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摘 要】他生活在宋室南渡之后的偏安时期,一生都在飘泊羁旅之中度过,终身未仕,过着游走江湖、倚人而食的清客生活。白石一生交友甚众,据夏承焘考证,与之交友者共有107人,而对其的政治态度、文学创作、生活道路等有重大或直接影响的有萧德藻、杨万里、尤袤、范成大、朱熹、辛弃疾等。这些前辈和朋辈都具有爱国思想,在政治上力主恢复,品行上注重节操,且其本身也是大诗人,在文坛上也多有名气,自不同于附庸风雅者。
【关键词】姜夔,清客,酬赠诗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99-01
姜夔,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自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约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卒于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
他的父亲,曾做汉阳县官,姜夔时年九岁随侍在侧,十四岁,其父死于任上,后夔倚姊居汉川之山阳村。姜夔三十二岁,他的叔岳父萧德藻(号“千岩老人”)约他到湖州,在湖州生活了八九年,期间结识杨万里、范成大。到过吴松、临安、合肥、苏州、金陵、绍兴、南昌等地。庆元二年(1196)游历苏州、金陵、绍兴、南昌等地。庆元二年(1196)秋,移住武康葛天民处,冬时又与天名、俞灏等一起到无锡的张鉴处。以后,又移家杭州,倚张鉴而居。嘉定十四年(1221),67岁的白石老人卒于杭州西湖,贫不能葬,吴潜等人葬他于钱塘门外西马腾。苏泂挽诗曰“除却乐书谁殉葬,一琴一砚西马腾。”
对于姜夔,除了对其政治主张的一致外,更欣赏姜夔的出众才华,看重其高洁猖介的人品个性。他们在文学上鼓励提挈,在生活上关怀帮助,因此姜夔和他们的交往固有旅食倚人而不得不颂扬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以“道”之相同而相与“谋”之,故不失其风度、气节。
姜夔本人在其自述中对当时高官名流之赏识自己及折节相交,可谓作了多侧面、全方位的描述。晚年自述:“嗟乎,四海之内知己者不为少矣,而未有能振之于窘困无聊之地者。旧所依倚,惟有张兄平甫。”这也足见至交之难得。
姜夔与这些文坛大师以文节、文才相推许,形成外人所倾羡的文人圈子。比之今日之文学社团、研究会之类的组织关系还要更密切一些。他们相互之间不仅相互传诵作品,提高声誉。而且也时常是一些作品产生的契机,故留下不少酬赠往来作品。如淳熙十四年(1187)以萧德藻荐,袖诗谒杨万里,杨以诗《送姜尧章谒石湖先生》遂往见范成大,姜夔作《次韵诚斋送仆往见石湖长句》:
韵高落落悬甭月,铿锵妙语春冰裂。一自长安识子云,三叹郢中无白雪。范公萧爽思出尘,有客如此渠不贫。堂堂五字作城守,平章劲敌君在口。二公句法妙万夫,西罩来囊中藏鲁玙。只今击乌栖曲,不愧当年驾鉴湖。
杨万里是诗坛前辈,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首句称道诚斋,自谦为“雌蜺”颇为恰当,次句“衡说诗”出《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衡来。匡说诗,解人颐。”以诚斋说诗妙解人颐与其长于诙谐有关。“一自长安识子云,三叹郢中无白雪”,可见在曲高和寡的赞叹中见惺惺相惜之意。接着由杨转而范,“有客如此渠不贫”这是说范成大有杨万里为客,诗赋益富故不贫,实为一时瑜亮之叹,“二公句法妙万夫”之突出句法,又可见薰沐黄庭坚之影响。
绍熙二年(1191),又作七律《送(朝天续集)归诚斋,时在金陵》:
翰墨场中老斫轮,真能一笔扫千军。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军。
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先生只可三千首,回首江东日暮云。
此诗首联称道诚斋诗艺术的高超和笔力的遒劲。颔联写诚斋每逢花朝月夜吟咏不息,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写了形形色色从没描写过以及很难描写的景象,其作诗勤苦以至无所不至,无所不能。颈联说杨诗写得极其巧妙而自然。尾联总结诚斋的作品几乎可与李白相匹敌了。尾联虽推崇稍过,但全诗对杨万里诗风格特色的评价还是十分准确的,所以常常被人用来评价诚斋诗。
如果说这样的诗作更多是文学的切磋琢磨,那么也有表现亲朋情谊的如《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十首,几乎篇篇都流露出“顾念依依,殆不能去”之情。
姜夔布衣终生,甚为清贫,但所交游之人物,皆一时之俊杰,他们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志。姜夔之结识杨万里,得之于“千岩老人”萧德藻的介绍。杨万里评萧是“文学甚古、气节甚高”, 而一见姜夔其诗,又极为推崇,在《进退格寄张公甫姜尧章》诗中评价说:“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推白石作先锋。”其中“更推白石作先锋”,不仅是价值高的问题,而且几乎是占卜式的预言了白石作为下一个时代的先驱者的地位。从这些酬赠诗中我们可以再次感受“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书翰墨之藏,汗牛充栋”的清客诗人——姜夔。
参考文献
1 孙玄常.姜白石诗集篆注[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2 赵晓岚.姜夔与南宋文化[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23108.html上一篇:应该如何解决中学生厌学情况
下一篇:探析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假设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