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教学
1 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是一个集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专业。C语言是一种经典的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信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作为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为以后的程序设计系列课程打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为学习C语言的基础语法,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编程思想,能运用C语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程序设计做好铺垫。因此,C语言课程的学习效果对学生以后的程序设计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在C语言教学实践中发现存在诸多问题。
1)课程本身的难度较大。在C语言学习中,有不少学生感觉学习难度较大。C语言涉及的概念、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容易出错,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困难,不同程度产生畏惧心理[1]。而且上课时,学生如果走神了就很难再跟上教师的思路,由此影响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2)C语言基础差距较大,在授课过程中表现明显。文海英[2]同样提到C语言基础差距较大。基础差的学生没有接触过电脑,甚至不知道上档键是什么,很难理解C语言抽象的概念;基础好的学生对程序设计已经了解,甚至编写过程序。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经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知识,还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4)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C语言对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信管专业学生文理科背景都有,而文理科学生的思维差距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顾及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做到因材施教,会给教学增加很大难度。
如何组织C语言课程教学,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成为专业课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文海英[2]针对所在学校,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机实践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张素芹和吴连生[3]对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C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结合信管专业学生的特点,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机实践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和实践。
2 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所采用的师生互动方式和有关措施——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分为理论部分和上机实践部分。C语言知识点繁多,按照目前的课时设置并不能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人的学习习惯,如果目标明确,会更有动力,更容易吸收新知识。理论授课中,教师采用并总结出基于案例教学的“问题(Question)—理论(Theory)—算法(Algorithm)—实践(Practice)”(QTAP)的教学方法。
第一步,总是以一个具体问题开始,让学生有明确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步,导入理论知识点;
第三部,为了使逻辑更清晰,考虑的问题更全面,需要建立相应的算法,比如查找算法、排序算法;
第四部,完成程序,学生上机实践,解决最初的问题。
程序运行带来的成就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程序设计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理论授课中,教师特别注意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和锻炼。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设置众多交互环节改善课堂气氛,以有趣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3 教学内容调整与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曾做过多次内容的调整(见表1)。通过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高中时并没有学习过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刚接触C语言时有些困难。因此,在讲授C语言语法之前,通过增加计算机基本结构、程序生命周期知识并和实际的案例相结合,增加知识的直观性,提高学习兴趣。
在授课过程运用精讲多练原则,相应的教学内容要整合和紧凑。如去掉“副作用”的概念,指针部分对于文科学生的学习有较大难度,通过具体案例详细讲解重点内容,通过多次重复应用达到强化的目的。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微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炙手可热,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已经遍地开花[5]。
C语言是一门经典课程,有必要建成为视频课程,让学生通过公开视频在线学习任选部分的教学内容。
4 上机实践探索与实践
C语言程序设计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上机课时从24学时调整为48学时,并配有一周的综合实践学时,与文献[3]相比更加注重实践。学生通过上机能够逐渐学习C语言语法,领悟程序设计思想,感受程序运行结果的成就感。如何有效运用这48学时,教师在实践中进行了多次尝试。
第一个方案:上机为二学时一次。在实践过程发现二学时内,多次不能完成预计的任务量,验收任务基本只能通过提交程序的方式,在当堂课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沟通,对提交的任务指出错误并给予修正意见。
第二个方案:上机学时为四学时一次。时间充裕,基本可以满足在当堂课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进行沟通。然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有部分学生会不太适应连续四节课,可能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
第三个方案:前四次上机为两学时一次,后10次为四学时一次。这种调整能让学生在最初接触C语言时就上机尝试编写程序,减少抽象概念带来的学习困难,也能在学到一定知识点后完成较复杂的程序设计,教师还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指导和考核工作。
上机实践是以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的,每次上机都会有明确的题目,上机内容从基础语法、输入输出的训练到用循环数组解决一个完整的问题。教材案例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板,在教材案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任务,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如数组查找的程序,教材中是在一个数组中查找一个数字是否存在,返回的结果是存在或不存在。进一步要求学生查找某个数字是否存在,并且存在几个,分别在什么位置,该如何编写程序。为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实践中会加入一些C语言竞赛的题目,进一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与理论配合的上机实践,还设置一周的C语言综合实践,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理论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综合实践中,采用分组(3~4人/组)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成果以小组汇报、教师提问的形式进行验收。
5 结束语
针对信管专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基于案例的QTAP教学方法,精讲重点内容,设置符合认知习惯的知识顺序,加强上机实践的管理,对C语言程序设计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研究与实践,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6.
[2]文海英,粱小芝.《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2(4):50-52.
[3]张素芹,吴连生.独立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4):21-23.
[4]闫会娟,曲翠玉,王举.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09(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