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司海鹏
摘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本文中学教育论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对策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大国,全国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当前农村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向前发展,但总体现状不容乐观,农村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诸如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应试教育依然存在等等。为了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必须从农村教育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入手,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改革。
一、当前农村中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过低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短缺尤其是优质教师资源匮乏,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育观念落后,教师的整体数量和结构也不合理,农村教师流失严重,代课教师还普遍存在。“到2004年,农村初中教师本科比例只有 15%,小学教师大专比例只有9.5%” [1]。
农村中学初中教师由国民高等院校分配去的极少,绝大部分是中师生和高中生,专业水平不高,很多学科缺乏合格教师,初中教师跨科上课,学非所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小学计算机课、 英语课、音体美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更是严重短缺,甚至一些乡 (镇 )学校全校无一正式公办英语教师,只好临时由学校请人代课。贫困地区农村中许多学校无法按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课,给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影响。
由于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差,教师福利待遇低等原因,近年来农村地区农村优秀教师流向沿海省市,有的加入私立学校,有的转行到行政单位。与此同时,大多数农村地区农村教师难以适应改革的要求,对全新的教育观念理解不透,对新课改的教材、教法把握不准,难以驾驭,对电脑等现代教育手段不会应用,甚至很多农村小学连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都难以开齐。
2、应试教育依然存在
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老师们也顾不上素质教育,千方百计给学生布置作业,有的学校还有晚自习,学生的负担可想而知。
3、教育经费不足,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还不完善
2005年12月,国务院出台和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了公共财政保障的范围,实施了“两免一补”的政策,并实行了经费“省级政府统筹落实、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2]。“新机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保障机制。但是,从“新机制”目前的实施状况看,在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之间各自的责任分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界定和明确,尤其是在公用经费和基建经费方面,还相当程度地存在着责任不清、推诿扯皮以及“责任下推、重心下移”的现象。同时,虽然我国制定了一些向农村倾斜的财政支出政策,并通过各种形式划拨教育专项经费来资助和扶持农村教育。但是,“我国的教育投入一直徘徊在占GDP的3%左右,2005年只占GDP的2.9%左右,2006年更有减少的趋势,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严重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样的总体教育投入下,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更是捉襟见肘,只占投入的23%”[3]。
4、初中生辍学率居高不下
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除此之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辍学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淡薄,追逐个人名利、动辄跳槽厌教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 、解决当前农村中学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策略
1、多途径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个人专业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教师不仅是要有知识、有学问,而且是要有道德、有专业追求、不断自我完善的人,是教育家式的教师。国家和地方要加强师资培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第一,要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度。学校可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教师学历 职称评定相挂钩,激励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第二,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第三,要继续加强当前高等院校的师范教育,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未来教育工作者,为农村教育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从源头上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第四, 加强城乡教育之间的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摆脱应试教育,给学生减负,同时也减轻教师的负担
据调查,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由于担心教学质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岁左右中年教师最为突出。此外,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边户”(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身心俱疲。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3、构建保障体系,鼓励和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办学
应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其次,各省级政府应加强统筹落实的力度,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规定出符合本省实际的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的分担比例和应承担的责任。并切实强化省一级的投资责任,承担更多的义务。尤其是当所属的市县由于财力不足而难以应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时,省级政府应通过积极主动的财政转移支付来弥补其缺口,防止出现“中央转移支付、省市少支少付、县区不堪重负”等现象[4]。总之, 要确保农村教育有充足的教育经费,才有可能从各方面建设和发展农村教育。
虽然我国经济在近几十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由于我国人口较多,基础较弱,因而农村教育体系异常庞大,而经费明显不足,单靠政府的力量办学,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教育的投入需求。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就必须考虑鼓励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办学,从多方筹措资金,发展农村教育。
4、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
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进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中学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参考文献:
1. 肖第郁,王佑萌.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与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5.
2.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N].中国教育报,2006-4-28.
3.余晓芳,周凤丽,李必军.推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政策分析[J].甘肃农业,2006,12.
4. 司晓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西部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发展[J].教育研究,2009,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24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