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教学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批评教育的前提和宗旨都是对学生的关爱、理解、尊重和希望,而不是伤害。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一、教师伦理道德的内涵与批评教育
所谓教师伦理道德,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精髓。无论是传统的或现代的,教师伦理道德概念的内涵是相通的。批评教育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育方式。
如何增加批评中教育的意味,减少它对孩子的伤害?仅有爱心显然是不够的,现实中我们不难找到打着爱的旗号使批评对孩子造成伤害的例子。批评不是一件随便的事,它有一个临界点,人们对它分寸的把握,决定了是维持批评的正面意义——爱护,还是滑向它的反面——伤害,这可能是任何一个为人师者不可逃避的问题。
二、教师不同的批评教育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意图,应该隐藏在毫无拘束的友好氛围中。”
甲乙两位后进转先进的学生同样受到了学校的表彰,成为学校其他学生的典范。可是一段时间过后,他们又都反复犯错误,他们各自的班主任对他们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批评方式。甲学生的老师对他说:“你不得了啦,刚受到学校表扬没几天,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乙学生的老师对他说:“前一阵你进步可大了,学校给了你那么高的荣誉,老师和同学们都替你高兴,你父母也放心了。真希望你能持之以恒,取得更大的成绩……”
结果甲学生对其班主任深恶痛绝,处处和老师作对,学习也越来越差,明显一幅破罐破摔的样子;而乙学生听了老师的话后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反省,他很感激老师对他的肯定,并决定以更好的成绩和表现来报答老师。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两位老师对学生都是进行批评教育,但两种不同的批评方式却得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效果。甲的老师虽然也是为学生好,但他过于直接的批评中明显带有讽刺打击,从而使学生一蹶不振,自暴自弃。乙的老师却寓贬于褒中,采用委婉含蓄的批评方式使犯错误的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含蓄的力量。每一位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从接受师范教育时就知道“学高为师,身为正范”的职业道德要求,而且,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道德规范要求是高而严的。
三、教师不同的批评教育效果产生的原因
申志远先生曾经在一书中写道:“情绪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最浅、最直观、最不用脑筋的情感反应。它往往只从维护情感主体的自尊和利益出发,不对事物做复杂、深远和智谋的考虑,结果常常会使人处在很不利的位置上为他人所利用。”
某日,某中学校园内发生了一起砍伤事件。一名初一学生,被老师批评后不服气,“请”来社会上的哥们儿A到学校,将老师砍了10余刀。案发后,两人欲翻墙逃跑,但被紧追上来的另一名老师抓住,并报当地派出所。
类似于这样的新闻我们可能都有听说过。有一些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怨恨、抵触等消极情绪,轻则表现出自卑、情绪低落、故意与老师作对等抑制性反应,以示不满;重则出现出走、破坏、报复、轻生等过激行为。
树怕剥皮,人怕伤心。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批评是一剂苦药,有时是一剂学生不得不服的苦药。这剂苦药包含了教师多少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和无奈心情,但这苦心并不一定能够被学生体察到,反而一不留神会伤了学生的心。
因此,为了尽量使批评不伤到学生的心,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一方面,教师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犯错学生的态度和心理变化,要
根据其态度和心理变化的状况而适时调整批评的策略,要以变应变,灵活准确地把握批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批评取得最佳效果;另一方面,批评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改正错误,批评后我们还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向学生表明为什么要批评,为什么要这样批评,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并进行有意识的观察、辅导。
教师的批评教育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要发挥师德方面的榜样示范作用,让教师在师德方面,“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四、如何提高教师批评艺术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年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⑤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在语言上,委婉含蓄,简明扼要。教师在批评学生时,用平和的心态热情的和他们谈心,含蓄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多肯定鼓励性语言,减少否定式批评,要理智地把握自己的情绪,从而和学生建立默契的关系。批评不等同于打骂,批评时要诚恳、要有善意,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在行为上,老师与学生平等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应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与学生面对面,隔着一定的距离,侃侃而谈。批评不是主人对奴仆的训斥和责备,不是为了让学生变得沮丧,而是师生之间在思想上的互相沟通。平等的姿态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也更利于师生间的沟通。
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否则,教师不仅会丧失威信,甚至有可能失去教书育人的资格。杜勃留波夫曾经说过:“如果儿童的怀疑涉及到教师的师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为不幸了”。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yjx/57364.html上一篇:教育当中的不抛弃 、不放弃
下一篇:关于教师的威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