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浅谈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图书实验综合楼方案设计
胡毓亮 宋婧
摘要:通过对新扩建项目的综合分析,解决用地条件的限制带来的各种问题,完成新旧建筑之间的对话。继承与发展是校园新扩建项目设计的主题。
关键词:紧凑、开放、交流、对话、新建筑、空间
现代高校的新扩建项目往往因为学校用地的限制和先前规划设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考虑的不够周全而出现扩建工程用地紧张,使用面积要求多、功能复杂的情况。为了解决以上情况与现有环境之间的矛盾,就需要建筑师通过对现状进行综合的分析,在文脉、空间、功能上梳理出合理思路,使建筑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成为校园的新成员,融入到环境当中去。上述的观点作为一种设计指导思想体现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图书实验综合楼的设计过程中,
一、 概况
本项目位于宁波高教园区(南区)学府路9号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校区南门西侧预留地块。
总占地面积97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561平方米,其中图书馆10324实验实训用房19165平方米,多功能礼堂2768平方米,架空层3904平方米,地下车库4400平方米。
校园四周环路,北面为城市公共绿地。
二、 场地分析
由于项目位于校区内部,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新建建筑与校园原有建筑之间的对话,文脉,空间组织序列。整个校园主入口位于西北角,沿主入口方向,由西北向东南一条斜向的空间主轴贯穿校园,对景是现有的一幢八层的U形教学楼。轴线的中南部是校园广场,南侧为南校门及门前广场,周围均是回字形四层教学实训楼。本项目就位于南校门西侧,紧邻校园广场与南校门。南校门马路对面,为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的一幢50米高的办公楼。
三、 设计理念
项目要求建设面积4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图书馆、实验实训楼、多功能礼堂及地下停车库四大功能为一体的高层图书实验综合楼。礼堂与图书馆为大空间功能建筑,于是功能的布局与流线,空间的组合与新老建筑之间的对话,成为本项目的重点。
我们将紧凑、开放、交流、对话、做为本次设计的关键词。
经过层层的分析与推演,我们将主楼分为两幢,以平行交错的Z字形布局主楼,裙房与主楼风车状围合,易于布置大空间建筑,礼堂位于西南侧,图书馆位于东北侧,最为直接有效的解决了不同功能的分离与组合。
规划的结果使建筑获得了丰富的空间效果,交错的围合创造了良好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并利于不同功能的自由布置。且主楼南高北低,缓解了高层建筑对原有建筑的压迫感。空间层次有序、变化,以退为进,和谐共处。
大楼与周边的环境形成对话,并将不同的元素置换到空间和材料中。它是开放的,又是内敛的;它是结实的,又是通透的,它很紧凑,又很宽敞;它是易沟通的,又很专注。
四、 总平面流线
主入口结合架空层与一层灰空间布置在东北面,面向南面次入口的前广场,与校园主轴上的广场空间相互呼应。学生通过大台阶,从入口灰空间进入图书馆与实训楼。礼堂在北侧设独立出入口和门厅,同时可以从西面一起进行人员疏散,避免人员的交叉流动。架空层主要设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可以从北面分别驶入。地下停车库的出入口设置在东面与地面停车出入口分开设置。图书馆的采编与装订流线则可以结合架空层的汽车出入口进入,与图书馆人流分开。整个建筑沿街设置,主楼直接落地,消防车道可环绕一圈,并留出足够的登高面场地,满足消防要求。
四、平面与功能
本项目设计地下一层,地面架空层一层,裙房5层,主楼南面18层,北面15层。总建筑面积40561万平方米。设计一个架空层补充任务书要求的停车面积,可以极大地减少地下室的建设费用,并利用架空层组织各种人流与车流,安排一些辅助设备用房。
学生从东面的大台阶进入一个架空5.4米的半室外过渡空间,进入共享大厅。通过共享大厅可以分别进入图书馆与实训楼。这是一个多功能的交通枢纽大厅,满足各个功能流线的分流与交汇,具有极高的使用效率。
多功能礼堂作为大空间建筑与图书馆和实训楼既分又合,流线互不干扰。我们将它设计在西南角,按1100座设计,设有楼座,可满足电影、文艺表演、开会等多功能的需求,并设有有独立的门厅与疏散流线。从北面实训楼底层大台阶进入门厅,周边布置有化妆、道具、贵宾休息室等功能用房。图书馆功能与主楼结合安排在2~5层的空间里,可满足功能的使用要求。围合的庭院布局,使图书馆可以四面采光,视线良好。
主楼6层以上为实训楼功能。南侧主楼中间走廊,两面布房,利用率高,四大学院的功能全部布置于此。两幢楼之间通过连廊连接,连廊宽4米,除了走道的功能,还是一个交流的平台。
五、 空间景观
东西两幢板状平行的高层之间与矩形的裙房围合出不同的庭院与公共空间,四个体量呈风车状相互咬合、交相辉映。整个建筑建筑空间的塑造,错落有致,围而不闷,交错的布局,呼应了校园斜向的空间主轴。主楼南高北低,裙房至西向东,由低到高,缓解了高层建筑对原有教学实训楼的空间压迫,达到了以退为进,和谐共处的完美境地。这种空间的对话充分尊重校园文脉和传统校园文化,是整个综合楼最外在的人性化设计。
入口的基座中设有各种公共、半公共空间。这里的灰空间被设计成一个重要的交流区域,学生和教师从不同方向来上课或回家,都可以感受到一种活跃、积极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自由的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交流、沟通、学习、休憩。在完整的建筑体形下,通过建筑的退让关系,虚实空间的穿插形成了一系列开放与半开放特质的中介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增加了建筑的空间层次,突出了主入口的开放性特征。
图书馆的屋顶则被精心设计成一个绿色的花园,这也是一个共享的空间,交流的平台。
六、 立面造型
模块化的功能分区理念,强调了建筑设计中空间的通透性、多样性、流动性。灵活空间和整体空间的设计及开放性内部的空间带来了外部形态的变化,使建筑的表皮可以满足通透性、均一性及形态的自由性。
整个校园的整体风格以简洁清新的白色为主,配上红色的线条与窗扇做为跳动的元素。大楼的立面用浅色的花岗石延续了校园的风格,用木色的百叶与格栅呼应红色的线条。室外构件和空调搁板组成的遮阳系统,简单的开窗降低了建造和使用的成本。
沿街立面从低到高,空间层次有序、变化,丰富了整个校园的天际线。
矩形的空间设计具有高效率的平面和灵活可变的使用空间,并最大限度的满足了采光、通风和景观要求。梁柱交织的矩形网格在立面上被清晰可见的表达出来。立面在满足遮阳、空调机摆放及高层开窗的高效率的表皮的前提下,塑造了一个开放、自由、清新、简洁的校园文化建筑。
七、 总结
继承与发展作为校园新扩建项目设计的主题,要求建筑师通过综合分析,把握整体与个体的概念,以发展的眼光延续历史的文脉,以人为本设计合理的功能空间,创造一个有机的文化建筑。