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国际贸易学 教学内容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学所面临的新形势,对国际贸易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研究和探索,以及对国际贸易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配套改革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此增强该课程教学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外贸的快速增长,我国各类高校包括综合类院校、财经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以及农、林等其他院校,纷纷开设国际贸易专业。与此同时,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国际贸易学也随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框架体系,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2008年下半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风暴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反危机,使得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观点、新做法、新措施,这对国际贸易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文结合后危机时代所面临的新形势,对国际贸易学的教学内容改革进行研究和探索,以增强该课程教学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一、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学教学面临的新形势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
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严重影响,2009年全球贸易量下降了12%,是二战以来贸易下滑最严重的一年。但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不到两年时间,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同时,国际经贸环境也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贸易模式发生改变。这次金融危机带给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一个巨大的教训,就是对过去那种“去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反思。他们认识到:目前,由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不能够完全统一,在国内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业,才能实现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这就出现了“再工业化”和重归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如奥巴马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由于美欧和其他发达国家不让自己的制造业外移,这将使国际进口市场出现萎缩和全球贸易减速,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速将持续下降,因供求矛盾而被迫扩大内需,从而使过剩生产型增长模式面临再调整过程,这必将导致全球的贸易模式发生改变。
(二)贸易保护手段更加隐蔽。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据世界银行数据,自2008年11月到2009年4月,先后有17个国家实行了47项贸易限制措施。这些措施既包括提高关税、贸易禁令等传统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又包括对进口产品实行非自动许可证、限定进口商品入关的口岸、提高进口商品标准等隐性保护方式。在所有贸易保护措施中,提高关税仅占三分之一,且全部由发展中国家采用,其余三分之二采取的是“隐性保护主义”方式,最主要非关税壁垒是出el补贴。在这47项限制贸易措施中,发达国家占l2项,全部采取出口补贴,而发展中国家35项中,有31%是出口补贴形式。而且,看似不违反wto规则的贸易救济手段的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普遍且频繁地使用。有些发达国家提出要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世界主要国家推行“绿色新政”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促使产业朝着绿色、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如欧盟已明确提出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日本不断出台重大政策,将重点放在发展低碳经济上;八国集团提出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半的目标。然而,作为最大出口导向型国家和新兴贸易市场的中国,在新一轮贸易摩擦中成为主要目标。我国已经连续14年位居全球贸易调查的首位。2009年,中国出i:1产品共遭受116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127亿美元。其中,反倾销案件76起、反补贴案件13起、保障措施案件20起、特保案件7起。
(三)国际贸易方式发生变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网络贸易不仅能简便易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无时间、地域限制和不受自然条件影响,因而受到各国的重视。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贸易全面收缩,但网络贸易却呈逆势上扬,目前的网络贸易占了全球贸易的20%以上,未来网络贸易将呈超常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进口商资金链出现问题,导致进口商欠款很普遍,使出口商的坏帐率越来越高。因而一些传统贸易方式受到挑战,如信用证、托收等结算方式的风险越来越大,这迫使企业须采取更安全、保险的贸易方式。
(四)多边贸易体制受到挑战。战后成立的关贸总协定及1995年新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功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但金融危机使得主要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对wto的原则、规则、制度等造成巨大冲击,也使wto多哈回合谈判进展迟滞。同时,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势头迅猛,大多数国家都把区域经济合作作为一种战略选择,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以此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从而轻视了多边贸易体制。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之间的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50%以上,从发展趋势上看区域经济合作仍持续、强劲地发展。
二、国际贸易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分析
面对后危机时代出现的新形势,怎样将最新的国际形势和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使国际贸易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国际接轨并密切联系中国对外开放实际的特色,是国际贸易学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改革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实属当务之急。在此,笔者结合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贸易新形势,围绕国际贸易学的主要内容,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一)国际贸易的导论章节。要补充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结合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来分析三十年来我国外贸发展概况,让学生明白我国是如何成为贸易大国,但目前为什么还不是贸易强国的;在分析顺差、逆差产生的原因、利弊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前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要分析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否适度、贸易条件是否恶化、贸易商品结构是否均衡、贸易地理方向是否过于集中等问题;结合广交会改名来分析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进而分析这次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后危机时代的再平衡调整,以及我国如何应对等。
(二)国际贸易理论部分。不仅要阐明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及每个论之间的关系,正确评价它们各自的作用,全面述评它们的理论依据。而且要利用这些理论来分析当前国际贸易分工的多层次格局、中国制造在全球贸易分工中的位置和在全球利益分配格局中如何提升自己的位置,在对诸多的保护贸易理论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为什么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刻,许多国家更愿意通过贸易的保护主义来实现经济的复苏的原因。还要对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以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和企业内生边界模型的新新德国际贸易理论进行分析。凸显理论的新成果。
(三)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部分。首先要从贸易理论的发展史、从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外贸实践着手,用批判的眼光来分析在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贸易格局,即不仅需要各个国家开放市场,走自由贸易的道路,而且也要避免对于保护贸易政策进行片面的评价和指责,同时也要进一步剔除原先在保护贸易思路支配下形成的某些看法和提法。然后要对西方发达国家经过30多年逐步演变而来的强调政府对外贸的积极介入作用的管理贸易政策进行介绍。再就是要对后危机时代出现的新现象进行分析,如协定关税、碳关税、环境附加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调查等。还要x,lxl,紧急关税、报复关税和惩罚关税等深入分析有关的起因、特点和具体表现,对金融危机中各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贸易救济措施进行案例分析,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保障措施等,要结合wto的原则和有关协议的规定来分析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政府歧视性采购、技术性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动植物卫生检疫标准、出口退税等。
(四)国际贸易体制部分。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世贸组织的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规则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内容;要对自2001年i1月启动的多哈回合贸易长达十年之久的马拉松式谈判而目前还无果进行分析。不仅要对自由贸易区的共同的外贸政策和广泛的经济合作,如重大项目的共同建设、密切的金融支持或援助、服务贸易的广泛配合进行阐述,还要分析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经济和贸易的静态和动态影响。在介绍我国已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新加坡、秘鲁、哥斯达黎加等地区和国家签订了自贸协定的基础上,围绕我国的政策思路,作出比较全面而深入的阐发和说明。
三、国际贸易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配套改革措施
为了更好地使国际贸易学的教学内容适合后危机时代的需要,还要对该课程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助资料。转发一些国际贸易经典文献、重大国际贸易时事和国际贸易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同时推荐一些相应的中英文阅读文献,为想要进一步学习的学生提供参考;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证分析的文章,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二)安排“国际贸易新闻”教学环节。在上课前,安排一点时间来播放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国内时政要闻,如国家领导人的活动、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各国政府采取的经济刺而且让学生从报刊、杂志和网站上寻找“国际贸易新闻”,透过新闻所揭示的现象,发现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完成书面作业或准备课堂讨论。
(三)建立综合性全程动态考核模式。综合性全程动态考核模式是一种合理应用多种形式进行全过程、多形式、立体式、动态的考核方法,其目的是强化学习全过程的考核督导作用,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国际贸易学课程中采取这种考核模式为“课外作业+期中考试+课堂讨论+期末考试”。其中,期末考试仅仅是阶段性考试,是平时考核的综合和总结;课外作业、课堂讨论和期中考试不仅给学生适当的学习压力和动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促进学生提高分析、表达和应用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7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