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 > 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措施本科论文(共6篇)

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措施本科论文(共6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教学


 

 第1篇:浅谈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地推进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导致农村民工不断地向城市转移,民工子弟在接受教育方面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处于我国的最前沿,致使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地向各大城市迁移,很大一部分是全家转移至城市中生活和工作,这便使大量的学龄儿童也随之进入城市,进城人数还在连年增加,这就给城市学校带来超负荷的负担。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确保我国适龄儿童可以接受到高质量的教学,是教育者深思的问题。外来人员越来越多,导致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我国所推行的新课改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此外,随着务工人员的不断涌入城市,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也出现一定的问题,造成外来务工子弟所受教育质量较低。对此,笔者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使教育资源分配更为均衡,从而推动当地与外来学生共同进步。


  一、外来民工子弟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现状


  (一)学生基础薄弱


  由于多数的外来民工是来自我国较为偏远的地区,从而导致其子女很少受到父母对孩子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监督与管理,再加之偏远地区存在教育教学质量相对较落后的状况,致使外来学生学习自觉性存在一定的不足。原来在偏远地区的学生突然转入到城市进行学习,其原有的基础性知识非常的薄弱。他們对基础性的汉语拼音等记忆不牢,而且缺乏相应的英语知识的学习经验,从而导致学生从原有学校到新学校后无法跟上新的教学进度[1]。此外,由于温州市所使用的教材与其他地区的教材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困难,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师资水平不高


  温州市多数的务工子弟学校的教师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多数教师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因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而造成教学质量不佳。或者是较为年迈的已经退休的教师,虽然其拥有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是由于在教授外来民工子女时,无法做到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学,依然是根据以往的城市的学校的教学思路来展开教学。此外,因缺少专业的小学教师,致使多数的教师一人教多科的现象,部分教师并非是该专业的教师,这将对教学质量造成极为严重的不利影响。


  (三)教学设施落后


  由于多数务工子弟学校是民办学校,从而导致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较为落后。学校因缺乏一定的教学投入资金,从而导致学校无法保证学生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部分学校为了降低教学投入,将会对其他院校已经淘汰的设施加以收购,从而导致学校内的设施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2]。此外,对于我国基础教育中应该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多数学校尚不具备配置条件,导致教学效果落后。虽然存在部分小学配置有部分多媒体教学设施,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并未加以运用,从而造成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最终造成外来学生与本地学生存在教学质量差距越来越明显。


  二、提高外来民工子弟教育教学水平的建议


  (一)依照学生基础制定教学目标


  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便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以及特点,同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由于外来务工子弟基础知识薄弱,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加以考虑,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能比较容易掌握,从而使学生在今后学习中可以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此外,外来务工子弟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管与看护,导致一些学生的心理已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三观”的树立产生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保证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3]。


  (二)选取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


  为了便于教育教学的管理,温州市将采用的是统一的教材。但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存在较差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其中具有较大难度的内容作些舍弃,这样才能保证外来学生不会陷入学习困境中。教学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对较为复杂的知识仅仅是作为辅助内容,以此保证外来学生可以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适当地扩展难点知识。此外,学生对温州市的了解不足,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对本地的历史、文化以及优秀事迹加以了解,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肯定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促进本地与外来学生融合


  将外来民工子女相对较多的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加以融合,从而使所有学生可以享受同等的教学资源。同时对本地学生加强素质教育,从而使本地学生可以正确地理解外来学生的生活与家庭,对于本地学生出现的对外来学生的歧视行为进行及时的制止与教育。学校让外来学生与当地学生共同参与到各项活动中,从而保证学生享有同等的学习与活动机会,保证学生能够共同进步[4]。此外,学校要加强对外来学生的心理教育以及其他课程的辅助教学,尽量使外来学生克服困难,对新的环境尽快适应。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外来学生基础差而另眼相看,努力帮助外来学生树立自信。


  (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


  教师对旧的教学模式要不断改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严格贯彻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特别是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力。根据外来学生与本地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该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从而使教学满足现代化的要求,使外来学生掌握更多的现代科技知识[5]。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此前一直处于被忽视地位的外来子弟受教育情况,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限制学生发展的不利因素,导致本地学生与外来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将对学生的均衡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不断地对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使外来学生可以与当地学生受到一样的重视,促进外来学生的受教育水平的提升,这样对我国的教学改革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有着很大的帮助。


  作者:郑雪勤

  第2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初探


  新课改在国家的支持下实施了很多年,但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前提下,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从我国教育教学管理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本文主要从当前存在的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方案进行解决,从而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要求


  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只有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与要求进行教育,才能使各项活动得到正确的开展与进行,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国家发展所用。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学校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招募更优秀的教师,从而使师资力量得到扩展,学习一些先进的知识,从而使教师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全面落实新课程的相关要求,尽早实现素质教育。社会发展必须依靠于小学教育,因此选择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进行改革成为必然途径。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不清晰。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只注重“短期效应”的模式,并且普遍都高度重视“短期效应”所带来的教学成绩,因而使教学内容单一,并缺乏有效性,因此使“新课改”內容无法有效的实施。由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因此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授课,使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无法在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目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比较模糊,教学目标不够清晰,致使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得不到发展。


  2.传统教学观念的存在。传统教学模式更注重应试教育,所有的重点统统是以成绩为主,老师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则是课堂的配角。老师只负责传授相应的考试知识,而学生只负责接收老师所教的内容。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往往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依然是考试成绩,老师在学生心理以及生理发展上并未进行教学。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使得新课改的种种教育理念不能在实践中得于体现。


  3.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落实不到位。现代教育要求体现“以人为本”,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尚未将“人性化管理”落到实处,教学管理制度过多、过滥,致使管理制度缺乏执行,流于形式,无法更好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尤其是以考研室、督导人员、班主任等缺乏督促、检查,很大部分人员缺乏大局观与责任意识,很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无法落实,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教学督导以及教学检查中对其缺乏严格约束。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效途径


  1.建立健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任何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都需要体现其规范性与标准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推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健全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提高所定制度的执行力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时,需对现阶段与“新课改”管理制度不适合的制度进行淘汰或改变,以“新课改”相关要求为根据,使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此外,管理过程中需要提升制度的贯彻落实,否则制度将会变成一纸空文。制度执行过程中,除了加强奖惩外,还需要提高管理综合素质,加强对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教育,以全面提升其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以推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2.更新管理理念,加强教学方法创新。教师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者,需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对新课改的内涵、核心目标等有深刻认识,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此外,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制订出有效的学生考评体系与考评方法。教师除了在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活动方面的分析研究,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活动质量,避免出现程式化的教学现象。教师应充分利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应用互联网、多媒体设备等开展全新教育教学。


  3.强化、明确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就必须明确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新课改”的新目标、新要求以及新任务,以“新课改”的有关要求制定适合发展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其中,调动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开展教学创新,培养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4.开放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拓宽管理渠道。开放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教师、学生与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积极性,还能更好引进、借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使得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活动,以此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信誉。开放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可尝试选择听课的方法,组织学生、家长等来校听课,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献言献策,公布学校的公开电话,随时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与建议。


  四、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当前小学教育更注重于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制约、目标不清晰、无法得到落实、传统模式的影响等,导致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无法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若想使教育教学工作得到良好发展,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完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完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从而推动“新课改”的实施,为之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冉丽

  第3篇: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革新与发展成为小学教育重点任务。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应影响,当前我国诸多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得教学质量低下,难以满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的标准。为此,必须加快教育教学管理的革新步伐,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的问题分析


  1.1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滞后


  新课程改后,我国素质教育逐渐重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着重强调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当前我国诸多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确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仅仅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整改,却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依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衡量标准,这样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使得我国新课程改革名存实亡,其教育要求完全没有得到落实。


  1.2教育教学管理缺乏明确的目标


  新课程改革给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然而很多教育教学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却没有及时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仍在处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探索阶段,对采取新的教育方式时目标不够明确,具体管理行为亦缺乏一定的目的性,最终使得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低,教学质量低下,进而无法满足新课改的实际教育需求。此外,很多教育教学管理者甚至没有对新的教育目标付诸实践行动,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使得教学管理改革的作用非但没有得到实际发挥,甚至还起到了阻碍作用。


  1.3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师资队伍薄弱


  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管理素养是决定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就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综合素养而言,不仅无法满足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与标准,甚至有一些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是普通小学教师进行兼职工作,此类管理教师严重缺乏教学管理经验,根本无法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付出实际性的管理计划,更谈不上跟进小学教学管理的任务进度。因此,强化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2对于完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


  2.1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强化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强化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却往往重视学生的成绩,教师却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长期以往,学生的综合素养便无法得到良好的提高。为此,必须转变教学管理者的教育体念,强化一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在实践课堂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动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能力,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从而摆脱改革事不关己的错误思想。此外,教学管理者要给予教师一定的鼓励和关怀,让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得到认同,从而激发教育热情,积极投身于教育工作中去。


  2.2更新管理模式,确立明晰的教学标准。


  传统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无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为此,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必须以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为依托,及时更新教学管理模式,以多元化的教学管理视角推进小学教育管理任务。首先,管理者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尽可能的从施教教师的视角去考虑教育问题,并坚持以施教教师的身份去制定教學管理计划,从而让教学管理计划的可实时性得以保证。教学管理者还要对教学工作制定阶段性的任务,让教师按照阶段性的教学计划进行逐一贯彻于落实,确保教育管理者个工作者的工作能够同步推进。


  2.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新课程改革推出了新的教学管理理念,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小学教育要求。为此,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我国小学教育全面稳进发展。首先,学校要对教学管理者进行集体培训,将新课改背景下新的教学管理理念向管理教师进行灌输,让其在系统化的管理培训中提升自身的管理素养。其次,管理教师自身亦要学会“因时而变,乘势而上”,积极响应新的教学管理要求,自主探索并掌握新型的管理方法,在学校举办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交流会中与其他教学管理者进行沟通与探讨,增进自身的管理素养。


  自改革开放以来,小学教育一直都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点阶段,强化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为我国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能让小学教育及时作出“教学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此,教育教学管理者要顺应时代发展,积极作出计划调整,进而确保小学教育的稳健发展。


  作者:王迎波等

  第4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校长的工作是在上级的领导下,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将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效地利用当地教育资源,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协调学校、家庭的关系,使之形成合力,最终达到顺利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目的。作为一个农村小学校长,要管什么,怎样管?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就是要管育人,管方向,抓建设,抓落实,这是办好学校的前提。一个学校的管理成功与否取决于校长的工作。


  一、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1.明白教师参与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教师是学生的管理者,也是学校设备的管理者,这就直接和教学管理挂钩,所以说,教师一直进行着管理工作,也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利用各种手段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让教师明白,自己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


  2.加强对教师的管理。首先,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作为管理者,必须全面了解本地、本校教师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拟定中长期教师培训计划,计划中必须涉及全员培训、中青年教师培养、骨干教师培训、优秀班主任培训、名师培养等;其次,学校必须对所有培训者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包括自身和学校等方面),学校要有专人负责教师培训、进修、提高,要利用新任教师进修、以老带新、个别指导、举办讲座、观摩教学、组织教学研究会等机会提升教师的素质。其次,加强对教师的评价管理。对于教师的评价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积极地评价,能够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反之则不然。所以,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要加强形成性评价,使评价真正起到发现问题和提高教师水平的作用。


  二、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


  要使教学管理充分发揮作用,动员有关方面人员参与教学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注意如下两点:


  1.学校领导必须对此给以充分重视,调动校内的方方面面参与管理,同时要力争与家长及校外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吸收他们参与学校教学的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学监督组织,对学校的教学施以必要的监督,为教学改革提供改进意见与建议。


  三、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处于良好状态,首先,应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争取资金,为教学人员整建一个舒适的环境,使从教人员不致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教学设施,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四、搞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的每一环节。那么,我们就应当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上转移到对教学全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上来。也就是要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知识环节的管理。目前,在我国学校教学管理中,对学生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管理不够。学生家庭作业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各科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缺乏协调,学生家庭作业负担沉重,一些学校的课外活动开展不起来,或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实行宏观控制,协调各科家庭作业,帮助教师提高布置家庭作业的质量。还要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与检查,使课外活动落到实处。


  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法。我们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同时、更追求“工作创新有效,和谐共处”的境界,以给我们工作的环境空间营造一种舒缓、宽松、和谐的氛围。在管理中,我们积极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达到了“管”是为了“不管”的更高管理境界。


  作者:曹海明

  第5篇: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校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还要在各项管理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发挥学校的优势,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素质教育是永恒的主题,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宗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必须要把人放到第一位,不仅要重视管理的结果,更要重视管理的过程。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往往被归结为走形式,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必须要破除保守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出发,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统筹兼顾见成效


  (一)了解学生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学校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认真听取学生的心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让学生在学校里感到温暖和踏实。首先,要不断完善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教学配套的实验室、运动场地、图书馆等,选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改善学校教学管理单一落后的现状,让学生可以有展示才华的空间,为建设校园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其次,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活动中。有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会向校广播站投稿,给参加活动的同学加油。还有的学生会组织爱心团队,对活动期间的场地进行清扫,展现了学生的风采。最后,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通过班级活动、德育教育课堂讲座等方式,提升德育育人效果。在学生住宿、就餐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开展有益尝试,如定期进行宿舍卫生检查,鼓励学生节约粮食,组织学生进行内务整理比赛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鼓励自我管理,打造创新人才


  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要想创新,就必须要鼓励学生自我管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觉规范行为习惯,达到最佳的育人目标,打造创新型人才。学生自主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的质量。如果仅仅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工具和被管理者,那么学生就会出现消极情绪,导致教学效果差。为了克服传统管理的弊端,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我校注重学生干部的选拔,充分发挥其先锋与桥梁作用。学生干部是学生的带头人,是班集体建设的守护者,学校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推动校风建设和班级建设稳步前进。我校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或者兴趣小组,增强学生的自主组织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结成团体,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的特长,还能够加强学生的修养,丰富校园文化。同时,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品质,注重学生的水平差异,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周密安排各个环节工作。


  (三)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一直以来,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深深的影响着学校管理者,管理者通常会凭借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进行划分,在学生之间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而且在教学时只关注上等生的课堂表现,对后进生则不理不问,使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教学过程的导入、展开、练习的设计等方面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提高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一颗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优点,要用“放大镜”;对待学生的缺点,要用“缩小镜”,从而真正做到以宽容的态度处理学生的错误。这里所提到的宽容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通过一种宽容的情感感化犯错误的学生。现在的学生打多少独生子女,他们自尊心强,不喜欢被管教,所以教师要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训学生,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坚持以教师为本,刚柔并济促发展


  (一)强化教育科研,建立竞争机制


  “只有不适合学生的教育,没有不适合教育的学生”,学校管理者在实行教育教学管理时,要给教师渗透这种思想,挖掘教师的教育潜力,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是科研的主体,所以学校必须要坚持以教师为本,强化教师教育科研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现教育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和教育均衡,结合学校实际,让教师看到事业的发展和个人前途的光明,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我校还及时的建立了教师竞争机制,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分子和优秀教师给予一定的表扬,以激励全体教师尽职尽责,为教育多做贡献。把教师的教研任务、论文发表、学科获奖等情况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中,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通过以上刚柔并济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案,极大的提升了教师工作效率,达到了一定的鞭策作用,让教师看到了光明的前途,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出铺垫。


  (二)保障自主权利,加强德育培训


  众所周知,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众人,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依法治校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保障教师的自主权利被提上日程。学校管理者要保护和尊重教师的基本权利,定期与教师进行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首先,要完善教师管理制度,鼓励教师自主管理。《教师法》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基本法律关系是基于合同形成的聘任关系,学校要几何实际特点,制定权利义务均衡,目标明确的聘任合同,推动学校的管理工作健康发展。其次,要加强教师的德育教育,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繁,不乏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体罚现象,这样的行为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违背了教育宗旨,必须要严格治理。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会带动学生的素质提升,才能够建立起和谐的校园。学校要细化和落实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构建开放的教师管理体系,重视学生和家长的監督。再次,学校要充分尊重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专业权力,给教师提供便利的工作环境,体现教师的专业地位。


  (三)落实课程改革,发挥育人作用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以课程改革为依托,落实课程改革理念,统筹处理好师资投入问题,使课堂教学与实践体验有机结合,发挥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学校管理者要严抓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改精神,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积极发挥育人作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课程改革的学习与实践,给每位教师带来最大的收获和体会,一言以蔽之,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作为教师,必须要勤于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创新,时刻关注课堂效率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课堂教学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还要自觉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积极转变课堂角色,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方案。


  总之,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要符合教育发展需求,在教育理念上、方法上不断创新,立足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管理体系,逐步走向现代信息化教育道路。


  作者:翟晓娜等

  第6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一、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未能根本转变。校长作为小学的直接领导人,在管理观念上面仍然是老旧思想,管理手段和方法都比较落后。有些学校制定的管理方案是挺好的,但是只是形式主义,在实际的管理教学中根本就不会付诸于实际的应用。空有一套方案,没有人实施,也不被实施。


  2、重数量轻质量。一些学生在招生方面下足功夫,可是一旦有了生源,那么在管理上面必定会有疏漏。例如,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缺乏整体性、连续性。而且还有些小学校,只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更本就不领会学生是不是学会了,是不是一堂课了下来有所收获。


  3、学生作业多,负担重。给学生减负的口号已经喊了十几年了,可是有些教师并没有真正的行动起来,使得学生在学校写的作业少了,可是在家学习的时间长了,把学习都放到了家里,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任务会更重,因为家长也会监督孩子的学习。沉重的学习负担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4、正确对待课堂教学质量检查。课堂教学质量检查中,不少学校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学生中进行调查,如召开学生座谈会等。一种是由教学人员组成教学评估组进行课堂抽查,如由教研室牵头,组织同专业课教师相互听课等。这两种方法,在督促教师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学生与评估组教师在听课方式、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二者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常常有所不同。小学教育管理要不断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尽可能的解决,不要在素质教育的幌子下,原地不动。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的对策研究


  1、教学管理者要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校长是学校的直接领导人,教师是学生的直接领导人,要想把学校管理提上去,首先要对教师得管理要合理,给教师发展的空间和成长的空间。在对新教师和老教师的管理上有一些不同,学校要区别对待。新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工作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学校要给新教师配备相应的师傅,也就是老教师,帮助新教师过教学常规关、课堂教学关、教学能力达标关这三年关。让新教师能够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不至于出现差错。而且有些新教师虽然是来到学校,但是由于新教师的思想还不稳定,时间久了,可能会离开学校,影响教学的稳定,而关注关心新教师的成长,可以让新教师心里更踏实,安心教学。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学习好,学有所获,在工作中学校要掌握教师心理特征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2、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管理能力。(1)引领教师学习,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成长意识。校要引领教师学习。学校要整合各种力量和资源,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条件。学校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由“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与方法”转变。学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学校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支柱力量,为使学校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提升,学校除了要在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常规上加强督促外,还要制定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2)支持教师进修学习,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首先,教师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的再进修非常必要,学校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加进修学习,使教师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又把理论升华为行动,成为专家型教师。其次,深入广泛地开展所有教师都参与的教育科研活动,引导鼓励教师投身于教育科研,既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需要。再次,可采用目标管理的手段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让教研组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托,成为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基地。(3)采用比赛等激励方法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水平


  “激励”是人成才的催化剂,运用激励方法促进教师尽快成长。如“目标激励”法,是指教学管理者对不同能力层次或年龄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自我成长目标。这种方法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更能起到有效的激勵作用。(4)重点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开展多渠道、多方位的帮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新老教师的优势互补。在教学中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学听课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三、创新教学管理


  1、建设并尽快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完全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索过程,要想有效地解决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层面上遇到的困惑或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旧有的教学研究方式,建设并尽快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2、建立民主、规范、人文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只有建立一种民主、规范、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一种使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机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才能得以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学校工作才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进。


  3、重视过程管理。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与生成的复杂活动过程,因此教学管理也应该是动态的管理,应该更加关注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


  4、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制度。学校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活动,因为教师所做的大量隐性工作是很难设定具体、科学的量化指标的,只能进行评议。教学管理也要由传统的终结性、选拔性的评价标准转变为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标准;由传统的“以分为本”的评价标准转变为现在的“以人为本”的评价标准。教学管理者要应用诊断性、多元性、过程性、综合性、激励性、引导性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放在教学管理工作的首位,使全校师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小学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我们一定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对此进行必要的教学管理,无论是在教育方面还是在教学方面,都应该充分的重视起新课改对我们的新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更有素质,综合能力更强的新时代学生。


  作者:刘慧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yjx/5670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