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校本学习与培训——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的法宝
张义玲 王吴芳 胡知渊 郭金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任。在辅导员职业成长中,由于存在事务性工作缠身,精力分散等众多因素,使得其在职学习与培训陷入困境。然而校本学习与培训由于具有培训目标明确,组织管理方便,培训形式多样等优势,逐渐成为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的主要学习方式。本文从校本学习与培训的角度来分析、阐述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中学习与培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进而探索辅导员职业成长的新途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校本学习与培训;职业成长;专业化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比以前更加复杂。现在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变得更为复杂,对辅导的需求内容更广泛、期望值更高,给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解决大学生辅导需求的不断上升与辅导员胜任能力的相对不足矛盾,寻求一种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帮助高校辅导员职业健康成长是新形势下摆在各大高校面前的重要思政课题。
一、高校辅导员培训和工作现状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力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培养工作,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关键。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确定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计划, 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十七条指出:“各高校负责对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然而,在辅导员培训工作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如省市级“辅导员培训班”等集中培训的培训模式针对性不强,关注了辅导员工作的统一性而忽视了辅导员的个体差异性、层次性及培训需要的多样性,培训次数十分有限,忽视了辅导员培训的连续性;某些集中培训还造成了人力、财力的浪费,使部分高校的工学矛盾逐渐显现。尤其在培训时间上由于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缠身,学习提高和研究问题的时间不多,缺乏持续性,效果难于凸现。[1]
在日益复杂的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培训,特别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然而辅导员队伍中毕业于思政或教育管理专业的人很少。虽然进校的辅导员基本都是中共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相对比较高,但从学生身份一跃为人师表,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者,其所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与工作实际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虽然他们熟悉了学生工作规律,具备了一定的工作技巧和能力,但在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上仍需进一步提高,距专业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个别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辅导员经过多年学习已经或准备离岗,紧接着又是一批新辅导员留校,如此循环。另外,即使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等方面也有待提高,需要不断培训学习才能掌握学生工作的一般规律。
2、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未形成梯队。总体上看他们学生时代学习成绩优秀,个人基本素质良好,都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但都缺乏学生管理工作的历练和工作实践。而长期以来困扰辅导员的一些实际问题:如职业前景问题、待遇问题、职称晋升、发展空间等得不到较好地解决,影响了辅导员工作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稳定性,能在政治辅导员岗位上工作4到6年就已是辅导员老前辈,多数辅导员2到4年就升学或转岗。据调查显示,辅导员在辅导学生工作岗位工作2~3年后,普遍感觉前途渺茫,希望转向教学或其它管理岗位。导致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很大,难于形成梯队 。
3、辅导员整天忙于大量繁琐事务,精力分散,难于静心学习。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包含内容非常宽泛, 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辅导员工作内容还涉及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维护安全稳定、学风建设、社团管理、公寓管理、社会实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资助工作、生涯规划等等。另外,大多数院校辅导员因各自工作的需要,院系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又使辅导员承担了众多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等事务,导致本校辅导员之间学习交流机会不多,校外培训学习的机会就更少。
辅导员培养不是接受一两次教育培训就能完成的,需要在高校实际工作环境中持续的历练,是一个终身学习、发展的过程。为提高辅导员的综合水平,为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提供有效途径,学者们建议建立辅导员终身培养体系,促使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而校本学习与培训是辅导员终身培养体系的最便利,可实施性最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校本学习与培训在辅导员职业成长中的作用及其优势
高校辅导员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和学生交流沟通,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大学生辅导需求的不断上升与辅导员综合能力之间存在矛盾,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扩展与素质能力要求其自身不断学习,借以提高自己素质,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健康成长,适应时代的要求。
随着广大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多样性及其职能的重要性,辅导员综合素质的继续提高已成为形势发展的必需。辅导员的发展与学校发展同步、时代的进步同步。校本学习与培训将高校作为培训组织的基本单位,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由思政专家、优秀辅导员组成一个交流培训主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的观摩、分析及改进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以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增强辅导员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真正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促进辅导员职业健康发展。[2]
校本学习与培训是辅导员立足于完善自我,完善工作,寻求与学生、学校共同发展的途径。它具有下述三点优势:①培训针对性强,培训方向明确。②地理优势明显,培训易于组织,便于管理,节省辅导员时间和学校经费。③培训的主题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对象和人数不受限,可充分调动辅导员学习的积极性。在专题中,可以采用辅导员沙龙、典型案例分析、名人讲座、主题报告和课题学术交流等方式,学习辅导员先进典型,解决学生管理、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一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使辅导员成为学习型的群体,这也是校本学习与培训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4]
三、辅导员校本学习与培训的具体措施与实践
校本学习与培训贴近本校实际,能有效地解决广大高校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能较好地缓解教师的工作和学习矛盾,提升辅导员的政治修养和业务水平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3]。
1. 建立校本学习与培训的原则与机制。辅导员职业成长符合一般职业成长的普遍规律,但又有自身独有的一些规律和要求。校本学习与培训的开展应该遵循四个原则:一是校本学习与培训与上级继续教育培训相结合原则,二是学校集中培训与辅导员自主学习相结合原则,三是普及与个人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学习、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为了有效地开展校本学习与培训,要注重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对辅导员的工作实践水平、信息的收集整合能力、辅导历程的反思与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激励式的评价。此外,对积极承担不同级别课题研究的教师给予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2. 注重挖掘校内教育培训资源,学术大环境是辅导员校本学习与培训的基础。他们当中既有校内的专家、学者,还有许多前来交流、访问、学习的外来人才,多种思想、理念、理论的交汇融合,更有助于实现辅导员校本学习与培训在内容、形式和管理方面多元化的良性发展。要满足辅导员日益增长的培训需要与有限的培训资源之间的矛盾,必须在开展校本学习与培训工作中,注重结合学校的客观条件,充分挖掘校内教育培训资源。本校优秀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等优质资源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方便等特点。要充分发挥优秀辅导员的模范作用,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优秀辅导员帮扶一个新进辅导员,调动新辅导员的积极性,以此带动整个辅导员队伍,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队伍的凝聚力。
3. 为辅导员搭建比武互学的舞台,激发辅导员的上进心。在开展校本学习与培训工作中,学校每学期开展探讨性的辅导员沙龙、学工论坛、主题讨论、案例分析与评比等活动;举办一年一度的辅导员工作成果汇报颁奖等,表彰年度工作突出的辅导员,为辅导员搭建比武互学的舞台。建立思政科研课题的申报渠道,积极资助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督促辅导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工作中不断创新经验,加强在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事求是,遵循学生成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更好的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4. 校本学习与培训力求做到有计划,目标明确且多样化。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校本学习与培训工作,运用前沿教育教学理论去引领、指导校本学习与培训工作的开展。学校应把辅导员校本培训列入学校教师的整体培养工作,内容也根据学生管理的实际进行设计,除了提高理论,更加强调实际操作,并且加入有关心理调适的团体康乐辅导形式,有助于吸引辅导员参加培训活动的兴趣,增强培训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林逢春,等.高校辅导员培训的职业化与校本特征[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郑永森,王劼.基于职业发展视角下的辅导员校本培训设计[J].职业时空,2009,3.
[3] 许小东,黄军伟.校本培训: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9,1
[4]陈丹雄.在交往实践观视阈中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课程设计观的重构[J].教书育人,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