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德育教育成为了基础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进一步重申明确了学校德育目标: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作为高中必修科目的地理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德育教育在地理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地理教师有必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推动学校德育教育的深度发展。
关键词:高中阶段地理教学德育途径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未来发展的重任,因此加强德育教育应成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多数高中学校都开设有专门的德育课程,但整体效果欠佳。高中学生本身承担了巨大的学业任务,在心理发展方面也在加速,因此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将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地理学科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保护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与德育教育的目标极为相似。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
一、立足课堂,关注生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基本形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有意识地将智育、德育融为一体,下意识地触发学生的美好心灵。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做好充分地准备,在课前多收集具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地理素材,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比如在讲解有关“太阳高度角”的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高速公路上太阳能路灯的太阳能接收板的倾斜角度在讲到旅游地理中各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旅游宣传片和精美的图片等方式。地理知识源于生活,也忠于生活,地理素材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传统的说教课堂方式很难适应德育教育的渗透,地理教师必须讲究方式方法,运用幻灯片、图片、电影、录像等教学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
二、课外活动,地理实践
课堂上的教学是有限的,要辅之以适当地地理课外活动。地理课外活动灵活性、丰富性、有趣性和易操作性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和地理学科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7]。地理教师既可以组织主题演讲、专题讲座、地理知识竞赛、影视观看、出黑板报等室内活动也可以组织社会调查、实地参观、小组走访和野外实习等室外活动。
秋季本校组织了一场高二年级全体师生的远足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场以“走进自然,拥抱绿色,超越自我”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全程往返26公里。一方面地理教师向学生发放了此次远足的地图和路线图,引导学生会看地图、会用指南针、会算实际距离。另一方面,在路途中,教师让学生观察路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提示学生相同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大致相同,让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观察和运用地理知识,理解并熟记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通过地理课外活动,将理论是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和地理实践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外活动这一教学形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乡土地理,人文关怀
乡土地理一直就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加强乡土地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这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起点。地理教师在平时要注重乡土地理素材的收集,地理教师要对自身所处的市县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河流水文、天气变化等,要有十分清楚的了解,特别是要将当地灿烂辉煌的人文文化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另外,地理教师要关注身边的经济政治形势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家国天下事,丰富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地理教师还可以编纂本校的乡土地理教材,将当地特色的人文地理和社会地理知识编入,在全校范围推广乡土地理教育和德育教育。
四、结语
学校是對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在高中学校推行德育教育,一方面是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另一面就是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校的其他学科中去,做到“润物细无声”。地理学科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辩证思维教育、环境伦理教育和领导力教育,培养学生区域感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出有强烈爱国信念、有刻苦努力精神、有辩证思维方式、有环境保护理念和有扎实过硬本领的新一代接班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yjx/56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