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张东南
【摘要】我国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利用率比较低,很多体育设施长期闲置,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匮乏的社会体育资源形成了极大的矛盾,如何解决矛盾,将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工作深入到群众中去,本文体育论文进行了一些探索分析。首先从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利用的背景出发进行分析,揭露矛盾,进而提出解决办法,强调社会体育指导在高校体育资源利用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探讨对高校学生开展社会体育指导教学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社会体育资源;群众健身;社会体育指导
一、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利用的背景
(一)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与社会体育资源的矛盾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富足,工作压力的增大,造成了人们身体健康水平的下降,部分人群长期处于身体亚健康状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展转变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花钱买健康,参与健身、体育休闲活动的人数急剧增加。可目前的社会现状却是社会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严重滞后,而城市绿地被不断侵占,居民便利的运动休闲场所也随之减少,这些造成了运动场地等体育资源的匮乏与参加锻炼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高校体育设施及人文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各类综合院校的体育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已经日臻完善,完全具备了举办大型体育休闲活动及开展群众日常健身的能力,同时高校所独有的体育人才优势也是其他社会体育资源不能比拟的。但是这些硬件和软件资源仅仅满足了在校学生的体育教学及锻炼需求,没有得到合理的统筹安排及开发利用,使得场馆设施闲置,体育资源白白浪费。
二、社会体育指导在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中的作用
(一)高校体育资源的特色和优势能够提供优质的群众体育服务
高校体育设施在规模、数量、种类、配备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且其所独有的学术性的人文资源特色,能够在群众体育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必须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放程度,扩大开放程度以缓解群众体育设施不足的燃眉之急;二是开放形式,开放形式主要体现特色和优势定位及未来体育发展的持续性;三是经营管理,体育场馆由事业性、公益性向经营性转变,改革管理体制和完善管理制度,提供多种类的群众服务项目,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使参加锻炼人群得到规范指导,为群众体育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现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利用的特色和优势。
(二)一个平台与一个抓手,做好学校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依靠学校体育资源优势这个平台,通过社会体育指导这个抓手,结合本校或本区域学校分布实际,制定体育资源社会化利用发展规划,积极为学校周围一定区域内的社区、企事业等单位人群提供体育健身指导服务,经常举办体育知识和运动处方、运动保健等系列讲座,为群众制定健身计划并进行指导,逐步开展社区群众体质监测和分析,建立群众体质健康数据库,发挥高校体育资源公共服务作用,全面构建群众体育健康服务体系,不断提高高校体育资源利用率,使学校辐射区域范围内的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得又快又好。
(三)社会群众体育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校体育资源环境。
一方面,高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健身指导队伍,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将锻炼方法及运动项目指导和推广到群众体育中去,并积极创新简单易行的群众健身方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人群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体育科研资源,通过开展体育健身课题研究,进行群众体质监测等工作,将科学研究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实践检验研究,研究指导实践,进而发现并把握其中的特征与规律,这样不仅有利于营造群众体育环境,培养群众体育素养,更关系到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高校学生社会体育指导能力教学培养内容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
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体育指导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对社会体育理论有较深的认识。社会体育工作不同于竞技运动和学校体育,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任务。
(二)过硬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水平是学生顺利完成各项术科学习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获得运动能力的基础,是从事任何体育运动的基础,也是开展社会体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三)较强的组织能力
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训练和组织、协调人民群众开展社会体育活动的能力。
(四)创新的工作能力
体育教育专业设有专门的社会体育课程。但在四年的教学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做到全面细致地了解、掌握社会体育指导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体育教学中应该着重教授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通过工作实践不断地丰富自己社会体育知识,进一步创新体育指导的方法。
四、如何改进高校社会体育教学工作
(一)努力建立一支业务能力精的师资队伍
高校要有一批具有社会体育指导能力的教师教授学生社会体育,同时为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高校应该积极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指导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社会体育的实践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社会体育指导能力。
(二)密切结合社会实际,强化社会体育指导的实用性
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要与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将更新教学内容、实施课程综合化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时,将传统体育项目课程与医疗保健和社会指导等课程相呼应,多角度、宽视野地拓宽理论知识学习面。
(三)积极创新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发展的教学模式
体育教育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鼓励学生了解体育的社会动态,社会热点,使学生的未来发展与社会需要接轨。针对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趋势,应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机会,“请进来、走出去”,把从事社会体育的各类专业人士请进校园为学生授课,让具有了一定基础的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体育工作指导活动和竞赛。
论文结语:高校应该进一步重视学生社会体育指导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社会现状,要着眼适应新形式下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发展方向,不断开拓创新,建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课程结构改革、切实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体育指导教学培养体系,利用好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这个平台,指导并服务人民群众进行体育运动和娱乐健身,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全社会体育健康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秦椿林等.中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目标与战略[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3]刘德佩等.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现状及其发展战略思考[J].体育科学,1990(1).
[4]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5]朱越彤李树怡.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需求调查[J ]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 , (4) .
[6]张新良. 论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J ]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 (1) .
[7]霍红,等.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走向与课程体系改革[J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