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成本核算是优化高校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因此,高等教育成本要由政府、社会和受教育者共同承担,而且应以国家投入为主。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育成本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等教育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不断增大。在高校的发展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各个高校的生存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也日益增强。高校要生存和不断发展,就必须提高教育资源的吸纳和利用能力,优化源配置,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而树立成本意识,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教育成本的内涵及特点
(一)高校教育成本的内涵高校教育成本是指高校一定时间内为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是高校在校学生学习期间所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高校的教育成本从教育服务所耗费教育资源的物质形态来看,体现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两大类。教育服务所耗费的人力资源主要有教师、为教学服务的行政工作人员等。物力资源主要包括日常教学中消耗的物料用品和教学用的固定资产。从价值形态上看,主要由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固定资产折旧费构成。从教育成本的负担者来看,主要由政府、社会、学校和受教育者个人承担,因为教育服务支出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学校自筹与创收、社会捐助和学生的缴费等。
(二)高校教育成本的特点(1)教育成本补偿的间接性。高校的“产品”主要是学生,而高校培养的学生既是维持生活需要的消费主体,又是教育经费耗费承担的客体。同时“产品”还具有阶段性。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已经有了必要的中小学教育成本,把这种“在产品”经过高等教育进行再培养,达到“产成品”之后,投入到用人单位,服务于社会,使本身具有的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劳动进行转化,通过税收或其他方式上缴国家,然后再通过国家统一的财政拨款,使高校的投入得到补偿。(2)教育成本计算的不确定性。首先,从外部环境看,教育活动是一种协作性很强的工作,高校“产品”的制造过程决定了需要全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协调发展,其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社会结构等方面,这些方面的投入无法计量也就无法计入成本,决定了其成本计算的不确定性。其次,从高校看,学校的一些教育成本支出,虽然大多都能正确界定出准确的数额,但有些部分要准确计入成本是很困难的,如科研成本。高校的科研具有双重功能,一是为培养学生而进行的必要研究;二是为社会解决应用性问题所进行的横向科研发生的成本支出,与培养学生的相关性较小。因此,科研支出进入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的数额要进行具体分析。(3)教育成本组成的特殊性。在一般的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绝大多数费用可以明确确定由某一产品负担,其成本构成大多以直接费用为主。而高校教育成本则不同,教育活动协作性强,教育资源共享程度高,由于培养学生的各项投入大部分是综合性投入,如管理人员的工资性支出、土地占用费、基础课实验室以及文化娱乐、公用建筑、图书资料、后勤设施等。共同费用直接关系到教育成本指标的准确性,共同费用的分配标准,原则上应根据待分配额与成本计算对象的相关密切程度确定。但由于共同性费用较多,使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复杂化,按什么标准和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摊至关重要,这都影响到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是一方面教育经费不足,另一方面教育经费在使用过程中浪费较大和效率低下。效率低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建筑设施重复购置、重复建设的情况比较普遍,利用效率不高,存在着隐性浪费的现象;第二,高校行政和后勤的运行成本过高,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沉重包袱。第三,校内运行机制不畅,管理水平较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严重影响着高校资源利用率的提高。通过教育成本的核算和成本分析,找出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加以改进,可以保证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最佳的效益,并推动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从而促使高校的良性发展。
(二)教育成本是确定学费标准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经费基本上由国家全部承担下来,把教育投资视为消费,从而造成高校教育不计算成本,忽视经济效益的状况。随着缴费上学制度的全面推行,学生或家长成为教育服务的购买者。近年来,普通高校学杂费占高校全部教育经费收入比重不断提高。低收入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教育支出已成为沉重负担。因此,学生和家长对教育收费确定依据的教育成本、生均成本非常关心。这就需要高校对教育成本进行核算,学费标准要参照生均成本确定。准确的教育成本数据是高校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的基础。
(三)教育消费者要求了解教育成本数据随着高校缴费上学制度的普遍实行,高校收费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与这些对准确的教育成本信息的急迫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育成本研究和应用薄弱。多年来,人们得不到教育成本的数据,要么是教育经费统计数据,要么是抽样调查数据。众所周知,教育经费与教育成本在内容上有很大不同,而抽样调查也不能得到系统而准确的教育成本信息。而要得到准确系统的教育成本数据,就必须实行教育成本核算,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满足学生及家长了解教育成本的要求。
三、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现状
我国虽然早已提出教育成本概念并进行了教育成本方面的研究,但学术界对教育成本概念的确切内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教育成本核算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进展缓慢,没有真正确立教育成本核算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地位,没有真正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成本核算体系。
作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主体,高校的成本核算意识谈薄。在高等教育成本投资的各分担主体——政府、高校、个人及家庭中,高校是进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主体,其行为直接决定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的进展与实施效果。但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高校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的积极性,缺乏成本效益观念,缺乏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动机。在日常业务活动中,不仅不注重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而且还有教育成本最大化倾向。另外,成本概念界定不明确。在对高等教育成本的研究和探讨过程中,与教育相关的成本概念有很多,如教育成本、教学成本、高等教育成本、高校教育成本、机会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等等,不同的成本拥有不同的内涵,相应地其外延也不同。因此,在高校教育成本研究过程中,正确界定与教育相关的成本概念,对合理划分成本核算范围、保证高校教育成本测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专家及学者在对高校教育成本进行研究或探讨时,成本概念界定不明确,不仅使我国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四、优化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建议
(一)强化预算管理,增强办学成本意识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它既是高校年度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也是高校进行各项活动的前提和根据。预算管理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指标控制的原则。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学校的各项经费,同时划分财权,由学校和校内各部门进行分级管理,各部门对学校下达的预算经费进行统筹安排和使用,并通过制定各种项目指标,进行事先、事中和事后控制。二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即编制预算要积极稳妥,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不搞赤字。三是大收大支原则。即学校的各种非专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总体预算,各项支出按经济性质、用途和内容进行归集,统一管理、统一核算。支出预算中的很多经费和成本支出项目既要配比也要合理,还要考虑效益。教育成本与支出预算是紧密联系的,在支出预算执行中要核算与控制教育成本,并把执行预算作为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建立健全适合高校的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及配套核算体系多年来高校教育资金大都归学校部门统一管理,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已由只注重社会效益的纯事业单位,转变为既注重社会效益又兼顾自身效益的半事业、半经营性单位,学校内部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而目前还没有制定关于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制度及核算准则。因此,尽快建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并将成本核算制度纳入高校日常管理制度范围,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提供制度保证。另外,还要明确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范围、核算对象、核算周期及核算项目以及可以细分的项目,使成本核算对象化。
(三)建立并完善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成本核算与控制的考核与评价是通过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或预算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的过程,也是检验成本核算与控制是否达到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成本评价控制指标体系,以保证评价工作公正、合理、有效果。
————
参考文献:
[1]于敏:《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2]褚珊、厉洪:《浅谈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核算》,《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2期。
[3]梅强等:《关于高校成本核算的会计学思考》,《教育与经济》2005年第2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23145.html上一篇:浅析教育管理方法体系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