做法是这样的。
一、联系生活,合理组织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来引如一些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和求知欲。如一些图形的特征及有关计算、四则运算的意义、比和比例、比例尺、分数的意义等等,我们都能以生活实例来引入新知。例如,在学习“购物”(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先请学生看一段购物情境的录象,然后结合实际说一说你对人民币有那些了解?虽然买东西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情,但是把它提到课堂中来,就大不相同了。孩子们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从而很自然的进入新课。而且,购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此他会很自然的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相关知识,提到买东西,孩子们自然会想到人民币,提到人民币,孩子们又联想到了其他一些关于钱的知识,如:各国的钱是不同的,钱的产生及其发展,如何辨认真假等。可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产生的这些问题,可以先暂不回答,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再一起来解决问题。由于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所以解决问题的兴趣一定很强烈,经过学习和讨论学生找到了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不仅养成了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还自觉把所学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了联系。
三、结合学习与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灵感。
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能够体会到它的实用价值。从而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通过学习,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建立知识系统,拓宽知识视野。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例如,在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这一部分内容以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份作业:收集一下日常中你比较感兴趣、熟悉的数据,通过整理,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由于统计图、统计表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内容,而且都来源于生活,学生很感兴趣、也比较好奇。这样,他们完成作业的热情很高。有的同学调查商场某种服装的销售情况;有的同学调查班级订阅报刊情况;也有的学生根据一周的天气情况制成了复合条形统计图……通过调查,使它们再次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只要留心就会获得相应的信息,再把诸多的信息进行整理,便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具有条理性和层次性。
总之,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
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喜欢数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必将成为
现代教育的方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70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