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摘要:心理素质教育是中职生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当前中职生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除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外,其它课程普遍存在忽视心理素质教育的倾向。文章从心理素质教育的含义及其与语文课的关系说起,从师生关系、教学内容等多方面探索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心理素质教育;语文课堂;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等。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等个性品质诸方面。每个人的心理素质都是在大脑生理机能的物质基础上,经过后天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教育而逐渐锻炼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确立自我意识,使其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和他人、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相信自己,增强自信心,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其能顺利地步入心理健康发展的轨道。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心理素质教育是中职生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然而当前较多学校和教师没有足够重视。由于中职生年龄不大不小,处于叛逆期,自我意识水平低,不能正确估计和评价自己,因此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心理问题,如:自卑自负、任性嫉妒、无追求无目标、情绪不稳定、抗挫能力差等。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忽视心理素质教育的倾向。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并重的应是对学生健全心智的培养,而开设独立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又受到时间性和教学内容单一的限制,因此,让心理素质教育走进各学科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人的心理素质发展离不开活动,人的一切活动,包括课堂教学都必须有心理活动的参与。但人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内涵的综合体,仅仅通过单一课程无法完成全部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各个课程和教育活动都各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性,能够帮助完善心理素质的培养。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教材和专业特点决定了中职语文课具有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具备真诚乐观、自信自立、勤奋负责、认真自制、感恩合作等优秀品质的服务业人才的特点。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创造性的心理品质和现代意识。语文课本收集了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部分,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语言美于一炉。其教材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便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人生,容易达到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其中的教育目的,这使得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成为可能。
如何让心理素质教育走进语文课堂呢?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包括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学生敬重老师,相信老师的能力等,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在教学、情感上的互动。具有亲和力、幽默感和民主意识,是作为现代教师的要素之一,教师要通过课堂这个窗口与学生建立伙伴式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用微笑的表情、大方的姿态、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和熏陶学生,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平台,这样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融洽和谐的心理环境。学生只有感受到自由、宽松、愉快,没有任何心理压抑和外界强制,才能自主地思考、探索、创新并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打开教学内容的大门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就在于用情打动人,用情感染人,学生通过对文质兼美的文本阅读,可以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蔡起福在《语文教学心理学》中指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一定的情感,能激发起一定的意志行动。”情感影响着认识、意志活动的进行,也影响着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让“情感进入课堂”是我们教学中不懈追求的教与学的境界,只有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他们的心理才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如学习鲁迅的作品《我们是一家人》、《向芨芨草道歉》、《老妪》,可以对学生进行尊重他人,尊重生命,与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学会感恩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安徒生艾青的《礁石》,可以弘扬坚定、乐观、自信的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明白锻炼坚韧不拔意志的重要意义。而教学《我愿意是急流》应使学生了解诗中主人公在爱情上表现出的纯洁热烈和无私奉献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爱情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这对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时,应在学
229
生心里点燃爱国主义情感的火焰,奏响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最强音。
三、打开教学活动的大门
课堂教学活动是多样化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完善心理素质教育。言为心声,言语是传情的最主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激发情感,也可以通过朗读发挥声音的传情功能。教师可以进行范读和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优美的散文、诗歌,在理解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扣住重点语句、段落进行重点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和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感受文章的思想美、情感美、语言美,在共鸣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和思想的顿悟。此外利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演讲或讲故事,天天训练“说”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心理学家发现,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比不同龄人更容易,因此可以在课堂中把教学模式设置为小组讨论模式,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培养合作精神。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形式,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如教学《错号》时让学生表演电话通话的过程,这既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借助电脑的交互功能,将图、文、声、像等多种教学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大语文课堂的容量和信息量,让现代化技术走进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直观的教学形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春夜洛城闻笛》时可以播放《折杨柳》曲,并配乐朗诵,将学生引入艺术境界;又如在教学《黄山印象》时,可让学生看黄山的图片,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用简笔画的形式将一幅诗人与朋友的离别图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
在语文活动中,教师的行为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教师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目光,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在诸多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中,教师应对课堂意外的行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课堂上的进程有时很难预计,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不可能按部就班地照教师备课计划中预期的设计呈现他们的反应,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都会让教师在课堂中面对许多意外。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利用各种突发事件,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寓心育与教学过程之中。如在教学《做个唐朝少年郎》时,有男生突然说:“唐朝的女子穿的衣服都是透明的。”全班哄堂大笑。老师可以顺着这位男生的话,从娱乐、服饰、品茶、饮酒等方面向学生介绍唐朝自由开放的精神风
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服饰文化。
四、打开课后作业的大门
课后作业是语文课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历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实践技能的重要形式,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在产生困惑,解除困惑的循环中,不断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愉悦。适当设计并布置学生完成开放性的课后作业,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的形
230
成与发展。如学习了《做个唐朝少年郎》一课之后,让学生抄写优美词语和引用的诗句,不规定数量和具体内容,完全让学生自由选择和设定,不仅可以让学生培养自主自觉意识,还可以检验其审美情趣与标准,而且学生乐于参与,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又如《离别的礼物》课后让学生自由选择搭档,以小组的形式为课文续写结局。合作交流协同完成课后作业,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前提下,与同伴交流讨论,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有利于学生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交流的技能、技巧,进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打开课外拓展的大门
语文教育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语文活动结合起来,把学校语文教学与外部语文环境结合起来,让他们成为语文教育的有有机组成部分,如联合系部或校团委、学工处举办的全校性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语文老师帮助提高参赛选手水平,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丰富他们的表现经验。
六、打开评价方式的大门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份,既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发挥着促进和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正确的学习评价应该是全过程的,而不应该是只重结果的。只要学生作出了努力,只要学生有不断进步的愿望,他们都应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积极的评价,不仅评结果,还应评方法、评过程、评努力程度,不仅评出学生的过失与不足,还要评出学生的长处和潜力。这样的评价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兴趣,进而迁移为对生活的热爱和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功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对生活产生更多的胜任感和自我价值感;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学生能够学会多角度地、积极地评价自己,在个性上变得成熟起来。
21 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更应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语文这一基础工具学科,又具有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俊红.师专生心路导向.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 例说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6,(5).
[3] 李红霞.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0,.
(3)
[4] 王松泉.论语文教育中的四大关系.新华文摘,1999, (7).
[5] 蔡起福.语文教学心理学.语文出版社,1994.
[6] 赵洪伟,张敏编著.心理素质教育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潘冰冰(1982-),女,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专职教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2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