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教学
现代文阅读是语文高考考查的重点。作答现代文阅读理解试题,既要立足知识,又要讲求规范;既要总结共性,把握规律,又要寻求个性,因文制宜;既要宏观把握,又要注重细节;既要善于置身文境,披文入情,又要“冷眼旁观”,客观评析。 现代文阅读是语文高考考查的重点。
掌握一定的现代文阅读应试策略,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应试成绩,而且可以将其运用到日常阅读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
一、立足知识,讲求规范
1.夯实知识基础,力求言之有物。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必须掌握和积累一定的文本阅读基础知识,这是学生解答阅读理解试题的根本,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如文学类文本中常考的各类文学体裁及其基本特征、核心要素,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学生必须明确各自包括哪些手法,这些手法中哪些属于常考、易考的。
同时,对每种具体手法的定义、特征及常用模式乃至典型例子都应了然于胸
高考所涉及的现代文阅读题材虽然有大致趋向和总体限定,但具体内容千变万化。不断夯实文本阅读的知识基础是应对各种变化的根本方法——不论考查的文本内容如何变化,学生总能依托知识的根基寻求应对之策。
现代文阅读考查面虽然很广,但有内在的知识体系和具体考查点(试卷采分点)。在语文考试中,对阅读知识的掌握集中体现在运用专业术语答题上。许多学生在语文考试中有这样的体会:自己作答内容所表达的意思与其他同学的答案基本一样,但得分低很多,出现“得势不得分”的现象。究其原因,往往是未用专业术语答题所致。学生在作答试题时,要尽快从个人知识储备中找到对应知识点,并用术语准确表述,才能取得较高分数。
2.善用方法技巧,力求规范严谨。
高考现代文阅读所设主观题既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更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答题规范程度。解答主观题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力求规范严谨、言之有序,做到准确、简明、连贯、严密、得体。首先,应分清主次,按核心内容、次要内容、补充内容依次作答,不同要点之间应标明序号或分隔符号,以示区分。
其次,要做到书写工整,书写是语文主观题的“门面”,虽然不直接计入试题总分,但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学生的得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考实行网上阅卷之后,试卷由纸质改为图片通过电脑呈现在阅卷老师面前,并可实现自由缩放。受到视觉因素影响,学生书写的优缺点往往会被放大。学生要高度重视书写因素并坚持训练,即便达不到美观漂亮,至少也应清晰工整。
再次,作答前应深思熟虑,“胸有成竹”。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设有固定答题区域,个别修改无伤大雅,一旦大面积出错,要修改就非常困难。网上阅卷时,时常遇到学生答完题后又全部删涂、重新作答的情况,导致整个答题区域凌乱不堪甚至再无可写空间而白白失分。学生在作答时,一定要预思内容,想好再写,养成思定而动的良好习惯。
二、总结共性,把握规律,寻求个性,因文制宜
高考现代文阅读有共性,如所涉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章的体裁基本稳定;各类文本考查题型及分值基本稳定;各题目考查重心及相关知识点范围基本稳定……同样,高考现代文阅读也有个性,如每篇文章的内容始终变化;每种题型中考查的知识点总在变换;每年,总会在原有出题方式、出题类型的基础上寻求适当变化和创新……
对学生而言,了解并掌握试题共性,把握其规律,在面对新题时,可以轻松解决一些简易问题或常见问题,取得相应分数,并能有效节省时间。但高考现代文阅读大多数题目均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具体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总结共性的基础上因文制宜,具体分析,探求其个性。
如高考全国卷所选实用类文本阅读,近几年多以人物传记为主,且选材导向性明显。多为矢志钻研、勇攀高峰的科学家,潜心治学、力求深广的学者,立德树人、远见卓识的教育教学家,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业界楷模,等等。他们身上有很多共性:均在相关领域成果丰硕、功勋卓著,均是勤奋努力、意志坚定、敏于为事,勇于追求才取得辉煌成就,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家国情怀,值得我们钦敬……把握这些共性,既对学生做题有借鉴参照之效,更对他们的人生成长有价值引领之益。同时,学生要考虑传主人生道路的个性,使所答题目不是脱离文本泛泛而言,而是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句有所指。
三、大处着眼,宏观把握,小处着手,注重细节
现代文阅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综合、鉴赏探究的能力。既涉及对文章的宏观认知,又涉及对细节的微观把握。
分析关键字词的含义,常涉及其所在句子、段落或篇章的语境;探究关键句子的意义或作用,往往需结合上下文乃至全篇理解。学生在做题之前,要树立宏观意识,从大处着眼,了解文章脉络、背景、基本观点、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倾向等,在对文章有整体认知的情况下考虑细节,避免张冠李戴、以偏概全。
在对细节的把握上,要充分考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清因果、条件、程度、范围、是非、主次、时态、对象等具体要素,才能辨别同异对错,有所区分。
宏观把握,可以保证方向,明确范围;注重细节,可以精确理解,深入探究。二者相结合,才能使现代文阅读提取信息不重不漏,理解概念不偏不倚,赏析文章有的放矢,才能提高解答的准确性。
四、置身文境,缘景明情,同理共鸣
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实际上是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实现读者和作者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解答高考阅读理解题目的过程,就是读者、命题者与作者相互对话、合心统理、寻找共鸣的过程。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要置身文境,换位思考,站在作者或命题者的角度思考相关问题,了解作者情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当我们转换思维视角和身份角色再阅读文本时,一些原来毫无头绪的问题会相对明朗而容易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置身文境、寻找共鸣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意,但由此衍生出来的其他思考则应暂且搁置,以免影响答题思路。一些学生在现代文阅读时,遇到与自己的经历十分相似、观点高度契合或情感有较大共鸣的文章,有时会沉溺于文章不可自拔,不仅浪费答题时间,而且影响整体发挥。因此,解答现代文阅读,既要能深入文章,与作者、命题者沟通对话,又要能跳出文外,善于“冷眼旁观”,方能客观评析,全面鉴赏。
作者:蒋大年 来源:考试周刊 2016年49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yjx/56946.html上一篇:任务导向课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