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新诗写作是新诗教育长期以来不曾涉及的领域,久而久之,教师不会教,学生也不会写,以至于当部分省市的高考作文对诗歌文体解禁之后,仍不能改变评卷老师的偏见,甚至没有几位老师能给予专业公正的评判。所以有学者指出,“自20世纪中叶以来,我国的诗歌写作教学出现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空白期,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新诗的发展。要想恢复和发展我国的诗歌事业,必须先从恢复我国的诗歌写作教学制度开始。”①这样的论断或许夸大了学校新诗写作教学的功能,但足以提醒我们重新认识新诗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本文主张对写作课程进行重构,将新诗写作训练纳入写作课程,目的不是使人人能写新诗,更不是为了拯救现代诗歌创作的衰落现状,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受能力,尽可能回到诗歌写作的“场景”中去。现代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是人的语言智能的典型展现,经常学习写诗能够提高人的语言智能,开发人的智力。新诗写作课程还具有现实的价值,即通过写诗练笔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相关文体,如散文和小说甚至议论文的写作。只有这样,新诗写作训练才能融合到现有的高考备考体制之中,才能平衡理想与现实,被广大一线教师接受。依据前文所述的课程整合与重构思想,新诗写作课程拟从译诗(将古诗译为现代白话诗)、仿诗、诗化思维三个方面具体展开。
一、以诗译诗,融合读写
译诗这种训练方式很早就被视为学习诗歌写作的一种途径。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卞之琳、冯至和穆旦三位都曾集诗人、翻译家的身份于一身,他们把译诗和创作结合起来,使传统和现代相融合。
本文所说的译诗并非指对外国诗的跨语言翻译,而是指中学生将中国古诗译为现代白话文,并且在翻译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现代诗歌语言技巧的运用。其实诗歌改写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有比较多的尝试,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有过把一首古诗改写成小故事的体验。然而“诗的内容必须通过它特定的形式传达出来,即使用流畅优美的散文把原诗翻译出来,那结果还是并没有传达出诗的内容,发挥不了它原有的感人力量。”②中国新诗中蕴含着众多古典文化传统,以现代诗形式译古典诗词,既能激发学生在译的过程中深入研读古诗,突破语言阻拒步入诗境,又能在写的过程中感受语言运用的技巧,体验诗意的表达。学生借助教师讲解和工具书读懂古诗,并在融合古今的译诗过程中激活思维,体验再创作的乐趣。
1.忠实原作,以写促读
要改写一首诗,首先要看得懂这首诗,要能欣赏分析这首诗。改写不是脱离原诗的语言和意境,而是建立在充分理解诗句文本基础上的演绎,是一种“带着镣铐的舞蹈”;改写也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改写训练之前,应该明确一些基本的原则:一是知人论世,不妄加揣度。改写之前,应引导学生对诗作创作的时代特征和诗人当时的处境状况做一个简单的了解,防止无端猜测和异想天开的解读。二是坚持忠于原作,不借壳上市。译诗首先是对原作语言准确理解,除了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还应该懂得一些基本的古诗句法结构技巧。比如:古文的词类活用现象,古诗的语言倒错现象,古诗的大量留白特征等等。
初学译诗时可采用这种形式比较保守的方式:保持原诗的句子数量和基本结构不变,只作部分的扩充,押与原诗大致相同的韵。
如对《诗经·蒹葭》的改写,琼瑶的《在水一方》就是很好的范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以此原则指导学生进行古诗今译,以下为两个训练实例:
白居易《花非花》译诗,“我想你不是花/你却开在我的春梦里/乘夜色而来/我想你不是雾/你却朦胧在那片朝霞里/天露微光变去/可叹春梦短暂/可惜朝霞幻灭/皆无觅处”。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译诗,“秋风萧瑟/大洋边/峰峦绵绵/挡住了我眺望的远方/兀峰座座/似冰冷的锋芒/于这凛冽的寒风/将我的愁肠/寸寸割断/怎得蒙佛光化作千千万万/散上峰头/再细细望那可爱的故乡”。
读懂读通而激发写,写出味道而深化读。这样融合读写的训练才能立足于中学生实际,获得多重价值。反之,像流行歌曲《涛声依旧》那样化用《枫桥夜泊》的诗句,完全抛弃原作的情感内容另起炉灶,往往会导致学生不着边际的胡编乱造,助长跑题思维,不是我们现阶段译诗训练所主张和赞同的方式。
2.展开想象,展现趣味
有一定经验后就可以自由灵活一些:只忠实于原诗的构思和基本内容,在句子数量、结构、押韵等方面根据需要可以有较大变动,不拘一格。忠实原作并不等于只能呆板的字字落实的翻译,诗歌的意境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和思想状态,设身处地地走进诗歌营造的艺术情境中去。所以我主张诗歌改写时,应该尽量使用第一人称,以引导自己达到与诗人的情感相通。对于情感抒发比较含蓄的语句,可以考虑变换表达方式,将隐性的诗情显性化。
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前两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可以扩充为:“杨花飘落的暮春时节/我听见了杜鹃的哭泣/可是我的冰清玉洁的朋友啊/你在哪里/你是否已离开那京城/在凄风苦雨里/怀抱无限的忧伤/远涉五溪”③通过扩充填补语言空白,合理地利用想象,走进诗人的艺术世界中,用现代语言形式和现代诗的音节习惯再现古典诗词的意境。这种写法既能忠实于原诗的内涵,也能闪现出个性创造的光辉,不失为训练语言的一种途径,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完全可以做到。以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为例,我在教学中首先进行了抛砖引玉的示范改写,原诗如下:“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译诗示范:“黄昏的边城/战前的死寂/我独自坐在/一座高高的烽火台/楼高百尺/无依无靠/青海湖上/秋风如刀/割伤了孤零零的戍楼/划破了我孤独的哀愁/天地悠悠/牢落不偶/远处的羌笛声声呜咽/那是关山外的一轮孤月/无可奈何/万里之外/金闺梦好/时光难再/我思念的你啊/是否还在/等我归来”。
教师的示范不一定精彩,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改写的原则和规范,有一个比较感性的参照范本,现代诗的形式灵活多变,不必强求学生在格律上和结构上的规范,只要能准确理解词句,把握诗意,有比较符合意境的表达即可。
译诗练习可放在课下完成,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揣摩时间,也给学生相互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话题。往往一篇改写练习布置后,课下就会形成一个诗歌讨论的小高潮,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而课堂展示和评价后,我会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在班级内的语文园地张贴,利用班级论坛和班刊发表,让诗歌改写的热情延伸到课外。录几例学生习作如下:
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改写:
山重重/水悠悠/隔绝了你我消息/信不断/念不绝/却无鸿雁传递/得你信/知你意/亦想梦中相见/病糊涂/魂颠倒/梦里人影络绎/知己,知己/可叹无一是你。
白居易《花非花》改写:
你的脸隐藏在晨曦里/像风干的花朵/雾霭缠绕着你的身躯/一缕又一缕/我在夜半时寻找着你/看见了你/时光咫尺,彩云易散/在破晓时你又将离去/而我们相聚的时光总是太匆匆/匆匆又匆匆/如同清晨的浮云飘向天际/我们的记忆/终究跌入了时间的长河里。
杜牧《早雁》改写节选:
……踢踏的胡马扬起漫天风沙/马铃儿摇动着秋风/撕裂了雁儿的创口/幻想故国的春风不得遂愿/作息在那焦黑的枯枝上吧/那是故国曾有的柏杨虽已归沉寂/不曾想过当今凄惶/……角弓又鸣迷茫里/烟斜雾横风霜云翳/潇湘之地人声寂寥/菰米共莓苔/催雁儿魂归故里/可前方只有沧桑。
由于现代新诗教学的薄弱,学生有创作的热情但缺少新诗写作经验,在古典诗词改写成现代诗的过程中,往往流于散文化。尽管如此,我以为学生毕竟在尝试用现代汉语的形式去模拟、重现一种来自古典的诗意。这无论是对于古典诗歌的传承,还是对于当下新诗的振兴,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仿写诗句,对接高考
写作教学主张个性和独创,而诗歌教学同其他的文学样式不同,很难让学生一下子写出诗歌来。那么我们就先来仿写。时下我们的语文老师往往因模仿而走向模式,人为地造成学生作文的千人一面,或者因新课标主张创新性而盲目地排斥模仿,让创新变成了空中楼阁异想天开。殊不知“一切写作都从模仿开始,未有不模仿而成为大家者;一切模仿都必须有创新,未有不创新而成为大家者。”④对于初学写作的中学生,仿写就像书法绘画者初学时的“描红”,是语言表达的“临帖”,是作文创新的基石。完整的新诗仿写路径应该是:品读——感悟——模仿——创新。在阅读领悟中充分感受诗的形式、格调、句式,积累优秀的语言模式,体会诗人的构思模型。分片段仿写和构思仿写两种方式交替进行,从而达到在仿写过程中对诗文整体和局部的充分认知。
令人欣慰的是,仿写还是高考语文中一个常见的语言表达题型——仿例造句,就是根据题目要求运用相应的修辞方法和句式来表达特定的内容。这种题型不仅涉及语法结构、修辞,而且还关联到语言的连贯与衔接、句意格调的和谐与一致,同时还能检验各种知识的储量与思维品质。它是一种考查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观题,也是语文高考题中灵活而难度较大的题型,而这些应考所需的能力大多都可以通过新诗仿写的训练获得。这就使新诗的仿写训练能够与高考对接,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大的运作空间。
1.片段仿写
片段仿写方法一般采用置换法、逆向法和延伸法。例如,笔者在讲授屠格涅夫的《门槛》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象征这种艺术手法,设计了一个课堂仿写:模仿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的诗句“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写一段话。仿写前,指导学生运用置换法,保留“我想在……”“让所有……”“都习惯……”的语言模式,然后引入了当代青年作家余杰在《火与冰》中的仿句“我想在窗子里/全蒙上帷幔/让所有习惯光明的眼睛/习惯黑暗”示范逆向法。结果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虽然他们此前从无新诗写作的经验,却也写出了许多颇具诗味的句子:
我想在沙漠里/种满大树/让所有习惯荒芜的眼睛/都习惯生命。
我想在帷幔上/涂上颜料/让所有不辨色彩的眼睛/都习惯彩色。
我想在天空上/画满笑脸/让所有习惯忧郁的脸蛋/都习惯微笑。
我想在大地上/建满房子/让所有习惯漂泊的人/都习惯安定。
片段仿写非常符合高考评价方式。例如:2001年春季高考题“模仿下面句子的格式,另写一个句子。例句: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珍贵的昨天?”其本质就是一种置换法的诗句仿写,在把握其“比喻+反问”的修辞特点后:保留语句:“……是……的……,……多少……的……”运用逆向法梳理思路:“漏掉”与“缝隙”呼应,由此可衍生出一系列的仿句:真诚是心的双手,抓住了多少珍贵的友谊?信念是人生的翅膀,飞越了多少曲折的险径?爱是心的火种,融化了多少坚硬的寒冰?
新诗的片段仿写,炼语言、识技巧,不仅培养了初步的新诗写作能力,也提升了高考的应考能力,因此可以得到大规模的推广运用。
2.构思仿写
构思仿写主要是指对结构比较清晰的新诗进行模仿。如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一唱三叹、重章叠韵的结构方式就很适合模仿。
再如《我爱祖国,我爱母语》中的开篇和结尾,“我的母语是热血一般的黄河的波涛/我的母语是群星一般的祖先的谜/我的母语是春蚕口中吐出的丝绸古道/我的母语是春鸟舌尖跳动的民歌中国”“我的母语是一种血缘/我的母语是一种凝聚,我的母语是一种标志/我的母语是一种精神”⑤都可以作为构思模仿的范文。潞河中学某老师就在校庆征文中对这首诗的结尾部分进行了构思模仿:“你是一种血缘/流淌着孔子的仁德/跃动着潞河的脉搏/闪耀着百年的光环/彰显着健全的人格,你是一种链接/天地人在你的教案中汇聚/真善美在你的言行里结晶/打开充满阳光的窗户/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遨游书海/……是一种精神……你是一种理想;…你是一曲壮歌……”
土牛的《落脚德令哈(外一首)》“姐姐,今夜我落脚德令哈,是个错/错在夜色笼罩,错在江南追来……姐姐,今夜我落脚德令哈,不写日记/可翻不过想你的那页”⑥则明显从海子的诗作中脱胎而来。
诗人的创作尚且可以相互借鉴,我们的学生经过这样有意识的仿写训练,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句式的把握、字句的锤炼、情感的寄托和升华。学生在仿写的基础上再进行独立创作,就能够逐渐挣脱藩篱,在诗歌创作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了。
三、诗化思维,优化语言
前文已经提到,新诗写作训练的目的不在于新诗创作,而更多的着眼于训练“语言智能”,形成相关文体写作中的诗化思维。本文所谓诗化思维,就是在非诗歌文体的写作中,为了文章构思和语言表达的陌生化、艺术化和新奇感,对描述对象运用联想与想象,对词语进行或替换或颠倒或仿造的思维方式。
鉴赏新诗,主要依赖鉴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新诗最显著的特点是诗行间的“空白”,联想可以弥补这种“空白”,将孤立的意象融于整体之中,而想象则可以进一步令鉴赏者进入诗歌意境,与作品产生“共鸣”。在中国新诗中,不仅郭沫若、闻一多等人的浪漫主义诗歌有应接不暇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而且艾青、田间等偏重于现实主义的诗歌也都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读者对这些作品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培养和提升联想想象能力的过程。
在非诗歌文体写作中,如果能借助丰富的想象,大胆地联想和想象,就能突破物我之间、时空之间的界限,将人的心灵感受和丰富情感表现出来。这一诗化思维在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中可以进行构思和表达的迁移运用。
例如:2005年高考湖北考生优秀作文《菊花人生》中的一段,“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清闲与旷达!”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再现陶翁的乡居情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一历史的情境之中。
又如:余秋雨先生的《阳关雪》也运用了再造想象,“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
运用想象还可以为议论性文章描绘一些必要的细节。例如:“小小的阁楼里,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椅子上一个伟大而疯狂的灵魂,砰的一声,一颗向日葵在野草蓬生的大地上凋零了,枪口那几缕青烟弥漫,扩散,演绎成了蓝色的星空,没有了灵魂的屋子,就如同一张在孤独绝望呐喊的嘴,无声地,空荡荡地……凡高走了。”⑦
总之,中学的新诗写作教学,既不能像某些诗歌界人士所期望的那样,抱着振兴现代诗歌的目的,去强行推广现代诗歌,因为目前中学现代诗歌教学落后,也不能因为高考不考现代诗歌,新诗不能在高考作文中获得足够认同而舍弃新诗的写作教学。写诗不仅仅是为了练习写作,更是为了提高人的语言智能和开发人的智力。同时,我们也要冷静地看到,“由于现代诗歌文体的特殊性和写作方式的特殊性,如语言上强调诗文有别,思维上太重视形象思维轻视逻辑思维,会影响写作的基本功和基本的文体规范、语言规范的掌握,甚至会影响其他学科,特别是数理化等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的学习。”⑧新诗写作教学应该纳入现有写作教学体系,使之成为整个教学体系中的积极因子,但也不能因此过分要求学生写诗,毕竟中学阶段的写作训练仍应以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为主,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23473.html下一篇: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