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结构加强多向交流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传统的不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师的讲授贯穿于整个课堂。这种单调沉闷的教学气氛,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环境中,学习缺乏主动性,思维没有创造性,智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学生成绩也不稳定。因此,革除陈腐的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分析、实践中自觉地接受新知、探索疑难、总结规律,才是最科学、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那么,如何来实现课堂教学的多项信息交流呢?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设疑激趣
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景变化的刺激,或叫做问题。设置疑问,创设困惑情景,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恰当的提问,会给学生以困惑,引发学生交流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气候”一节课时,通过视频短片,首先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梅雨、台风、沙尘暴、98年特大洪涝灾害的有关情况。通过短片,学生的疑问自然产生:同一片土地,为什么气候变化如此之大?这样,学生便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浓厚的兴趣。WwW.lw881.com
二、引导探索
当学生对设置的疑问产生求知的欲望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应该抓住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探索、交流,循循善诱。因为没有思考探索就不能突破前人,就不会有新的发现,就没有理性的升华,更谈不上发明创造。思考探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反思的全方位信息交流。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而不是把知识结论全盘托出。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改变学生课堂上“毫无疑问”的听课习惯,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组织学生课堂探索交流时,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学生与课本之间的交流),边阅读边思考讨论相关问题,大胆的提出问题与同学争论(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可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解答(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防止学生的讨论过于肤浅或不着边际。比如,在教学“中国的土地资源”一节课时,可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中国陆地面积略多于美国,为什么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2)学校所在地区的土地资源构成以什么类型为主?如何更好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这样,通过教师提问的控制,用简短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
这样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自然而然的使提问者对问题理解得更深刻,思考目的更加明确、更有深度。
三、质疑答疑
凡是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科学家,往往既善于思考探索又敢于大胆质疑。墨守成规、信奉教条、盲从书本是不会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敢于否定。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不要害怕学生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要和学生平等的交流争论。师生之间的质疑切磋甚至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否定,却恰恰反映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比起死气沉沉、呆板单调“一言堂”,平等交流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会提出很多意想不到的、很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沙特阿拉伯这个国家石油储存量丰富,是个“富油”国,怎么饮用水粮食和还需要进口呢?为什么中国的水资源地区分布悬殊?秦岭———淮河一线有什么重要的地理意义?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说明学生在学习中不是死板的接受知识而是经过了积极的思考,真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四、归纳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的充分活动与多项信息交流,初步掌握了基本知识,但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往往不够准确,甚至轻重颠倒、顾此失彼;同时不能对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好的进行归纳总结。因此,教师要对学习内容加以点拨,使学生更加明确知识的重点、难点;对知识的纵横联系加以梳理使点、线、面充分融合,更加系统化,便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教师还必须指出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的不足,从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授之以渔。最后,反馈调控,即对学生认识结果的巩固、运用和体验。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练习应有“质”与“量”两方面的要求,既要切中教学重点、难点,又要以不同角度组织练习。题型有填空、选择、连线、读图;形式有板演和书面练习。练习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取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如讲完“经纬线”后,出这样一个题目:一个人站在地球上向东一步进入西半球,向北一步进入北半球,试写出这个人的位置。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激烈的争辩,做出了正确的答案。科学家并不是在课堂上产生的。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交流探索的终止,课后的反思、练习与实践探索仍是课堂交流的延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和生活实践中继续进行深刻的交流学习,锻炼自觉学习的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优化课堂活动,加强教学中的多项信息交流,能够有效的杜绝知识的灌输,充分的调动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索兴趣自觉的获取知识,真正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完美结合,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7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