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教学
第1篇:形势教育课内容与方法的思考
近几年来,不少高校陆续开设了形势教育课或不定期举办形势教育讲座。形势教育作为一门尚未定型的课程,相对来说会有更多的揉讨余地。目前,这方面的探讨并不充分,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想谈些祖浅的看法。
一、关于形势教育课价值和作用的思考
在高校思思理论教育课程系列中,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又有思想品质修养课,形势教育课或讲座是否还有开设的必要?肯定者有之,否定者有之,等待观望者亦有之。一种和传统不同的课程出合,莫衷一是实属正常。正确评估一门课程的价值和作用,这是探讨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笔者赞同开设形势教育课程,其理由大致有三条:
第一,从当今时代变化发展的宏观背景来看,形势教育课不可或缺。“形势”二字,顾名思义,“形”者运行状态也;“势”者发展趋向也。立足高等教育的视角作宏观市视,当今社会正面临三大层面的转型。一是址界已经历着主题转型,即从战争和军事对抗转向和平与发展;二是屮国已经历着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当代青年.持别是高校学生正经历着能力转型,即从注重扣追求书面考核的高分数转向强化复合创新等现代能力。当今的形势昭示人们,历史的车轮已逼近了“世纪之交”。其特征呈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当今世界3年的变化,相当于本世纪初的?98?30年,牛顿时代300年的变化,太阳底下每天都有新东西。身处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中华民族和中国青年学生如何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不啻为一个富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问题。要跟上形势发展,就必须认清形势、研究形势,因而就离不开形势教育。
第二,从青年学生的祜神文化需求来看,形势教育课不可或缺。当今高校学生正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的思思政治索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乃至身沐索质的优劣好坏,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今后的亊业和人生道路,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大业的成败,摆在青年学生面前的一个理论的和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人和环境乃至外部世界的关系。这就必然触及形势问题。青年学生不仅需要各种相关的具体学知识和能力的强化,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武装,也同f羊需要熟悉和了解时亊和形势,从而锻炼观察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笔者在同教学对象的接触中,常耳闻“我们太闭塞”的抱怨声,有的学生甚至对整天学外语和计算机的现象不以为然,他们担心有“上课机器人,下课木头人”之虏。今非昔比,“两耳不闻窗外事”早已成为历史,“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盈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形势教育不就是专题讲授有关国事、天下事的课程么。形势教育课的作用就在于要及时提供和传播国事、天下事的有效信息,力求系统、全面、新颖,重点突出;它要积极阐释国事、天下事中的热点问题,力求鞭辟入里,探寻并揭示规律性;它要切实开辟观察和分析国事、天下事的正确导向,有助于青年学生确立健康、崇高和奋发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三,从思想理论教育的整体功能来看,形势教育课不可或缺。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修养课是以基本原理构筑起概念、范畴、观点的逻辑植架,进而形成授课系统的。当然,该系统内的各门课程各有特点,以《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论性最强。但不管怎样,理论课和思想修养课都属于以理论为轴心的课程,而形势教育课则不同,它是以实际为轴心的课程,即围绕客观实际,以专题形式展开自身的授课系统?尽管形势教育课还没有定型,相对而言尚未形成规范性较强的体系,但它仍然自成一体,完全可能作为思想理论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存在和发展完善。也许会有这样的设问,理论课和品德课不也联系实际问题吗?此问固然不错,但理论课一般只能是提纲挈领的抽象和概括,而形势教育课则完全可以把实际问题列入授课专题,进行全方位、近距离、动态化的反映,展开较为充分透彻的分析。富有成效的形势课一定能以其特点同理论课和思想修养课相互配合,各施所长,从而使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整体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一般地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讲授是从理论到实际问题,而形势课则是从实际问题上升到理论。学生经过这种双向的反复,就能较好地循着科学的认识发展,思路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日臻成熟?
二、关于形势教育课效果的思考
不少教师都感到“形势课难讲”,不易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效果的好坏,其因素较为复杂。笔者经过实践和思索,觉得至少可以归纳出下列三种因素:
第一,教学效果同形势课变化度大、涉及面杂的特点有关系。形势课的时效性强,综合性也强。因为客观形势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以此为反映对象的形势课势必讲究时效性。替如一个重大问题需要及时列入专题进行讲授,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和资料积累,一时难以构织背景材料和线条轮廓;又如一种社会热点和学生思想的兴奋点在形成之前很难准确预料,而一旦错过时机将失去讲授的价值。与此相联系的就是综合性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形势课的内容很难界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伦理、国际关系等无不涉及,正可谓包罗万象。这种变化度大,涉及面杂的特点,用一句哲学语言来表述,就是时空条件的不确定性。它需要教师具有深刻的洞察力、统揽全局的综合能力,富有弹性的思维张力,敏锐的感悟和广博的知识面。那种认为形势课不需要多少学问,只要凭着报纸加文件就能应付过去的看法,实在是一种皮相之见。
第二,教学效果同形势课是否具备深刻的理论支撑有关系。有种编见,认为形势课无理论可言。其实,形势课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形势课是以实际问题为轴心的课程,表面看是种种事实和现象的罗列和展开,但究其深层则离不开理论的内核。形势课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寓理于事,以事论理的?际问题五花八门,社会现象形形色色,讲丨卜么,不讲什么,怎样讲,都有一个理性的筛选问题。它要求选题正确,观点简洁鲜明,论证富有逻辑。否则,就是一大堆事例的简单堆积,事例再好,也只能像断线的珍珠,无法真正体现U:应有的功能。再说,如果仅停留于“现象”,而没有达到对“本质”的理解和把握,那是十分浮浅的。只触及“现象”的形势课,充其量只能过得去,根本不可能过得硬。
第三,教学效果同形势课是否具备丰富生动的语言表述有关系。形势课往往靠形象说话。在课堂语言表述上,同马克思主义理论
课相比,后者往往是论述和阐述,前者往往是描述和叙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形势课的语言要求更高。特别要指出的是,形势教育—般没有教科书,学生很难作一番思维预习,也就很少受到现实规范的束缚,全看你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能否作充分的语言发挥,把学生吸引住,把他们对课程的接受度调节到最佳状态。如果说讲授基本理论的课程由于抽象性强而容易枯燥,尚情有可原,那么,,以社会生活为基本内容的形势课,一旦乏味就很难说得过去了。教学规律启示我们,语言是思想的衣裳。一门课程的效果,同授课语言的表达有极为密切的关联。笔者认为,形势课的语言,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简洁流畅,尽量口语化。二是抑扬顿挫,讲究节奏。三是生动活泼,诙谐幽默。讲课的语言美,首先是通顺,进一步则是富有幽默感,有幽默感的语言常常能调动学生听讲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如旁证博引成语典故,有利于节省时间,活跃思维;适当使用一些经过筛选的顺口溜和俚语,生动形象,有助于加深听者印象。形势课的教学应该尽量向演讲的方式靠拢。语言的表述首先应考虑是否具有鼓动性、吸引力和感召力,否则,即使内容再好,也难以使学生入耳、入脑、入心。
三、关于形势教育课内容和方法的思考
形势教育课既然以实际问题的分析为主,它的教学内容不断变化和调整不足为奇。但变勃性较大并不意味着形势课没有稳定性的一面。辩证地看,形势课的内容是变动性和稳定性、综合性和重点性的统一。它的稳定性和重点性,表现在始终如一地强化主旋律上,这就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在三者关系中,又必须以社会主义为基础、为核心、为统帅。因此,讲课的内容尽管千变万化,完全可以因时事而异,因问题而异,但又“形散神不散”,始终围绕着一个目的,即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此而积极发挥宣传、稳定和鼓励的作用。形势课的选题和讲授,必须是有利于主旋律的增强而不是削弱,更不能干扰、背离主旋律。这就是变中的不变,综合中的重点所在;另一方面,不变中亦有变,重点也离不开综合。这就是善于把主旋律的精神渗透到各种具体丰富的实际专题中去,使之有机融合,而不是表面化、标签化和口号化。形势的发展和育人的功能,要求形势课较好地掌握并运用变与不变、综合与重点的辩证法,既坚定不移地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又不失时机地更新教学内容,两者彼此促进,相得益彰。总之,形势教育课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奉献与索取,个人与社会、继承与创新等一系列关系,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直观,在成才的过程中添加带有新世纪印记的思想素养、文化素养和科学技术素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好的形式能够对内容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形势教育课固然要讲究以理论逻辑的力量折服人,更要讲究以情感人。丰富的内容应该通过典型的形象和多样化的形式加以体现。据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就显得十分重要。影视声像等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取得突出成就的名人的现身说法,走出校门、面向社会的各种参观、考察和调査,某个专题的演讲、辩论、座谈等等,都可以交替实施,各展其长,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今是一个革故鼎新、气象万千的时代。各个领域的工作都在力争上新台阶,我们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改革和完善高等学校的形势教育课而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
作者:上海电力学院李家珉
第2篇: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近年来,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在紧密结合社会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实效性欠缺、学生认同感不强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欠缺的原因分析
1.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牵头负责,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形势政策教育教学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健全,往往是由学校宣传部门牵头负责,学生工作部门直接参与,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以及教务部门较少参与。由此容易导致形势政策教育教学工作在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上缺乏必要的支持,成为独立于学校教学工作以外的“教学工作”对于具体承担形势政策教育教学工作的院系而言,由于缺乏统一要求和业务指导,往往也是各自为政,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随意性较大,导致形势政策教育的实效性不甚理想。
2.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够充分。《通知》提出“要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要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该课程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考核工作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安排”但对照〈通知)要求,目前形势政策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整体水平还较为欠缺,这主要还是因为“部分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学工作还未摆上工作日程,在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需要加快形势与政策。
教育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比如由于形势政策教育教学工作未纳入教务系统管理,往往由院系学工系统自行安排,在当前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很容易与正常的教学安排发生冲突,往往形势政策教育教学工作只能服从教学工作,影响了形势政策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又如考核工作缺乏统一明确的要求和安排,尤其是考核结果不能进入教务系统,2个学分的要求得不到有效落实,导致考核工作“人人都负责,人人都不负责”的尴尬局面,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缺乏必要的重视。
3.教学科研水平亟待加强。《通知》提出“要建设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但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有待加强,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创造性不足,也不够规范”如今不少年轻的学工干部担任了授课工作,但由于自身阅历相对欠缺,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加之不少学工干部所学的专业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类,其形势与政策的理论水平不够系统深入,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难以给予正确的讲解和疏导,导致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较弱。同时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科研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和投入,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工作者缺乏相应的平台开展研究工作。而没有相应的科学研究的支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水平也就难以
二、提升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应坚持的原则
1.在价值目标上坚持“主体需要和客体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价值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能使思维达到正确认识的思想武器和科学工具,实现主体需要和客体发展的有机统一,是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科学认识和实贱以满足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内在使命。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介绍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历史、文化、教育等社会各领域客体发展的宏观形势和微观动态,更要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政治导向、理论导向、价值导向、心理行为导向功能,指导学生科学认知、科学分析、科学实贱,从而认清国内外形势,把握现实社会的内在规律,掌握分析形势的原则与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化为科学的方法论,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形势的有机统一。
2.在内容体系上坚持“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统一”的原则。形势与政策教育由基本理论、基本形势与政策、当前形势与政策、社会热点问题等四部分组成。其中前两部分是相对稳定的内容,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教材体系建设中的基础和重点;后两部分是变动部分,是这门课的亮点与特色。所以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体系是处于相对静态又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这就要求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部门和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系统性,又要考虑时效性,一方面坚持用科学、稳定、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来把握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预测国内外形势的基本趋势;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实际,针对形势发展的实际,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始终保持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时倶进的状态。
3.在教育方式上坚持“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在内容体系上的稳定性与动态性导致教育方式上的规范性与灵活性。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有明确的课时、学分、考核的要求,要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要求推进课程建设,要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地进行教学管理。但同时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思想性、动态性、针对性等特点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不可能完全采用其它课程的教学模式,所以《通知》明确提出“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4.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大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在坚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选择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主体需要与社会各领域的客体发展有机统一,使形势政策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才能真正激发广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形势与政策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三、提升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1.完善组织架构,推进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高校要按照《通知》的要求健全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组织架构,形成领导有力、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又相互配合、制度健全、运行顺畅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在课程编排、质量监控、考核评价、师资队伍等方面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效能。云南师范大学成立了“由主管意识形态的副书记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即相关院系为成员的形势政策课改革与建设领导小组,设置£形势政策’教育教研室,下设各版块内容教研组,统一分层配备教学秘书,实现统一研宄、统一排课、统一管理的各相关职能部门及教学院系齐抓共管、横向联系、纵向分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力推进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施,取得明显实效,其做法值得借鉴。
2.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科研水平。首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力求做到系统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形势报告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目前许多高校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贱中探索出了“专题式教学模式”“栏目品牌化教学模式”“两轮两轨制教学模式”1+1教学互动模式”以及实贱教学法和网络化教学法,取得了明显实效,可借鉴参考使用。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形势与政策课老师的遴选培训,注重传帮带,通过集体备课、授课观摩、讲课比赛等形式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考虑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更新快、备课难度大的特点,学校要在教师工作量计算、课时酬金等方面充分考虑。再次要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科研工作,学校要出台政策、加大投入、搭建专题研宄的平台,鼓励广大授课教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科学研宄工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提升教学水平提供支撑。
3.拓展教育空间,发挥多渠道教育功效。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在优化主渠道、主阵地建设的同时,要拓展教育空间,发挥多渠道、多阵地的教育功效。首先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育空间,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北京工业大学在实贱中“订购相关时事宣传的视频光盘,在校园网内开辟形势政策课视频下载专区,将权威媒体制作的节目,如最新形势与政策的报道及热点评述录制转刻成光盘,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下载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并及时运用于教学中”的做法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其次要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实贱性功能,注重通过党团活动、社会实贱、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促进学生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自我验证、自我教育。再次要充分利用好校园宣传阵地的教育效能,要发挥校园广播台、宣传橱窗等各自的特点对国内外形势政策进行及时、全面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氛围。
4.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提高广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是提高实效性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要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确定形势政策教育的重点,抓住学生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寻找到学生思想需求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其次在教育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选择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教育过程的互动性和实贱性,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再次要坚持教育与服务的统一,形势政策教育涉及领域宽、内容广,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个人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既教育人、引导人,又关心人、帮助人,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认同感,把教育目标与学生个人自我成才目标结合起来,实现教育内容与服务学生发展的有机统一。
作者:虞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yjx/5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